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樸
(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錦州 121001)
習近平總書記在對高校黨建工作進行調研時,做出了重要講話:“黨支部是高校教育和管理黨員的基本單位,抓好了黨支部建設,就抓住了高校黨建工作的基礎一環。”課程思政是高校實現三全育人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教育手段。促進高校黨建工作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共融共建是黨建工作引領課程思政、課程思政促進黨建工作的一種實踐方式。高校要以黨建為引領,不斷促進教學改革和學科建設,促進課程思政的全面落實。同時,也要將課程思政的成果應用到黨建中,有效提升黨組織和黨員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打開高校黨建工作新格局。
目前高校黨建和課程思政并未進行有機融合,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高校黨委缺乏對課程思政的科學規劃和通盤考慮,致使課程思政建設定位缺失;有的高校沒有將基層黨建與課程思政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對基層組織推進思政課程建設要求不高,導致基層組織工作體系尚不夠健全,指導性意見不多,落實舉措也不多;還有的高校黨委在責任分工、思政隊伍建設、考核評價、保障機制等方面工作做得還不到位。
長期以來,一些二級學院在管理中把思政課程建設歸為行政事務,由行政管理人員負責,而學校黨建工作由院校黨組織負責,這導致黨建工作與包括思政課程建設在內的專業課程建設相脫節,出現了“兩張皮”的現象;有的二級學院黨組織在深入挖掘學習教育與思政課程建設融合方面創新不多、用力不足,基層黨建與思政課程融合度不高;還有的二級學院黨組織對思政建設沒有足夠的重視,保證監督不夠;有的黨務干部對課程思政建設學習和研究不夠深入,未能高度認識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大意義。
從實踐看,一些教師黨支部沒有將“讓教育者先受教育”真正擺上重要位置,在思想引領上,基層組織發揮思想引領優勢不夠,沒有將開展黨內生活與思政課程教研活動很好地銜接起來,將黨支部“三會一課”等基本制度與課程思政體系有效融合,將師德師風教育、支部主題黨日等實踐活動與課程思政實踐教育一體推進。此外,各基層黨支部尚未將課程思政評價結果作為支部黨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對于投身課程思政建設黨員教師也缺乏獎懲激勵機制,包括職稱晉升、評獎評優、干部選拔等方面。
部分黨員教師黨性修養、道德情操方面還有待提升,為人師表、當好大學生人生導師意識還不強,存在課程思政建設是思政部或學生管理工作隊伍的事情,專業教師做不做、做多做少無所謂的錯誤認識,在教學中挖掘思政元素的自覺性、積極性不高。有的黨員教師擔心加入思政元素會對專業課程產生干擾,有的對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夠深刻、存在畏難情緒,還有的對課程思政建設缺少正確方法,“不愿”和“不會”參與課程思政的成為普遍現象。這些問題的長久存在,不僅使高校無法達到預期育人效果,還會使教學流程和秩序出現混亂,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高校課程思政工作自開展以來,雖然形成了思政+專業課程的模式,任課教師也能挖掘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和資源,取得一定的課堂效果,但是課程思政的建設并沒有對黨建工作起到良好的能動作用,沒有促進黨建工作的開展,課程思政所獲得的相關成果,沒有與黨建工作內容進行有機結合,推動黨建工作的計劃和方案尚不明晰。
結合以上存在的問題,本文主要基于全新的視角,就如何促進高校黨建和課程思政的深度融合進行了簡要分析。
高校黨建與課程思政構建融合路徑可以從以黨建引領課程思政、以課程思政促進黨建工作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
建立從黨員到教師的協同工作機制。促進高校黨建和課程思政融合的過程,離不開人員的配合和支持,因而高校應積極動員全體師生和廣大黨員積極參與相關活動。首先,針對以往高校黨建和課程思政分管主體不同的問題,高校黨委和各職能部門應引起重視,并加強對課程思政推行的關注,將其納入黨建工作范疇,做好頂層設計,明確課程思政落實的責任主體,促進黨建和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另外,由于高校的專業課程較多,不同專業課程所對應的思政教育資源和教育目標是不同的,因而各黨支部還需要根據各專業課程的特征,做好總體規劃工作,發揮各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優勢,推動課程思政在黨建工作中的滲透。其次,高校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一線教師作為基層黨組織的重要成員,不僅需要做好本職教學工作,還需要積極參與黨建工作,將黨的思想方針融入教學內容中。因此,一線黨員教師應發揮好自己的帶頭作用,將自己在課程思政方面的心得分享給其他群眾教師,提升教師隊伍的課程思政水平。同時,基層黨組織應加強與系、教研室的聯系,為專業教師提供觀摩學習課程思政課堂的機會,將黨的最新思想成果傳授給專業教師,更新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教育思想和知識體系,促進課程思政理念在專業課程中的有效落實。最后,高校應積極動員一線教師參與課程思政,要求各專業教師根據所教專業課程的特點,充分挖掘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并將其與專業教學相結合,達到協同育人的目標,促進課程思政的推行。
黨建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將黨的思想方針貫徹落實到高校教育管理過程中,提升高校育人水平,因而高校在黨建和課程思政融合的過程中,應當以黨的思想為主導,將思政內容融入專業課程中,確保課程思政方向的正確性。為此,高校黨支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促進課程思政在黨建中的深度滲透。首先,高校應完善黨員和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訓機制,強化他們對各種先進的思想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如馬克思列寧主義、科學發展觀、毛澤東思想等,為課程思政的推進奠定扎實的思想基礎;其次,專業教師對黨的思想有了深刻理解后,需要根據專業課程的特點,構建完善的課程思政體系,確保思政教育和專業教學的有機融合,發揮課程思政優勢;最后,專業教師必須不斷強化課程思政意識,靈活地將思政教育內容和黨的最新思想融入日常專業教學中,并通過對課堂教學模式和方式的創新,促使學生更好地對這部分內容進行理解和掌握,增強課程思政的實效性。
針對當前高校課程思政流于形式的問題,高校必須完善相應的制度,推動課程思政與黨建工作的融合。首先,完善評價制度,要推動課程思政在黨建工作中的滲透,需要教學管理部門和基層黨組織的相互配合。為了避免出現形式主義的現象,高校需要將課程思政納入教學評價體系。在教學評價體系中,需要保證充足的課程思政或思政元素,確保能夠將學生的思政學習水平直觀、真實地反映出來。同時,為了避免專業課程和思政教育的割裂,或者專業教師將課程思政理解為上思政課,學校還需要加強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考核評價,增強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其次,高校基層黨組織應建立健全監督制度,對各項課程思政工作的推進情況進行實時監督,確保課程思政的有效落實。比如,基層黨組織可以聯合教研室,定期對專業教師的教案進行檢查,查看教師是否將思政內容寫入教案。同時,不定期開展聽課活動,觀察教師是否將課程思政落實到具體的課程教學中。學校還可以通過與學生談話或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課程思政的實施成效,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通過對課程思政實施策略的調整,推動課程思政的有效落實。最后,高校應完善激勵制度,對于在課程思政教學和研究方面表現良好的黨員或教師進行獎勵,以此來激勵相關人員的課程思政積極性,促進課程思政的持續推進和全面覆蓋,深化黨建工作和課程思政的融合。
推動課程思政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滲透,有利于提升黨員的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加快服務型、學習型、創新型黨組織的建設。
針對基層黨組織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做出了明確指示,即以做好群眾工作、服務好群眾、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為主要任務和方向。高校基層黨建工作也應積極落實這一任務,建設服務型黨組織,而服務型黨組織的建設,需要以黨的先進思想和文化為精神指導。將課程思政與黨建工作相結合,可以促進黨的先進思想文化在黨員和普通群眾中的傳播,提升黨員服務能力,推動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在知識經濟時代,黨員必須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建設具有健全學習機制和濃厚學習氛圍的基層黨組織,推動黨的創新發展。高校有著較強的教育優勢,這也為學習型黨組織的建設提供了便利條件。高校黨建和課程思政相結合,能夠有效推動學習型黨組織的建設。首先,將課程思想融入黨建工作,要求黨員不僅需要學習黨的思想方針,而且還需要精通專業知識,并能將二者有機結合,實現知識的正向遷移,增強黨員的學習能力,促進課程思政的有效落實。黨建和課程思政的融合,也可以促使黨員干部意識到思政內容和黨建知識學習的重要性,激發黨員干部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增強黨員的自主學習意識。其次,將課程思政融入黨建工作中,可以有效豐富黨員的精神文化生活,拓寬黨建思路,促使黨員將專業知識創造性地運用到黨組織建設中,豐富黨建內容,推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創新意識是當代人才適應社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要想促進高校黨組織的創新發展,黨員干部也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推動黨組織發展的工作中創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黨建工作中,則要求黨組織發揮主導作用,在借鑒先進經驗的同時,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找到適合本校的課程思政推廣路徑。另外,將課程思政和黨建工作相結合,也可以有效激發黨員的創新意識,促使黨員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并將最新的創新成果運用到黨建工作中,推動創新型黨組織建設。
總而言之,促進高校黨建和課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彌補課程思政推廣和落實困難的不足,同時也可以促進黨組織和黨員服務水平、創新意識、學習能力的提升,推動黨建工作的高效開展。因此,高校相關人員應意識到這一點,并結合黨建工作和課程思政的特征,通過強化組織建設、做好思想建設和完善制度建設等方式,促進二者的有機融合,形成互惠互利的美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