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偉
紅色文化資源作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人在近百年歷程中凝聚的精神財富。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了眾多中國共產黨人先進的思想和精神,也因此成為各個高校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念進行引導的工具。紅色文化資源本身就具備豐富的教育意義,和高校思政教育無論是內容上還是作用上都有著極高的相似度。可以說紅色文化資源對高校思政教育進行了豐富,而高校思政教育是紅色文化資源傳播的重要載體,將兩者進行有效整合,可以讓學生在思政知識學習中成為紅色文化資源的弘揚、傳播者,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作出貢獻。
思政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需要在教學中對教學資源進行挖掘,而紅色文化資源本身就是高校思政教學過程中所挖掘的,對于提升思政教育成效尤為重要。紅色教育資源中蘊含著很多有思政教育意義的元素,就比如說:革命精神、革命偉人的先進事跡等等,將這些資源進行開發,對紅色文化中所傳遞的優良思想、良好品質和思政教育內容進行融合,可以實現對高校思政教育內容進行豐富的目的,進而更好地實現思政德育教育目標。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整合,還可以幫助學生對革命歷史以及革命烈的事跡進行了解,進而將這些先進思想和高尚品質運用到實際學習和生活當中,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發展。
紅色資源中匯集了黨的思想、黨的精神、優良作風以及政治立場,這些內容和高校思政教育內容十分接近,通過兩者的有效結合,可以更好地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目的,為提升高校思政教學水平和效果提供促進作用。這主要是因為紅色資源的融入,在思想方面可以幫助高校大學生對革命偉人和英雄精神進行了解,在了解過程中學生就會受到這些紅色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學生增強愛國主義情懷。通過了解革命先輩的光榮事跡,讓學生看到革命先輩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努力,讓學生將革命先輩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在學校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進入社會后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從教學方面來看,紅色教育資源的融入為高校思政教育中愛國教育效果的增強提供了堅實保障。在思想道德方面,通過紅色文化的學習,學生可以將黨的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等優良品質實踐于實際生活和學習當中,進而對當前大學生攀比、享樂主義進行消除,促使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一直以來,紅色文化都是幫助學生樹立堅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的重要資源。現如今,國際形勢越來越緊張,提升文化自信,堅定學生政治理想信念尤為重要,因此對于紅色文化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隨著紅色文化教育內容不斷豐富,教育開展形式也更加多樣化,紅色文化教育工作開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從總體上來看,紅色文化資源和高校思政教育的整合還過于淺顯,高校思政教育還沒有實現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充分挖掘,導致紅色文化無法發揮其利用價值,這就會導致高校大學生無法與紅色文化資源產生親和力。
要想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作用,還需要在學校內為學生構建紅色文化基地,并組織學生開展紅色文化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在活動中切實體會和實踐探討,對學生政治信念進行引導。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高校并沒有為學生構建紅色文化基地,在紅色文化實踐活動當中也缺少讓學生進行實踐體會的內容,而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或是讓學生觀看紅色文化相關的影視資料,盡管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但是缺少實踐參與,導致學生難以將這種思想落實到實際生活當中。
要想將紅色文化資源和高校思政教育進行有效整合,就要根據思政教育內容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挖掘,并將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作為思政教育中紅色文化資源挖掘的重點。作為思政教育教師,需要在備課過程中,對紅色文化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并結合學生喜好,可以將學生普遍關注的一些事件和教學內容進行銜接,使學生在學習思政教育內容的同時激發起探索紅色文化的主動性,這樣才更容易使紅色文化資源的作用得到更好體現。
思政教育只是依賴于課本內容是無法達到理想教學效果的,還需要通過開展思政教學活動營造良好思政氛圍,提升教學效果。所以還需要在思政氛圍營造中實現和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開展紅色文化歌唱、音樂、征文等競賽活動,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對紅色文化進行了解,進而激發學生愛國熱情。也可以組織學生組建紅色文化團隊,紅色文化團隊學生需要在班級宣傳紅色文化精神,并參與本系紅色文化氛圍建設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進而達到思政教育目的。
當前高校大學生是伴隨互聯網的發展而成長的,對于大學生來說,互聯網環境對他們的思想認知有著重要影響。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充分考慮網絡環境的這一因素,將互聯網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平臺,將紅色文化資源和校園網絡進行有效整合,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凈化作用,這樣學生在充滿紅色文化的網絡環境中,思想和精神自然就會受到良好熏陶。但要注意,紅色文化資源和校園網絡整合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對于互聯網的應用偏好,做好融入形式的創新,這樣才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在互聯網中讓學生受到紅色文化資源的引導。
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將這些思政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將這些內容實踐于生活當中。所以紅色文化資源還要和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整合。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紅色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帶領學生來到紅色文化紀念館進行紅色文化學習,或是來到社區宣傳紅色文化,讓學生在實際行動中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
高校思政課程是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徑,而很多思政教師在思政課堂中非常依賴于傳統講授式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低,因此在思政課中很多學生都不會認真聽講而是低頭玩手機,導致思政課程教學效果不明顯。所以,紅色文化資源在和思政教學融入的過程中,需要思政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這樣才可以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價值。高校思政教學方法的創新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開展研討式教學。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和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探究,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當中,在討論過程中,紅色文化資源可以在學生視覺和聽覺方面帶來沖擊。例如:教師在講解毛澤東思想或是社會主義理論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和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這些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并向學生提出探究式問題:“為什么當時要制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戰略呢?”這樣學生就會展開激烈討論,學生課堂積極性就會被激發,進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
另一方面,利用情境教學方法開展紅色文化教學。在思政課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紅色文化故事,或是讓學生對紅色文化故事進行演繹,使學生產生仿佛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更好感悟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力量。
總的來說,高校教師應當認識到紅色文化資源對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影響,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和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對思政教育形式進行創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校園氛圍和網絡氛圍,并做好思政課和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使學生在紅色文化熏陶下堅定理想信念,激發愛國熱情,進而更好的投身于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