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珊珊
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天津 301800
高校課堂教學質量是家長、學校和社會關注的一大焦點。教學質量是衡量教學及指導教學改革的重要標準,能夠客觀地將教育水平高低和教育效果優劣程度反映出來,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培養的質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示“建立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國家層面出臺了系列政策,推動并保障了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的開展。本文根據應用型民辦本科大學教學特色,以ZJ學院為例,在教學管理的視角下,剖析教師教學質量提升路徑,加強對青年教師隊伍的師資建設,實現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長期以來,對教學管理在高校中的看法和態度各不相同。有人認為“教學質量高低取決于教師學術水平的高低,與教學管理無關”;有人認為“教學管理是學校教學職能部門和專職教學管理人員的事,同其他職能部門和其他專職管理人員無關”;第三種觀點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大學生已經成年,學校對其學習可以不管”。持以上三類觀點的人,在領導教學工作中忽略了教學管理的重要地位,直接影響了培養人才的質量。
從ZJ學院教學管理情況來看,在教學工作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方面有所欠缺。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更好地培養學生三觀的前提條件,以人為本就是要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滿足學生接受知識為基本,以培養三觀正確且人格完善的學生為核心目標。加之學生的學習和思想理念比較落后,教學管理一般也只停留在常規管理上,而忽視了教學管理的創新;只是滿足于教學不出問題這一基本要求,卻忽視了對教師實際教學能力的檢查與評價。
把授課時數與撰寫論文的篇數以及科研情況一般作為教學管理部門對教師的考核指標,而對教師授課情況不夠重視,更不會考慮教師在授課中是否將本學科本專業前沿的科學成果融入教學中,所教知識是否被學生真正掌握。長此以往,教師對上課的積極性會慢慢消退,創新課程的想法被磨滅,開始只為了上課而上課,上課質量自然會大幅下降。
民辦學校的管理制度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征。在教學管理制度上缺乏系統的研究,導致各項制度之間存在相互抵觸和矛盾現象。ZJ學院對于教師質量監管方面的制度相對缺乏,對學生課堂教學管理過于寬松,只抓大問題,不理小細節,如課堂考勤制度不嚴謹,考勤一般由教務部定期抽查,每學期匯總,并由學工部根據學期內學生累計曠課門數進行相應處分。但由于該制度是以學期為單位,對學生的缺勤情況統計上報沒有辦法實現實時跟進,就會有部分同學出現缺課比較嚴重的現象。
目前學院內的教師理論知識偏多,實踐經驗偏少。而通過自己真正掌握的專業技術知識在專業領域內進行過有實證參考價值的研究型“雙師”教師簡直是鳳毛麟角,真正具有相當高的理論知識且又具有豐富工作實戰經驗,可以很熟練指導學生盲點的專業“雙師”教師寥寥無幾。同時,教師出去校外培訓的機會也比較少。
幾乎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不是很高,在學習中大多對老師具有較強的依賴心理。然而,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學生是否掌握了要掌握的核心知識,也沒有很注重課堂中的互動環節,忽略了教學課堂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性,只顧自己“如何講”,卻沒有考慮學生“如何學”,更不考慮怎么讓學生學以致用,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有必要注重鼓勵學生學習積極性且注重學習的方法。
學院督導團和系部領導的不定期聽課及期末學生評價是教師教學質量監控的主要手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教學督導隊伍數量不足。教學督導面對的是多學科、多專業的課堂教學,需要更多的教學督導人員。現有教學督導隊伍總體數量不夠,結構不合理,且學院督導團的人員有限,聽課面過小,督導工作受到制約,督導覆蓋率不高,嚴重影響了教學督導工作效果。
第二,系部領導聽課評價標準缺乏科學性。現有的評分標準操作性不強,存在較強的主觀意識,分數區別不大,失去了實際的打分意義。
第三,教學效果評價形式化。期末學生評價沒有充分且真實地反映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程度,以及對知識實際的理解程度和對專業知識實踐應用的創新思想。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情況評價,也沒有關注到教師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和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
1.教學評價頻次少。首先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教學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積極性以及學期期末的最終成績,而教學的核心是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消化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將來在社會上可以將學到的知識用到相應的領域,鑄就不一樣的輝煌。這也是每一個教師的初心,每一個學生的最好歸宿。與教學相伴的是教學評價,因為它是可以反映學生對教師的授課內容的接受程度及對教師認可度的評價;所謂術業有專攻,老師不一定要在所有方面都很優秀,而教學體現的是教師和學生的相互促進、相互彌補以及早早發現不足之處,而實現這一途徑的方法就是階段性且及時有效的教學評價,一學期一次可能遠遠達不到徹底解決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某一方面問題的出現。
2.教師教學評價結果反饋遲緩。在實踐過程中,教學評價的結果通常只被學校的決策者及相關部門的領導者等少數人員所掌握,而對評價結果的第一使用者教師來說,往往需要等到最后才能知道。這時距離教學評價工作的結束已經過了幾個月甚至半學期,面對已經過半的學期,此時的結果反饋是否還能發揮其及時、有效的作用,結果可想而知。
首先,要轉變觀念,提高對教學管理工作的認識,加強教學管理在高校中的地位,科學管理的教學是廣大學校領導干部與教師迫切需求解決的問題。
其次,發展學校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關注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以及關注學生與教師發展。所謂關注全體學生,就是將教學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始終保持以學生為本的態度。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關注學生學習狀態,并且轉換教師角色,以民主平等的心態與學生合作交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學習過程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追求教學結果,更在乎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及積極性,關注學生的內在體驗。不僅僅用某次成績就輕易對學生的能力下判斷,而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關注學生與教師發展是指關注學生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和關注教師的自身專業科研發展以及教學水平的提升。
最后,教學管理模式改革創新,增強教學管理工作的研究并應用于實踐,積極推動教學管理工作發展的與時俱進。教學管理工作者是高校具體工作的執行者,掌握著學校大量的數據信息,如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意見反饋、教師授課情況等。這些數據關系著學校未來發展,作為教學管理者不能再用“上傳下達”式的被動工作方式,必須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斷地嘗試新的技術手段,在國內外前沿的教學管理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工作情況,摸索可持續發展的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模式。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不斷推進課程、學科、專業建設。
首先要制定嚴格的課堂教學管理制度。課堂學習是當代大學生學習的主渠道,教師要深刻理解新課標,講好新標題,開好新頭,以求真務實的態度把自己要傳授的知識用一種新穎的方式講好,講明白,這是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主要手段。其次還要通過制定相應的課堂教學管理制度來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學術感情。例如,要嚴格制定好教師備課、上課、課后輔導的相應制度,也要制定好教師布置作業、批閱作業、缺課,補課以及調課的制度。這是塑造一個高效率課堂的必要手段。
隨著學院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需要,每年都有新的青年教師加入。對于青年教師,ZJ學院可以采用請進來、送出去培養教師隊伍。“請進來”:即邀請本專業老教授一對一帶領青年教師培訓學習,通過培訓考核者方可上崗帶教;“送出去”:即選送優秀的青年教師赴其他高校或企業進行實習帶教進修、學習其他院校教師的高水平帶教經驗。
眾所周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要從教師方面入手,還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具體措施體現在四個方面。
1.培養課堂上主體性教育氛圍,使學生明確自己的主體位置。為教師設定課堂互動指標,增加課堂互動性以及活躍程度。
2.教師要在課堂上滲透主體思想,激起學生情感,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并重視民主意識,與學生平等相處。教師應當轉變觀念,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主體性。
3.在實踐中強化主體意識,在一些教學環節例如作業講評中,可以采取翻轉課堂的模式,強化學生主體意識。
4.對學生進行及時鼓勵,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從被動轉變為主動,由盲目轉為自信,從而加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只有教師和學生都明確課堂的主體地位,才能穩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5.開展學生樹立良好學風的各項活動。以培養優良學風為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督導。開學初教學管理人員進行教學秩序的檢查,抓住關系學風建設的關鍵問題,并把學生考研、學科競賽、創新創業當作重要的抓手,通過調研,提出建議,加以引導。
1.加強督導隊伍建設,計劃督導和隨機督導相結合
填補教學督導隊伍人員空缺,使其覆蓋學院各個專業、各個領域,轉變督導形式,采用計劃督導和隨機督導相結合的方式。督導專家收到督導任務后,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被督導教師的教學督導工作。在這種督導形式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每一節課,仔細備課,同時要加強督導的頻率,及督導追蹤,對于一名教師檢查發現問題后,要定期對改名教師的課程進行追蹤,檢查其是否改進,從而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2.督導拓展工作領域,創新工作模式
確立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的督導理念,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是督導組的重要工作。發現、扶植、培養青年教師,是督導組的重點工作。重視聽課后一對一溝通和點撥的機會,促進青年教師的進步。在聽課的基礎上,對于教學過程中的共性和多發問題,督導組要進行歸納和概括總結,通過座談會或專題講座的方式使更多的教師受益。
3.保證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全面性和導向性
(1)提高學生對教評的認知。部分學生在教評時不重視,應付了事。認為學校對教評不重視,只是在走形式。因此存在對教評缺乏熱情。應加強宣傳,提高學生對教評的重視程度。同時,采用“截尾均值”的統計方法,去掉一定比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保證教評結果的客觀性。
(2)加強學校對教評結果的重視程度,建立新的連接端口,方便老師及時查看學生教評結果,收到學生提的建議和意見。
(3)增加每學期教評次數,能增強教評的實效性,老師根據學生意見及時調整教學模式,同學生一起共同促進提高教學質量。
(4)獨立學院在轉民辦學院的過程中,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和矛盾。在獨立學院自身特點的基礎上,我們要從科學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民辦學校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而教學管理工作在教學質量提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學質量管理工作與時俱進,加大人才培養投入,促進教師專業知識及教學能力發展,貫徹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才能使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使高校得到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