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 靜
陶行知先生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深刻揭示了幼兒教育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對教師開展幼兒教育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幼兒園數學教育實踐中,教師要緊密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幼兒創設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情境,從幼兒的認知出發,思考數學在生活中的實踐價值,并結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開展生活化的數學教育,以充分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升幼兒的數學素養,為幼兒后續開展數學領域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教師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生活教育理念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給教師開展幼兒數學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師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引導幼兒參與數學學習,能夠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增強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將生活教育理念運用于幼兒數學教育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近年來,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愈加廣泛,教師將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幼兒數學教育實踐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針對數學問題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革新幼兒數學教育的思路,有助于幼兒更好地領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受思維方式的影響,幼兒很難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因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高。而教師將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融入數學教育實踐中,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這符合幼兒的認知和思維特點,能很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
教師將生活教育理念運用于幼兒數學教育中,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符合幼兒的接受能力和思維特點,不僅能顯著降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難度,還能使數學學習更加有趣,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幼兒的學習效果。例如,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高和矮的概念,教師可以先在教室的門上用長度適宜的繩子掛一個鈴鐺,然后讓幼兒排隊走過門口,告訴已經走過去的幼兒觀察鈴鐺會不會響。幼兒通過觀察就會發現:個子相對較高的幼兒在走過門口時會碰到鈴鐺,鈴鐺會發出聲音,而個子相對較矮的幼兒通過時不會碰到鈴鐺,鈴鐺也就不會發出聲音。教師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教學設計,可以充分激發幼兒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促使幼兒積極思考,從而理解相關的知識,這降低了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難度,增強了教學效果。
數學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利用生活元素開展幼兒數學教育活動,能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幼兒積極參與數學學習,還能幫助幼兒了解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讓幼兒感受到數學的有用和有趣,有助于提升幼兒的數學綜合素養,讓幼兒在未來的數學學習中充滿信心。
陶行知先生為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認為教育源于生活,應回歸于生活,這對幼兒教育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基于此,在幼兒數學教育實踐中,教師要思考活動目標與生活的聯系,并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和學習興趣,以增強幼兒的學習效果。教師還要注重利用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場景,讓幼兒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并引導幼兒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增強幼兒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讓幼兒真正愛上數學,為其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此外,教師還要根據生活教育理念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據此設計科學的數學教育活動內容,以保證幼兒在生活化的數學教育模式中習得數學知識,并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
生活教育理念為幼兒數學教育帶來了新的思路,體現了幼兒園教育理念不斷發展的新方向。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對幼兒成長與發展的價值,教師要積極探索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路徑,不斷創新幼兒數學教育的模式,展現生活教育的優勢,以更好地提升幼兒的數學素養,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
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將幼兒數學教育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以激發幼兒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和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幼兒的數學素養,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生活教育理念,制定幼兒數學教育的教學目標,摒棄枯燥乏味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幼兒數學教學的新模式,并選擇幼兒熟悉的生活元素開展數學教育活動,讓幼兒在生活中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以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增強數學教育的效果。
例如,自然測量要求幼兒掌握不同工具測量物體的正確方法,是中大班數學教育活動中的重點和難點。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可以先利用木棍為幼兒示范測量身高的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幼兒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后,教師可以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同伴之間相互測量身高。這一教學設計實現了數學教育內容與幼兒生活經驗的有機融合,既能有效降低數學教育活動的難度,又能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育實踐中,教師使用的教學語言會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進而對最終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在組織數學教育活動時,教師要注重對教學語言的設計,盡量選擇生活化、游戲化、口語化的語言,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有趣的數字”時,教師可以將數字與幼兒熟悉的生活元素結合起來,選擇合適的教具,借助《數字歌》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相關知識。同時,教師要選擇言簡意賅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讓每一名幼兒都能準確理解教學內容,以保證教學效果,有效提升幼兒的數學素養。
在開展數學教育活動時,教師要善于在生活中尋找教學材料,并積極投放生活化材料,以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增強幼兒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比較物體大小”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為教具,幫助幼兒理解“大小”的概念,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建立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以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提升幼兒的數學素養。
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具有一定的帶入感,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開展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時,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幫助幼兒理解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讓幼兒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以增強幼兒的數學學習效果。
例如,“認識人民幣”是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點和難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創設“超市購物”情境,提供給幼兒購物清單和一定數量的人民幣教具,引導幼兒運用人民幣教具購買清單上的物品,讓幼兒在實際應用中理解“元、角、分”的概念和換算關系。
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能為幼兒提供一個實踐的機會,讓幼兒更加深刻地了解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提升幼兒的數學素養。因此,在開展數學教育時,教師要立足幼兒的興趣特點和發展需求,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積極創設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和知識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生活教育理念對幼兒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教師將其運用于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在數學教育實踐中,教師應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利用生活元素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使數學教育活動更加生動有趣,以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從而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提升幼兒的數學綜合素養,為幼兒后續開展數學領域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