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閻喜鳳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著力建設綠色龍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綠色龍江建設為黑龍江高質量發展賦予綠色底色,推動黑龍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建設綠色龍江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根本要求。綠色龍江目標既是對龍江未來五年發展的戰略謀劃,也是基于過去五年黑龍江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新成效的戰略考量。
(一)黑龍江的優良生態環境蘊含著巨大發展潛力。過去五年,黑龍江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加力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實踐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連續兩年位列國家優秀序列,空氣優良天數比率達94.8%,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比2016 年提高15.6 個百分點。抓實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一批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得到解決。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及田長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取得實效,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成為全國首批國家公園之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際重要濕地數量居全國第一。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構建“興安嶺生態銀行”運行機制,不斷推動生態價值轉換。
(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黑龍江振興發展的必然選擇。未來五年,建設綠色龍江目標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降低,大氣質量保持先進水平,江河湖泊水質全面改善,森林覆蓋率和林木蓄積量穩步提高,生態碳匯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產品價值加速轉換,碳達峰碳中和邁出扎實步伐,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龍江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建設綠色龍江,是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必然選擇,是增進環境民生福祉的必然選擇,是加快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必然選擇。正是基于這樣的堅實基礎和比較優勢,通過五年實干苦干,綠色龍江建設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未來五年,綠色低碳納入黑龍江振興發展總體要求,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堅定不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通過實施生態振興計劃,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著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實踐地。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擘畫的綠色龍江目標和實現路徑,是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下,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指引下系統規劃的,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一)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生命軀體,綠色龍江建設要把系統觀念貫徹始終。要堅持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開展國土綠化,保護好以大小興安嶺為重點的林區和三江平原為重點的濕地,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制度,推進資源高效節約循環利用。綠色龍江建設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生態保護紅線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以實施“三線一單”制度為依托保護良好的生態資源,建立起自然保護地體系,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綠色支撐。
(二)堅持標本兼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就是生態環境。綠色龍江建設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好群眾身邊的環境污染突出問題。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實施亮劍護綠、科技賦能行動。以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為抓手推進綠色龍江建設,推動污染治理向鄉鎮、農村延伸,明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通過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和農膜回收、種養結合、養殖尾水治理,加強種植業污染防治、提升養殖污染防治水平,促進水產健康養殖。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和凈土保衛戰,堅持“破”“立”并舉,強化源頭治理,著力治理城市大氣污染、秸稈露天焚燒、揚塵污染、黑臭水體、農業面源污染、城鄉生活垃圾和畜禽糞污排放等事關人民群眾幸福感的突出問題,不折不扣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到位。
(三)堅持低碳發展,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綠色龍江建設要立足省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扎實推進減污降碳,實施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工程,加快煤電節能降碳改造,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氫能,安全有序利用核能,加快建設清潔高效能源體系,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緊緊抓住轉方式調結構這個重中之重,通過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從源頭上防治,實現減污降碳協調增效。特別是要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產業體系,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通過嚴把新上項目碳排放關,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深入開展科學治污和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攻關,提升我省經濟綠色含量。
(四)堅持綠色轉型,大力推進森林“四庫”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現在應該再加上一個‘碳庫’。森林和草原對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林草興則生態興。”綠色決定發展的成色,綠色是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優勢。綠色龍江建設就是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最新講話精神,大力推進森林“水庫、糧庫、錢庫、碳庫”建設。積極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實施“興安嶺生態銀行”行動,加快發展寒地生物和寒地測試等產業,開展綠色低碳科技攻關,促進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讓低碳成為龍江振興發展最鮮明的特質,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亮麗的底色!
(五)堅持生態優先,加快建立健全生態文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生態文明建設,既要靠物質,也要靠精神。”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是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的第一項重要工作。綠色龍江建設人人受益,需要人人參與。要把綠色龍江建設轉化為龍江人民的自覺行動,倡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綠色價值觀念,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讓生態文化成為共同價值理念。要大力宣傳綠色文明,講好綠色發展龍江故事,大力弘揚共和國首位“林業英雄”馬永順生命不息,造林不止的奮斗精神,大力宣傳扎龍自然保護區徐家三代養鶴人用生命守護綠水青山,與丹頂鶴生死相守的感人故事。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之以恒推進綠色龍江建設,讓每個人都成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把龍江建設得更加美麗,肩負起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責任,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生態文明建設是“國之大者”。建設“六個龍江”描繪了未來五年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可期可及的美好愿景,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綠色龍江建設既是質量龍江建設的底色,也是幸福龍江建設的應有之義。
(一)綠色龍江建設是質量龍江建設的基礎。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綠色龍江建設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質量保護,促進生態價值轉換為經濟價值、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切實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通過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制度,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從源頭上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綠色龍江建設是幸福龍江建設的目標。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色龍江建設順應了黑龍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未來五年,黑龍江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時的囑托,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實施生態振興計劃,用綠色化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做優叫響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建設全國最大的綠色糧倉、綠色廚房,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色龍江的綠水青山將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投資、發展、工作、生活、旅游的理想目的地。生態質量就是生活質量,呼吸著清新空氣、負氧離子,品嘗著天然綠色有機食品,綠色龍江魅力無限!綠色龍江建設,龍江人民滿懷期待、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