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對新時代中國特色高校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強調辦好思政課對于中國特色高校建設的重要意義。建設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打造中國本土特色的思政課教育教學模式,將思政課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滲透到高校建設的發展過程,擦亮中國特色高校馬克思主義的底色。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強調,要切實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留住人才、落實育人育才責任,關鍵在于辦好新時代思政課。通過真學真懂真信真教馬克思主義理論,辦好新時代思政課,必將凝聚立德樹人的強大力量,煥發出中國特色高校守正創新的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提出了明確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在立德樹人中發揮應有作用,關鍵看重視不重視、適應不適應、做得好不好。”思政課是最能體現馬克思主義鮮亮底色的課程,高校建設好思政課,關鍵是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牽頭,各部門協同配合,認真安排,精心部署,形成明確的思路,真正將立德樹人貫徹落實到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當中。在思政課教學中把深刻領悟“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以及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一條紅線,使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成為廣大師生的自覺追求;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思政課每一個環節當中,明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立德樹人的根本問題,努力培養黨和人民滿意放心的合格人才;加強思政課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使思想政治理論能夠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適應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新要求,讓思政課真正肩負起傳承紅色基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全程跟蹤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是否取得實效,始終對標立德樹人根本要求,做得好的繼續堅持,做得不好的要立即整改,讓思政課成為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傳承紅色基因的紅色課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好的學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教師作為高校的第一資源,是高校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實施高質量教育的根本力量,恰恰是高校特色的基礎,展現著鮮明的高校特色。優秀的教師是培養優秀人才的前提,要培養合格人才,教師自身首先要合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想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一個優秀的思政課教師,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要精通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知識,專業素養和學術素養優秀的“經師”;一個是道德品質高尚,受學生敬仰和推崇的“人師”,一個優秀的思政課教師就是要做“經師”和“人師”統一的“大先生”。從“經師”角度出發,一個優秀的思政課教師必須是不斷夯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馬克思主義學科領域能夠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人才;從“人師”角度出發,一個優秀的思政課教師必須是師德師風優秀,對學生充滿關心和愛護的道德模范,能夠指引學生正確方向的“領路人”。總的來說,優秀的思政課教師,就是能夠將思政課教學視為一項“仁而愛人”的事業,而不是作為謀生手段的一種職業。思政課特色能否落實到振興發展的事業中,關鍵在于能否打造一支優秀的黑龍江思政課教師隊伍。
高校的基本職責就是培養人才,思政課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合格人才。何為合格人才?首先要“立德”,青年學生在政治上合格才是真的合格,必須要站穩政治立場、明確政治方向,做到“青春向黨、不負人民”。青年學生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將人民利益放在心上,才能真正投入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大業當中,才能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合格人才;其次要“立行”,青年是最富有朝氣和最富有創造力的群體,是時代發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青年要成為合格人才,就必須做到“國民表率、社會棟梁”,成為時代楷模、社會榜樣;最后要“立志”,青年學生要有遠大理想和人生志向,要明確人生的價值定位,就是做“復興棟梁、強國先鋒”。在社會多元價值交織、滲透的復雜背景下,要發揮思政課對大學生進行價值引導的作用,使大學生成為肩負民族復興使命的中堅力量,成為能夠靠得住、用得了的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定要把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傳承好,守好黨的這塊重要陣地。一個大學的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往往都以各種史料的形式存在和顯現,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整理和保護。目前黑龍江高校普遍都建立了校史館,對本校的校史資料進行了充分的挖掘、整理和保護,通過這些光榮的校史,可以激勵廣大師生繼承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例如,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緊密相關的“航天精神”,與東北林業大學緊密相關的“塞罕壩精神”,類似這些可挖掘的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極其豐富,將其融入思政課教學之中,不僅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點,而且有助于學生多維度立體化地了解大學的特色與國家發展需要,更好激發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實現思政課的培育目標。另外,高校還需探索富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學新模式,一方面,探索學校特色專業課與思政課的緊密結合,注重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另一方面,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建立“聯學聯建”機制,組建專門機構,制定專門制度,與不同類型不同層級的教育教學機構聯合共建,實現思政課教學高質量接續發展,形成一體化建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