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深化校企合作,鼓勵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校企合作是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有效手段,院校與企業應當加深合作關系,深化產教融合,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在企業中深化實踐教學,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綜合型人才。學校需要健全貫通銜接的職業學校體系,完善職業學校的管理制度,調整專業課的內容設置,適應社會與企業對人才素質的新需求。政府要建立政府、企業、行業和學校“四位一體”的管理機制,積極發揮政府的監督與指導作用。院校要多與實力強勁的頭部企業以及先進企業合作,推進混合多元化手段辦學,增強提升職業技術教育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匹配度與適應性,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
1? ? 文獻綜述
李志軍、易小邑等(2022)研究發現,增強適應性是職業教育實現其本質功能的核心路徑。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需要以服務適配型辦學思想為核心,以模式要素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以此來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優化與深化產教融合,讓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提升院校與教師的教學素養,這樣才能全面落實教育政策,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
張麗娜(2022)指出,在新時代的發展中,要想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就需要進行多維度的教育發展,要進行新發展的格局構建,更要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追求,更要適應勞動力與經濟市場的變革需求,這樣才能逐步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讓職業教育更加深入,培養出更多全面優秀的人才。
潘海生、王世斌等(2022)針對現階段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提出利用加強校企合作,創新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方法,讓職業教育更加符合社會的需求,強化校企合作的體系與機制,能促進職業院校的發展,找到校企合作雙贏的立足點,樹立全新的職業教育觀,鼓勵企業全方位參與合作,推動職業教育適應性發展。
在現階段的研究中,校企合作的方式與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方法還在探索當中,需要進一步研究深化校企合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實現路徑,才能真正顯現出校企合作的效用,更好地為職業教育的發展作出貢獻。
2? ? 校企合作與職業教育適應性的現狀與成效
職業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是為了全面地培養職業技術人才,完成國家預定目標,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職業學校也在不斷提升校企合作能力,更好地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調查數據表明,當前企業與職業學校對校企合作現狀的滿意度分別為91.67%與96.73%,這說明校企合作的職業教學形式已經逐漸顯現出成效,更增強了職業教育的適應性,讓職業教育的發展符合社會的需求,讓職業學校可以更多地為企業輸送優秀人才[1]。
職業技術學校的規模是院校發展的基礎,更是衡量發展成就和辦學實力的重要指標,只有穩定擴大教育規模,才能維持好職業技術學校的正常運轉,讓職業學校可以更多地培養技術人才。職業學校應當根據教育改革的要求,完成規模擴張,推進學校的全面建設,專業設置教育教學結構,提升學校的整體師資質量與水平,滿足學生將來的就業需求,通過上述方式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奠定基礎。
職業學校在進行教師招聘的時候,不僅需要考核教師的教學能力,還需要檢驗教師的職業經驗與素養,確保教師可以全面提升職業教育質量與效率,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綜合型技術人才。職業學校還需要與先進企業達成長期合作的戰略目標,讓學生可以通過職業技術學習滿足行業的需求,能夠在企業的發展中發揮個人能力,更好地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我國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水平是職業教育生存的基礎,具有空間維度與時間維度的兩維特征,可以進一步提升教育效果。為了加強校企合作的力度,方便培養綜合性人才,職業技術教育還需要社會各方的支持,讓職業學校可以根據企業需求定向培養人才,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3? ? 校企合作與職業教育適應性的問題和困境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職業教育體系根據時代發展要求,持續不斷進行改革。自1950年起,職業教育與技工教育正式設立,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儲備和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此后大量職業技術學校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和發展起來,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2]。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變遷,職業技術教育逐漸不能適應企業和產業發展要求,校企合作僅僅是安排技術人員為學校提供實訓基地,沒有深入參與到職業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與學校的合作意愿并不強烈,企業在參與學校的專業建設以及課程開發的比例只能占到45.83%與33.33%,而企業給職業學校畢業學生提供的就業崗位也僅為29.17%,這樣的比例說明了校企合作的真實情況,也體現了校企合作與職業教育適應性的問題與困境。
第一,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擴招,各大院校都把重點放在了擴招上,反而忽略了辦學質量,導致學生沒能在學校中提升職業技能,更沒能在企業中增長職場經驗。學生無法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在將來的工作中,學生的學歷與實際工作需求不相符,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第二,現階段的職業技術教育學校在課程的安排與設置上不夠合理,沒能強化校企合作,沒有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學校設置的課程沒有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導致教育的效果差強人意。有些職業學校更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涵養,但也會影響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不利于學生之后的工作發展。還有的學校過分注重實踐培訓,沒能把理論知識深入到教學之中,無法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更不能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
第三,大量職業學校在開展校企合作教學時,只是讓學生到企業當中去實習,或者邀請一些企業員工到學校來開辦講座,這些教學模式無法體現出校企合作的既定目標,更不能完成培養復合人才的教育目標。企業擔心學生完成實習后無法留任,缺乏校企合作的動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使得校企合作的初衷無法實現。
第四,近年來,職業教育迎來跨越式發展,但隨著越來越多職業學校的建立,職業教育對學生與家長的吸引力嚴重不足,大量職業學校面臨生源短缺的問題,教育教學水平較低,未達到職業教育設定的標準,更不能促進校企合作教育發展目標的達成,無法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也無法體現校企合作的預設效果[3]。
4? ? 校企合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有效實現路徑
4.1? 學校層面
4.1.1? 健全貫通銜接的職業學校體系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通過教育體系的建設來實現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培養大量合格職業人才。在現代職業教育改革中,職業學校應當按照職業教育規劃進行分類管理,要完善課程設置,增強校企合作力度,運用完善的教學體系進行全面教學,確保學生可以在教育體系中獲得成長,可以適應將來的工作與生活。通過高標準、高起點以及高質量的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可以增強教育適應性,利用職業學校的教學體系完成教學任務,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為國家的建設作出貢獻。
4.1.2? 完善職業學校管理制度
企業參與對職業學校的教育發展至關重要,互助互信的校企合作關系能達到共贏效果,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讓職業學校可以培養出更多的職業人才。職業學校與企業應當建立雙向教學管理機制,完善職業學校的管理制度,讓企業可以全面參與到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與企業協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合作完成教育升級方案,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讓教師可以在教導學生職業技術知識的同時,培養鍛煉學生的職業素養,高質量完成校企合作教育任務[4]。
4.1.3? 調整專業課設置,以適應學生、社會需求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群眾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智能化、信息化時代,大量傳統職業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數字化和信息化新職業,因此,職業技術學校需要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更多地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主動適應職業教育的變革要求,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將來的工作與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4.2? 政府層面
4.2.1? 建立政府、企業、行業和學校“四位一體”的管理機制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改革中具有開放性與復雜性的創新教育舉措,自“十四五”規劃以來,高質量職業教學建設就成為職業學校的辦學標準。職業學校逐漸建立起政府、企業、行業與學校的“四位一體”管理機制,能更好地統籌教育資源與產業資源,將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融入到職業技術教育中,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5]。
4.2.2? 發揮政府的監督與指導職能
政府在職業教育中應當加強監督和指導職能,完成監督指導工作,進一步發揮監管職能,政府要轉變固有思維與觀念,明確自身的權限與責任,幫助職業學校完成與企業的全面合作,讓學校可以更多地培養職業人才,也讓企業能不斷為學校提供實訓機會,完成職業教育的預定目標。政府的監督與指導應當充分發揮職能,助力職業技術學校提升教學能力,為社會與企業輸送優秀人才。
4.3? 社會層面
4.3.1? 支持職業院校與先進企業、頭部企業合作
當前,職業技術學校應當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進行定向合作培養,有針對性地開展聯合教育,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職業學校與先進企業以及頭部企業合作,能夠提升教育的質量與效率,學校與教師應當配合企業的教育需求,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企業工作節奏,這對于學生未來發展有積極正面影響。職業教育除了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可以有良好的職業適應期,先進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成長環境,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完成蛻變,成為全面綜合的職業人才,為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6]。
4.3.2? 共建一批產業學院或試點,推進混合制辦學
職業教育供給的三種形態分別是為滿足群眾學習需求的職業院校教育、提升職業能力的培訓教育以及組織內部成員的職業教育,這三種形態都能起到培養職業能力的作用,可以全面為社會培養職業人才。未來需要共建一批產業學校,或者進行混合所有制辦學,以滿足職業教育的適應性需求,強化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為職業學校的學生提供更多發展機會,同時也為社會不斷培養職業技術能力過硬的優秀人才。
4.3.3? 提高企業需求與職業技術教育的匹配度
職業教育的發展理念可以幫助職業學校營造良好的教育發展環境,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發展。現階段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職業技術教育需要與企業需求相匹配,這樣才能完成人才培養目標,拓寬職業人才的晉升空間,實現校企合作教學的主要目的。職業學校對標企業與社會需求,進行針對性的職業教育培養,能夠塑造更多具備職業素質的人才,可以適應現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節奏,在智能化、信息化日新月異的時代,職業人才能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帶領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李志軍,易小邑,李麗能.“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歷史話語流變與當代提升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2(08):29-36.
[2]安培.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思想溯源、實踐變遷與推進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22,43(07):6-13.
[3]高文杰.新發展格局下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內容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22,43(07):14-20.
[4]夏小艷,李耀軍,葉楓,廉萍,李毅.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路徑研究[J].職業教育(下旬刊),2021,20(12):92-96.
[5]邢暉.職業教育“十四五”:格局性變化,適應性施策[J].職教通訊,2021(01):1-2.
[6]萬學軍.高職教育校企合作雙邊交互的界面結構、障礙與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13,33(Z1):25-30.
[ 作者簡介 ]楊林,女,湖北咸寧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職業教育。
[項目名稱 ]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深化校企合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實現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21GB154。
[ 摘要 ]在現代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更好地培養全面復合型人才。深化校企合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實現路徑,健全貫通銜接的職業學校體系,完善職業學校管理制度,調整專業課設置以適應學生、社會需要;建立政府、企業、行業和學校“四位一體”的管理機制,發揮政府的監督與指導職能;支持職業院校與先進企業、頭部企業合作,共建一批產業學院或試點推進混合所有制辦學,提高企業需求與職業技術教育匹配。
[ 關鍵詞 ]校企合作;職業教育適應性;現狀成效;問題困境;實現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