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云 安徽省合肥市信地城市廣場幼兒園
“親愛的老師,請您不要跟著我,希望您能在我身邊,我們攜手同行,共同努力,向著有光的地方奔跑,然后精彩紛呈!”
這是我作為幼兒園負責人給自己的定位,是我和教師們共同成長的策略,是實現園所科學管理、彰顯特色、提升品質的基本理念。我將從優化教師案頭工作、內省教師教研動力、自育提升教師質量、個性化發展打造優秀教師四個方面淺談本園是如何促進教師隊伍成長的。
幼兒園教師日常中有繁多的案頭工作,這些工作占據了教師們大量的時間、精力。如何優化教師的案頭工作,既能體現教師的自主性,提高工作效率,又能發揮案頭材料的實效性,這是我們管理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先是調研教師對現有案頭工作的看法,并與教師一起梳理出所有案頭工作,進行討論和完善。
我們刪除了傳統的教育摘抄、教師與幼兒互動照片、功能室活動照片等內容,將圖文并茂的案例和教研筆記整合為一項內容,重新制作內容科學合理的《幼兒成長手冊》。同時,我們整合班級工作計劃和教學計劃,提倡教師將活動方案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替代以前周密繁重的文字方案等。經過不斷刪減、簡化、整合,再對教師上交、存檔的案頭資料進行重新梳理、歸類,形成了電子稿和紙質稿兩大類。電子稿案頭工作主要包括計劃、小結、備課筆記等;紙質稿案頭工作主要有幼兒成長冊、教師聽課筆記等,使工作效率和質量得到快速提升。
大部分教師案頭資料都是事先規定好的格式,他們會按照常規填寫。但實踐證明,有些記錄的內容是動態發展的,因此,我們在教師的自主發揮上留了白。如周計劃留白,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班級有一些生成活動,內容隨幼兒活動不斷調整。在教師制訂周計劃時適當留白,等活動結束后再補充完善,教師就能在留白處真實記錄一周內的生成內容,可以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經過對教師案頭工作的優化,我們希望能讓這些珍貴的、真實的案頭材料充分發揮作用,擴大使用范圍,實現參考價值。如收集幼兒表現的材料,放入成長書中,可作為個案追蹤材料,可作為教育評價材料,可作為家園聯系材料等。同時,我們建立了優質資源庫,通過百度網盤等將優秀的教育資源進行存儲,如活動方案、教學反思等,教師可以直接下載使用,成為教師工作的好幫手,可以解放教師,讓他們去做更細致、更有效、更有新意的工作。
教師的成長過程總是呈現出個性化、差異化的狀況,教研活動的制訂需要符合他們的成長需求,不僅要體現幼兒園的教育要求,更要發揮教師的自主性,將教研逐步轉化為教師內部需求的自我發展,形成內省化的教研模式。
幼兒園能夠引導教師深入思考,結合園所和自身實際,制訂切實有效的發展目標。如“怎樣增強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們的活動設計能培養孩子哪些能力?”“我們是如何制訂和實現發展目標的?”“圍繞辦園目標、理念、特色,我們教師可以教研哪些內容?”“我有什么特長?”“我需要走一條什么樣的教研之路?”只有引發教師對這些問題的思考,達成共識,然后轉化為行動,才能對思考型教師起到培養的作用,才能進一步推動教師教研能力的提高。
幼兒園除了常規的年級組、教研組長外,還專門成立了導師組、特長組,教師們可以自由加入,也可以隨時請教,真正做到平臺建立、教研放手、個性發展。導師組:由部分成熟教師組成的教研組織,被稱為“青藤小組”,作為年輕教師的指導老師,隨時進行指導,教研及時,排憂解難。特長組:根據教師特長,有美術專業教師、信息技術專業教師、足球專業教師、腰鼓教學專業教師、紙箋制作特長教師等,能對有需求的教師進行專業指導。
幼兒園的教研任務要圍繞幼兒、教師、園所的發展來制訂,園所管理者需要關注這個動態和發展的過程,更需要關注教師的發展狀態,在教研活動中尋找他們的近期發展區,給予合適的指導和評價,作為教師增強教研能力的強大動力,進行多元的評價。同時,幼兒園更要鼓勵教師大膽教研,敢于突破、勇于創新,形成教學研究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壯美景象。
教師是塑造幼兒品德的引導者,這就要求他們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有過硬的精神品質,掌握超強的教育能力。怎樣才能讓幼兒教師達到這些標準呢?幼兒園需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他們努力創造成長的條件,引導教師自我學習、自我調控、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將師德、意識、信念、情感、行為等融會貫通,全面提升教師素養。
《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要求教師充分認識師德底線,增強責任心、使命感,遵守十項準則。幼兒園通過師德、政治學習,更主要的是倡導教師通過自我學習有關文件和法律法規,明確師德規范,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確育人是職業要求,需要加強對幼兒教育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行創造性的教育活動。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并將其融入保教活動中去。
幼兒園積極創造條件,通過集體拓展等活動,讓教師堅守職業信念,正確審視社會主體、家長主體和幼兒對自己的合理期望,增強職業認同感。通過主動學習,教師們感受到身邊優秀教師的榜樣作用,在其他行業中尋找榜樣,對照自我,明確差距,不斷進取。同時,教師更要從幼兒對自己的喜愛、家長對自己的尊重、領導和同事對自己的肯定等方面,深刻感受到工作的快樂,把這些快樂的情緒轉化為工作動力,更加努力地往前走。
教師通過自育式學習后,還應堅持內心與行動的統一,需要管理者給予一定的條件保障,如讓教師積極參與制訂幼兒園“負面清單”,結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進行深入的自我檢查,提高教師師德的敏感性,提高教師的自我監督能力等。再如在面對各種壓力時,教師也會產生煩躁不安等消極情緒,若不加以排解,極易發生違背師德的行為。這就需要幼兒園管理者通過談話、辦生日會等方式,幫助教師們排解壓力,及時自我調節,保持健康的心態。
教師隊伍多元化是普遍的特點,我們首先對隊伍進行專題調研,了解每一位教師的基本情況,深入分析教師隊伍結構,合理構建成長梯隊。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我們為他們提供各種不同層次的平臺,分層培訓、分層評估,讓全體教師有跳一跳、夠得著的發展動力,形成一個比例合理、優勢互補、配合有力的高素質團隊。
在教師發展過程中,我們在制訂教師隊伍整體發展狀況時,更注重喚醒教師自我認知,讓他們了解自身存在的優缺點;加深自我分析,幫助教師明確發展目標,加快自我成長,發展內驅力。
實施分層管理時,我們一方面會關注教師隊伍的實際發展變化,因為每學期或每個階段的教師隊伍結構都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動態變化,并根據教師隊伍變化,對園所發展、教師成長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管理,不斷調整制度。另一方面,我們將加強對教師成長的過程化管理,建立教師的成長檔案,在關注教師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及時掌握教師發展的方向,通過常規調研、專業診斷、個別訪問等管理方式,及時提供專業化發展支持,深入了解教師成長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鼓勵教師自主學習。我們要充分尊重教師的個體差異,并在教師成長的不同時期給予幫助,滿足他們發展的需求,及時幫助他們反思提升,不斷提高教師的自我效能。
“不管遇到什么,我們都需要尋找成長的光亮,那一抹亮色,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那一份無邊的高尚教育!”教師隊伍的成長是一種歷程、一門藝術,教師努力成長的那些事每天都在延續,我們將與教師一起奔向光明,一起奔向百花齊放,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