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qū)小雁塔幼兒園 趙 曼
設計意圖:大班幼兒因其年齡特點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性別意識,對“結婚”“新娘”“新郎”等字眼感到好奇和敏感。《老鼠嫁女兒》是我國流傳已久的經(jīng)典民間故事,文字詼諧幽默,內容豐富生動。通過閱讀繪本,既可以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傳統(tǒng)婚禮的流程,又可以使其對民間故事產(chǎn)生喜愛之情;通過表演繪本故事,既可以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故事內容,又能充分體驗表演帶來的樂趣,從而深刻感受民間故事的藝術魅力。
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民間故事的魅力。
2.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理解“神氣”的含義。
3.樂意和同伴一起表演故事,感受表演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1.經(jīng)驗準備:知道什么是“婚嫁”和“花轎”。
2.物質準備:老鼠、太陽、烏云、大風、圍墻、貓的圖片;兩根1.2米長的棍子;紅紗巾。

活動方案[活動時長]20~30分鐘[活動過程]一、開門見山,提出要求,欣賞故事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分享一個故事,注意聽,聽完故事老師就要提問了!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兒》。教師聲情并茂地講述故事。師:故事講完了,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都有哪些人物?教師根據(jù)幼兒所回答的內容出示圖片,并放在白板上。師:這個故事講的是老鼠嫁女兒,老鼠到底想把女兒嫁給誰?幼兒自由作答。二、再次欣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師:我們再聽一遍故事,這次請聽清楚,老鼠爸爸到底想把女兒嫁給一個什么樣的人?它都去找了誰?幼1:強壯的人?幼2:嫁給一個神氣的人。師:神氣的人?神氣是什么意思呢?幼1:神氣就是很厲害。幼2:神氣就是勇敢。幼3:神氣就是強壯。幼4:神氣就是精神。……師:神氣、勇敢、強壯、精神,老鼠爸爸想讓女兒嫁給一個神氣的人,那它覺得誰最神氣?幼:貓。師:最開始老鼠爸爸覺得誰最神氣?幼:太陽。師:然后又去找了誰?……活動開始,教師開門見山地向幼兒講述故事并提出問題。教師講述時可以調整講述的節(jié)奏,便于幼兒記憶。通過提問,幼兒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名稱和角色。通過提問,幼兒對故事內容有了進一步了解,并理解了“神氣”的含義。

師:太陽怕烏云,烏云怕大風,大風怕圍墻,圍墻怕老鼠,老鼠怕誰呀?幼:貓。師:貓最厲害,老鼠爸爸把女兒嫁給貓真的好嗎?幼:不好,老鼠女兒會被貓吃掉。師:貓一口就把老鼠女兒吃掉了,還給老鼠的爸爸媽媽編了一個理由,是什么理由呢?幼:我怕人家欺負她,“啊嗚”一口就吞下。三、分段欣賞故事,復述故事內容師:我們再聽一次故事,聽完之后我就請小朋友來表演。我要請坐姿最標準的小朋友來演最神氣的貓。幼兒認真傾聽故事前面的旁白。師:這是故事作者講的內容,我們把這個叫做旁白。下面就該有人說話了。幼兒認真聽對話。師:這句話是誰說的?(老鼠媽媽)師:老鼠媽媽問誰呢?(老鼠爸爸)師:老鼠媽媽問老鼠爸爸什么?幼:我們的女兒嫁給誰呀?師:我們聽老鼠爸爸怎么說。幼兒認真聽故事。師:老鼠爸爸怎么說的?幼:誰神氣就把女兒嫁給誰。師:太陽怎么說的?幼:烏云要遮我,烏云來了我害怕……師:烏云來了會把太陽遮住,所以烏云來了太陽會害怕(教師用圖片演示烏云遮太陽的動作)師:老鼠爸爸又去找誰了?……師:圍墻怕什么?幼:老鼠會打洞,老鼠來了我害怕。師:是不是這樣說的?我們繼續(xù)聽故事。四、表演故事,加深對故事的理解1.第一次表演,通過提示完整表演故事。師:故事聽完了,我們來表演故事吧!誰來當老鼠爸爸?師:老鼠爸爸就交給你了,誰來當老鼠媽媽?……師:表演開始了!老鼠媽媽:老公,女兒嫁給誰呀?老鼠爸爸:誰最神氣,女兒就嫁給誰唄!師:太陽說什么?太陽:烏云要遮我,烏云來了我害怕。師:烏云說什么?……2.提出改進意見,再次表演故事。師:剛才表演故事的時候,你們覺得缺什么?太陽怎么知道老鼠爸爸找他干什么?老鼠爸爸找太陽的時候,應該對太陽說什么?幼:你最神氣了,我要把女兒嫁給你。教師一邊總結故事內容,一邊用箭頭在角色間進行連接,讓幼兒通過圖示理解故事的發(fā)展過程。images/BZ_86_1771_803_2243_1065.pngimages/BZ_86_1771_1077_2243_1339.pngimages/BZ_86_1771_1349_2243_1616.png通過復述角色之間的對話,讓幼兒掌握對話內容,同時通過演示圖片理解“遮”“吹”“堵”的含義。前面都是先聽故事再復述對話,通過“圍墻怕什么”這一追問,讓幼兒在對話的基礎上自己說出圍墻的回答。在故事角色分配方面,給有表現(xiàn)力的幼兒分配老鼠爸爸、老鼠媽媽的角色;對于不善于展現(xiàn)自己或者有些膽怯的幼兒,讓其和其他幼兒一起表演,這樣既能讓所有幼兒投入表演當中,又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師(出示太陽圖片):那我們應該怎樣說“太陽你最神氣了,我要把女兒嫁給你”這句話?依次出示烏云、大風、圍墻、貓的圖片,讓幼兒熟悉角色之間的對話。師:老鼠爸爸有臺詞了,但是抬轎子的人什么臺詞也沒有,要不要加上臺詞呀?幼:要。師:抬花轎的人抬著花轎時應該說些什么?故事里面老鼠女兒嫁給貓的時候有沒有描述?幼:敲鑼鼓,吹喇叭,老鼠的女兒上花轎,一抬抬到貓咪家。師:那我們可以改成一抬抬到誰的家?幼:敲鑼鼓,吹喇叭,老鼠的女兒上花轎,一抬抬到太陽家。師:然后老鼠爸爸就可以問太陽什么了?幼:太陽你最神氣了,我要把女兒嫁給你。師:太陽怎么說?幼:烏云要遮我,烏云來了我害怕。師:這次我們請小朋友重新來表演。確定老鼠爸爸、老鼠媽媽、抬花轎的人、貓、老鼠女兒的人選。師:剩下的人選一個自己沒演過的角色,每個角色由五個人表演,四個角色站在四個角,留出表演的地方。師:現(xiàn)在請欣賞大三班表演故事——《老鼠嫁女兒》。幼兒完整表演故事內容。通過提問,讓幼兒創(chuàng)編一些銜接部分的對話,活躍幼兒的思維,使故事更具表演性。有了前面的鋪墊,幼兒很容易就創(chuàng)編出了銜接的內容,為第二次表演打下了基礎。images/BZ_87_307_1766_1252_2208.pngimages/BZ_87_1270_1766_1707_2208.pngimages/BZ_87_1724_1766_2268_2208.png[活動延伸]師:貓吃掉老鼠女兒這一過程可以怎么演?回到班級后,你們可以在區(qū)域里進行表演哦!教師提出新的活動要求,為區(qū)域表演做好鋪墊。
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語言表達能力是在使用過程中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因此要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民間故事《老鼠嫁女兒》人物生動形象、語言簡潔精煉,幼兒在學習、復述、表演故事的過程中,將聽、說、讀、練有效融合,從而深入理解故事內容。另外,教師充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分配角色的時候關注不同的群體,從而激發(fā)每一名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在整節(jié)活動中,教師通過提問一步步深入,促使幼兒在復述、表演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表達意愿,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創(chuàng)編和改編的過程中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充分感受民間故事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