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一條蘇州河,流淌于靜安東西;一條南北高架,跨越于靜安南北,串起一段美好生活。
上海中心城區里,人們偏愛靜安的理由很多——如果熱衷打卡,靜安的首店經濟領跑全市,大街小巷總是充滿驚喜;如果追求便利,靜安入選了全國第二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如果沉迷歷史,靜安在近現代中國史上必有一筆……
2015年11月,原閘北和原靜安“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靜安區。約37平方公里的靜安轄區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雄厚、人文環境優雅、城區環境精致。
上海市委、市政府對全新亮相的靜安提出了更高的定位:“中心城區新標桿,上海發展新亮點”,以及更高的要求:“實現新作為、開創新局面”。靜安順勢而為,亮出了“十四五”的愿景——“國際靜安,卓越城區”。
多年來,靜安始終堅持“一軸三帶”發展戰略,實現了融合發展,全面提升能級,不僅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也順利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在靜安,“卓越”二字處處彰顯。
如果說靜安是上海最具“國際范”的城區,應該不會有人反對。
早在100多年前,南京西路就是繁華之地。如今沿南京西路商圈看去,世界三大知名奢侈品集團——路威酩軒集團、歷峰集團、開云集團旗下品牌云集。進入上海的世界一線品牌,絕大部分都會在靜安設旗艦店或專賣店。
7月初,南京西路商圈再添新成員——意大利奢侈品集團OTB旗下的四大先鋒時尚設計品牌Maison Margiela、MARNI、JIL SANDER、AMIRI同時入駐錦滄文華廣場,為靜安的首發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2019年4月,靜安區成為上海首批“全球新品首發地示范區”之一;2021年以來,“首發經濟”成為靜安商業的閃亮標簽。2022年上半年,盡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靜安區仍引進各類品牌首店42家(其中有4家全國首店),占全市引進首店數量的近五分之一。南京西路商圈更是多年蟬聯上海市“首店”數量榜首。
“首店首發”熱度不斷攀升的同時,靜安區的樓宇經濟同樣逆勢上揚。今年1月—8月,靜安區“產出”62幢稅收“億元樓”,其中“月億樓”9幢。靜安200幢重點樓宇共計產稅426.8億元,占全區稅收總額75.7%。根據8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南京西路重點樓宇出租率維持在95%的高位水平,位居核心城區首位,展現了極強的抗風險能力。
在上海按下兩個多月“暫停鍵”的背景下,如此亮眼數據足以證明靜安樓宇經濟的強勁韌性,是區域經濟復蘇并穩步發展的“壓艙石”和“動力源”。

靜安區蝴蝶灣綠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001年開業的恒隆廣場稅收破百億元,成為上海市中心城區首幢“百億樓”。讓“上下樓”變成“上下游”,樓宇經濟在靜安形成了“內生良性循環”。
繁華的商業、生機蓬勃的樓宇生態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磁場”,吸引了各領域的領軍企業紛紛將總部落戶靜安,總部經濟大放光彩——統計顯示,2021年,全區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2家,創歷史新高。今年1月—8月,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8家,全區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達108家,總部企業的增長速度、整體規模和能級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
在靜安,很多大企業來了就不想走,究其原因——從環境優化到“簡政放權”,從政策支持到人才服務,靜安優化營商環境,只有“升級版”,沒有“休止符”。
同時,靜安區以行業龍頭為突破口,加強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全球服務商專業機構等,相繼實施“全球服務商計劃”、“總部經濟增能計劃”和“亞太運營總部支持計劃”,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企一策”給予專屬支持,培育了一批在貿易、投資、供應鏈及研發等方面可匯聚和配置亞太區乃至全球資源的優質企業。
還有一點必須指出的是,跨河而治后,新靜安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產業空間。老靜安商務成本較高,為總部經濟服務的產業鏈有時難以落地,行政區域撤并后,先前“吃不下”的產業鏈環節可以往北部“溢出”,布局更優化;原來閘北發展強勢的人力資源服務業、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業,則豐富了靜安的產業生態。
8月伊始,在靜安區的市北高新園區,德國綜合工業集團瑞拓汽車事業部的亞太區總部設立。這家德國老牌的汽車零部件全球供應商并非新面孔,但在中國設立亞太總部,卻是頭一回。
近幾年,在市北高新園區集聚著一大批汽車行業的國內外企業。瑞拓最看中的正是靜安在研發工程師招聘、法務財務等服務的便利程度和國際化辦公環境上的優勢。
區域面積變大、層次更為豐富的靜安,描繪出“一軸三帶”的產業藍圖:打造貫通南北、共享互融的復合發展軸,形成南京西路兩側高端商務商業集聚帶、蘇州河兩岸人文休閑創業集聚帶、中環兩翼產城融合發展集聚帶。
去年,“三帶”實現稅收收入 535.80 億元,占全區稅收總收入的 63.65%,成為靜安發展能級最高、要素最密集的區域。未來,靜安區“一帶三軸”還將持續發力。
石庫門、復古車、露營帳篷……9月24日上午,隨著茂名北路變身周末限時步行街,一場潮流市集也在張園門前亮相,市民們或駐足體驗,或穿行其中,或舉起手機拍攝石庫門下的潮人潮范兒,享受秋日周末的戶外悠閑。
記者注意到,張園一側的圍擋也已撤出,古樸的石庫門建筑上,裝飾著不少綠植和鮮花。通過體驗式、引領性的時尚消費導入,為張園歷史風貌保護區被賦予全新的商業功能和業態。
從老靜安到新靜安,地域擴大了,實力增強了,但那份精細的氣質和創新的精神,卻一脈相承,尤其體現在了民生工程的溫度上。
靜安區是上海中心城區,但也曾是上海棚戶簡屋比較密集的城區之一。“撤二建一”后,舊改被作為新靜安最大的民生。
2019年1月22日,靜安區張園地塊舊改征收基地內,當“張園地塊正式生效”幾個大字躍然屏幕上時,居民沸騰了。張園居民的新居夢成為現實,而百年張園也迎來保護性修繕。
有著“海上第一名園”美譽的張園,是匯聚了多達28種不同建筑風格的石庫門里弄住宅,承載了珍貴的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資源。但由于超負荷、破壞性使用,造成建筑破損嚴重、居住環境差、生活質量低。
舊改前,張園內仍有576戶居民無衛生設施。為了保護好珍貴的歷史文脈,改善區域內群眾生活水平,2018年9月,靜安區率先在張園實行保護性征收,走出了一條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保護相結合的征收新路。
“制度創新是靜安舊改的加速器。”靜安區舊改辦負責人表示,張園不僅是上海城市變遷的縮影,也見證了靜安的城區發展變化和群眾生活的持續改善。“十三五”期間,靜安敢于“吃螃蟹”,承擔了很多全市舊改政策先行試點。五年間,靜安消滅成片二級以下舊改地塊共16塊,約32.64萬平方米,涉及征收居民約19690戶。

2022年9月,靜安區茂名北路限時步行街開街,打造“海派文化”公共空間。
2020年4月徹底消滅了成片二級以下舊里后,靜安區立即啟動了對零星地塊的舊改工作:聚焦居住困難的居民,精準摸清轄區內零星舊改項目情況,了解居民舊改意愿,結合資金、規劃等情況,確定啟動征收地塊范圍,按照“成熟一塊、啟動一塊”原則,加速推進舊改。
在大力推動舊改的同時,靜安區也將非成套老舊房屋的改造作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為老工人新村集中的街道,彭浦新村街道始終把推動舊住房成套改造作為為社區居民謀幸福的生動實踐。高層帶電梯,電梯直通車庫,各家獨門獨戶,都有陽臺、廚房與衛生間,整個小區綠樹成蔭,周邊超市菜場、社區活動中心與社區食堂齊備……這是靜安區彭浦新村最新完成“拆落地”改造的彭三小區五期。7月21日,隨著老居民在暫離原址3年后回搬新家園,彭三小區的舊房改造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拆落地”改造讓群眾既告別了蝸居,又留住了鄉愁。而靜安區這些年推進的老年人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則提升了更多老年居民的生活質量。
“拆落地”改造讓群眾既告別了蝸居,又留住了鄉愁。而靜安區這些年推進的老年人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則提升了更多老年居民的生活質量。
以老房加裝電梯為例,秉持著“能加、愿加,則盡加、快加”的原則,近年來靜安的加裝電梯工作取得了五個“全市第一”:全市第一臺政策出臺后加裝的電梯、全市第一個加裝電梯全覆蓋的小區、全市第一個成規模批量化推進加梯工作、全市第一個納入政府實事項目、全市第一個創新提速審批模式。
這些第一的背后,是靜安區委區政府回應懸空老人“幸福落地”的期盼,是保證轄區老人生活品質所做的努力。截至去年底,靜安共有在用在建在批加裝電梯1241臺,受益居民戶數達25100戶左右。
此外,盡管寸土寸金,但靜安仍積極盤活各類空間,不遺余力向養老傾斜。目前,全區已有養老機構(含長者照護之家)47家,已建養老床位7066張,其中認知障礙照護床位294張;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23家、長者照護之家18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28家、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場所95家、長者運動健康之家7家,“樂齡家園”助老服務站70家,標準化老年活動室225家。
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和前沿,始終將黨的建設貫穿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通過黨的整體建設凝聚人、感召人、引領人,繪就了一幅建設人民城市的美麗畫卷。
作為黨在上海早期活動的核心區域,靜安擁有非常豐富的紅色資源。在建設卓越城區的同時,靜安始終致力于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老成都北路7弄30號,兩排百年石庫門建筑在綠地環抱中巍然屹立,這里是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曾經的輔德里625號。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這里召開,討論研究了黨創建初期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今年恰逢中共二大召開100周年,也是中國共產黨首部黨章通過100周年。許多令人動容的紅色故事,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被一一講述。
以中共二大會址為圓心,一處處紅色地標在靜安星羅棋布——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館、中共中央軍委機關舊址紀念館、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中央特科機關舊址……目前靜安共有重要紅色資源遺址、舊址等105處,數量居上海各區前列。建黨百年之際,靜安完成了首批重要紅色資源樹碑掛牌工作,共樹紀念碑11塊、紀念牌4塊。
一直以來,靜安高度重視這些寶貴的紅色資源。2019年7月起,靜安啟動“紅色遺址保護、紅色基因傳承、紅色品牌打造”三大行動,著力推進紅色文化品牌建設。從展覽到場館,從書籍到路線,靜安的紅色基因在更精心的守護中得到更深入的傳承。
2021年,靜安創編講述中共二大歷史的非虛構戲劇《輔德里》并完成全國五省十城巡演,收獲粉絲無數。年輕觀眾深受感動,通過藝術的形式、音樂的翅膀感受到了黨史中那些熱血沸騰的生命與赤誠。
此外,靜安近年來成功打造《足跡:紅色序曲——起點搖籃》《印跡·青色夢想》《印痕·紅色使命》《足印·赤色黎明》等沉浸式、創新型情景黨課,分別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館、中共上海地下組織斗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機關歷史紀念館等紅色地標實地上演,讓紅色追尋向兼具瞻仰、體驗、教育于一體的模式“華麗轉身”。
作為上海樓宇黨建的發源地之一,為了使信仰之力在靜安的紅色熱土得到賡續和延展,靜安始終堅持“引領、發展、服務、凝聚”理念,在經濟最活躍的經絡、城市最有活力的人群中厚植黨建基因,嚴密組織體系,突出政治功能,以高質量黨建激活強大紅色生產力。
升級為年稅收“百億樓”的恒隆廣場內,“兩新”黨組織“升級”為樓宇聯合黨委,并發展出樓宇事務委員會助力商圈和街區治理。恒隆廣場22樓的“景觀位”就有黨群服務站入駐。樓宇黨建和樓宇經濟“互利共生”,成為樓宇招商安商穩商的“金字招牌”。今年5月底,恒隆率先開啟線下營業,離不開樓宇聯合黨委及南京西路街道黨工委的協調助力。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
踏上新征程,“紅色靜安”將繼續扎扎實實做好各方面工作,在上海的發展大局中作出靜安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