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滕州市實驗小學 程 翔
主題班會的設計要關注整個活動過程,引導學生在積極的親身經歷中,獲得直觀感受,在真切的體驗中,增強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以及自我行動的控制力,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在開展主題班隊會時,從學生日常生活出發,選取符合學生年齡認知特點、真實可信、德育目的明晰的典型事例,提煉班會活動主題。如此,將會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感受到自己就是主題活動的主人,進而自覺地融入活動之中,在集體共同道德、意愿的感召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主題班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種種因素的制約導致了班主任完全把控班會現象的出現。為提高班主任對主題班會的認識,掌握主題班會具體實施的方式方法,下面從小學主題班會實施的原則、不同類型主題班會的組織實施兩個層面進行闡述,并結合小學主題班會實施案例進行說明。
主題班會,首先要根據德育教育的目的,精心選擇有針對性的教育主題和教育內容,才能保證主題班會的效果,真正讓學生在主題班會的活動中提升認識,獲得成長的精神營養。作為一名班主任,應善于與班級同學進行交流,掌握本班學生的學習狀態、成長需要、精神追求,在此基礎上,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從近距離的學習、生活入手,確立班會主題,選取活動內容,組織班會實施。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主題活動的欲望,讓主題班會的效果得以最大化,從而達成主題班會的活動目標。
學生是主題班會實施過程中的主體。班主任應從主題的確立、活動的設計、方案的實施等多個維度,喚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融入班會活動,在參與主題班會的過程中,加深自我感悟和體驗,獲得認知和情感的升華。同時,我們要認識到主題班會不是師生間、生生間的單線交流活動,每個學生個體在興趣愛好、價值觀、個性發展方面都存在差異,我們應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學會表達、學會傾聽、學會交流,讓學生在富有靈性的互動中發揮自主作用,在集體認知的共鳴中感受精神生命的成長。主體性原則應貫穿班會活動的始終,有了學生的參與,才會讓主題班會為學生的成長服務落到實處,增強主題班會的效果。
主題班會是班級文化建設、學生道德發展的主陣地。我們應深入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結合德育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視角,創造性地選擇班會活動內容、班會活動方式,在活動中啟迪學生的智慧,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活動中,提升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獲得可以持續發展的動力。同時,主題班會的活動領域和空間也應具有發散性,不僅局限于主題班會課,也可以是圍繞主題開展的校本實踐活動、文藝展示活動、社區調查活動。其實質是引導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由校內走向校外,在更加寬廣的視野中,獲得健康的發展。
從學生成長的角度來觀察,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心理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這個層面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應該是一個長期的堅持不懈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德育目標的具體要求,從整體上對主題班會進行細致的規劃。對于小學領域的主題班會,可以大致分為低、中、高三個階段,基本形成一個活動序列,來指導主題班會的具體實施。引導學生通過活動的參與,受到較為系統的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思想素養不斷獲得螺旋式的上升。
面對不同類型的主題班會,我們應結合相應的班會內容選擇主題活動的開展方式。在選擇方式的過程中,我們應關注兩方面:一方面,主題班會實施的方式應與班會主題相適應。開展主題班會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活動體驗受到相應的德育教育。另一方面,主題班會實施的方式應與學生的需求相適應。活動的方式有互動交流式、雙方辯論式、情境模擬式、文藝展示式。具體選擇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需求及主題特點。
鑒于以上兩方面的要求,不同類型主題班會實施方式也各具特點。
該類主題班會應結合節日的特殊意義,幫助學生了解節日,繼承傳統,進行德育教育。如“感恩你我他”主題班會,需要做的活動準備有:組織學生召開活動預備會,明確開展的節日活動主題,課前收集有關感恩節的相關資料,讓班級的愛心小明星擔當本次班會的主持人,與主持人商議實施的初步程序。活動的開展,首先創設濃郁的感恩節氛圍,將學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為活動的有效實施做好情感鋪墊。在課前收集資料、小組初步梳理的前提下,開展組間交流,明確節日的意義,引導學生回顧父母、老師、同學對自己的關愛……感受自我生活在愛的海洋之中,隨機進行行動對接,根據親身體驗,暢議自我感受。反思活動的過程,可以加深學生對節日的情感認知,走向生活見行動,引領學生用自我行動,對關愛、幫助自己的人表達感恩之情,將主題效果逐步升華。
此類主題班會,是根據具體時間、空間內發生的熱點問題開展的班會活動,旨在培養學生了解社會時事的意識,激發愛國熱情,激勵自我行為。課前準備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針對性地收集有關時政資料,是保證班會效果的關鍵環節。如“女排精神,催我奮進”主題班會,根據先期初議,分組收集文字、視頻相關資料,主持人在詳細了解女排情況的基礎上,做好資料補充和經典點評的準備。創設情境,應注重根據先期初議,分組將刻苦訓練、勤奮拼搏、精彩回放等內容,采用小課題研究的方式進行匯報交流,了解運動健兒的成長經歷,體會付出汗水與取得成績之間的辯證關系,喚起向運動健兒學習的熱情,進而引導學生把內心的熱情轉化為談理想、見行動,將主題班會推向高潮。通過“發揚女排精神,從身邊做起”課下實踐活動的組織,鞏固主題班會效果,強化德育功能。
該類主題班會主要是針對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某一問題,引發學生通過辯論的方式進行深入的研討,從而更加清晰地領悟現象背后的本質意義,完善自我認知。例如,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通過觀察和家長反映,班內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熱衷于電腦游戲,嚴重影響了學習和身心健康。鑒于此,我們可以運用這種方式,開展以“網絡的利與弊”為主題的班會活動?;顒訙蕚湟髮W生根據分組情況從正、反兩方面收集網絡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主持人做好辯論引導詞。班會活動結合學生對網絡的新奇感受,創設問題情境:網絡對少年兒童的成長有利還是有害?主持人引導大家通過辯論雙方的激烈交鋒,在大量的客觀事實面前,感受到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活動總結之時,達成共識:我們應揚長避短,科學上網、文明上網。拓展環節,引領學生開展“我是文明的小網民”簽名活動,同時,走向社區擔當文明上網義務宣傳員,讓更多人了解網絡、參與到文明上網的隊伍中來。在實際的行動中,潛移默化地將主題班會的目標內化為學生的自我規范。
該類主題班會主要根據學生成長歷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及現象而開展。如“我是時間的小主人”主題班會,活動準備主要是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生活,收集一些典型的事例,闡述自我在生活中利用時間的情況。主持人從學生利用時間的不同表現中,設計引導語,凸顯科學利用時間的意義。活動開展后,引導學生模擬再現一些小學生利用時間的特定生活場景,呈現問題的發生、發展及解決,從而讓學生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學生結合模擬情境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深化對問題的認知。從而,明確珍惜時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進一步增強主題班會的活動效果,開展“我與時間賽跑——我的好習慣”生活跟蹤評價活動,激勵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珍惜時間的愿望,借助跟蹤評價強化自我行為,進而為內化良好的習慣。
學生是主題班會的主體,主題班會的實施,應力求得到學生的認可,引導全班學生積極參與。主題班會開展前,班主任應組織班委會的成員和學生代表,召開主題活動預備會。結合班會主題、活動方式、活動內容,討論、商定主題班會具體實施程序,集思廣益,精心籌劃每一細節,如主持人的確定、主持稿的研究、實施環節的安排、班會氣氛的渲染等,確保班會的順利實施。班主任是主題班會的參謀者,其指導作用也主要體現在活動準備環節。
準備環節結束后進入最為精彩的實際操作環節,班主任應以引導者的角色融入主題活動中,與學生一起經歷主題班會的全過程,并根據活動的實際情況,適時引導、調控,處理好預設和生成之間的關系,深化學生認知,突出活動的主題。介于小學生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及德育教育的內在規律,小學主題班會活動的具體呈現,一般由下面幾步構成:
小學主題班會課應注重生活情境或問題情境的創設,猶如相聲藝術中所講的“包袱”,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激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班會活動的主題上。創設情境應注重生活性、典型性、教育性的有機結合,應注重學生情感認知與德育目標的有機結合,從而設計出能夠喚起學生內心共鳴、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情境,為活動的深入展開提供情感支持。
主持人借助自身的優勢,根據主題班會的活動內容及商定的主持程序,將班會活動按照分層次、促發展的原則,循序漸進地引領全班同學在主題班會的推進中,加強自身的情感體驗,在分享自我感受的過程中,引起全班學生的共鳴,促進主題班會的德育目標內化為學生的價值認知,為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打下基礎,這是集體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互動融合。班主任應密切關注活動的動態發展,在主持人遇到突發性難題,活動的方向已經偏離班會主題時,班主任應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及時疏導,將學生的關注點集中到活動主題,保證活動的有序開展。
在學生通過活動體驗,加深認知的基礎上,班主任應引導學生進行活動回顧,反思自我認知和情感的變化,將班會主題引入深化。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尚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看到的層面更多地停留在事物表面,缺乏的是對事物的理性分析和本質把握。因而,在本環節,班主任應將活動目標定位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能夠直觀地表達自我感受,初步學會反思,理解活動的意義。主持人或班主任結合活動的具體場景,適時加以總結,為主題班會的展開畫上點睛之筆。
主題班會的結束不可停留在四十分鐘的結束點上,學生的認知更不能停留在這一時間點。主題班會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感知、體驗、共識的平臺,由于時間、空間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并不能全方位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班主任應在主題班會的實施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內活動學習的基礎上,走向自然、走向社會,在更加廣闊的現實生活中,推進主題班會的開展,將理念認知內化為學生的自我行為。
該類主題班會主要是通過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講故事、詩歌朗誦、小品展演、歌唱、繪畫等,來加深學生對某一活動主題的認知,激起學生的共鳴并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和對自我的認可。如“我秀,我精彩”主題班會,活動準備,要求學生根據自我展示的需要,準備相應的道具、文本、音樂、視頻等。主持人根據展示的情況設計串臺詞及場景氛圍渲染,引導學生將自己獨具特色的一面充分展示給大家。學生個性十足的演繹,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體驗自身的價值和生命的美好。另外,設計主題班會外延活動,如可以借助社區服務,開展我為大家獻愛心活動,將自己的才藝展示給敬老院的爺爺奶奶,讓學生體會自我價值實現,帶給他人快樂。
以上幾種不同類型的主題班會的實施,由于主題類型、活動目標的不同,實施過程中采取的相應策略也不盡相同,殊途同歸,旨在通過活動的實施,幫助學生澄清現實生活中的是與非、提高學生對真善美的認識,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