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健婧,閆寧寧
(景德鎮陶瓷大學 管理與經濟學院, 江西 景德鎮 333430)
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作為景德鎮一年一度的盛事,集陶瓷商品展示、經貿洽談、文化交流、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瓷博會已經成為景德鎮重要的發展平臺。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瓷博會現已成為一個市場化、專業化的國際性陶瓷專業博覽平臺,景德鎮通過打造瓷博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企業前來交流以及采購。在這熱鬧的背后,可以看出各地區人民對景德鎮陶瓷的認可,瓷博會在陶瓷流通中逐漸成為重要的交流傳播平臺。
景德鎮陶瓷產業根據市場的不斷變化,其應用也日益多元化,利用一些高新技術將陶瓷應用于一些其他方面,也發展了一些文創產業。同時,伴隨著政府的政策支持,景德鎮陶瓷產業距離轉型升級又更進一步,國家和政府對其發展都給予了大力支持,但其陶瓷產業仍然受限。因市場逐漸飽和、城市人才流失嚴重、創新力不足等,使得產業轉型升級艱難。景德鎮的瓷業正在漸漸失去原有的陶瓷市場。
因景德鎮在陶瓷生產方面歷史悠久,其老大哥思想根深蒂固,其思想上的滯后體現在陶瓷生產環節的方方面面,像產品創新、技術進步等方面都有體現。就生產而言,生產者長時間通過生產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陶瓷來獲取利潤,忽略了高端陶瓷產品、差異化產品上的需求。實際上,生產傳統陶瓷也并非不可,但由于生產的產品可替代性極強,完全無法提升陶瓷產品的競爭力。在技術方面來講,早期景德鎮陶瓷的生產制作技藝很大一部分沒有流傳下來,由于現實原因,年輕人也大都不愿意繼承老一輩的陶瓷生產技術,導致技術失傳。
景德鎮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有天然的高嶺礦石資源,不論是品牌還是小作坊,城市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陶瓷作品,一些地區將陶瓷與旅游相結合,組成陶瓷旅游,吸引各地游客來訪。景德鎮擁有我國唯一一個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國家5A 級景區,同時大力發展文創、旅游產業。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加之濃厚的陶瓷文化底蘊,為景德鎮吸引了眾多的外來游客,無形中也為景德鎮陶瓷的生產銷售帶來了良好的市場前景。旅游資源的優勢是發展陶瓷最好的推動力。
從早期的藝術陶瓷,到現在越來越多元的藝術陶瓷,滿足大眾日常使用需求,將陶瓷與文化融合,使其價值得到提升。發展“陶瓷+ 瓷模式,打造符合當下需求的陶瓷產品,促進陶瓷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培育覆蓋面廣、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點,促進陶瓷產業優化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陶瓷為主,利用特色手工制瓷和深加工技術為主的多元化打造陶瓷品牌,加強消費者對陶瓷的信任度。在品質不斷提升的同時,經營者也可以不斷調整思路,擴展陶瓷應用場景,推進陶瓷品牌效應,推進陶瓷產業發展的轉型升級。重視產品品牌建設,鼓勵扶持陶瓷企業建立推廣自己的品牌,提高產品質量,維護好景德鎮以及陶瓷品牌的形象。同時也可以通過營銷手段,提高一些陶瓷品牌的知名度,提高其競爭力,擴大出口。
隨著技術的發展,陶瓷產品的用途日益多元化。高技術陶瓷以其高熔點、高強度、高耐火的優良特性,已廣泛運用于航天航空、機械、電子、環境、醫學等諸多領域,成為極具發展前景的產業。所以,發展高技術陶瓷產業,是推動景德鎮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同時,陶瓷的深加工逐漸往精細方向發展,將陶瓷應用在家裝、設計等方面,近些年,也備受消費者的親睞。
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大數據的全面覆蓋,“互聯網+ 聯成為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這種新模式不僅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還使得人們的生活、消費習慣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當前市場上,傳統的陶瓷門店受到線上銷售的沖擊嚴重,門店客流量明顯減少,線下陶瓷存貨堆積。這些都是傳統陶瓷行業首要解決的問題。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年輕人消費習慣的轉變,從傳統的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礎性消費向娛樂享受型消費轉變,消費結構和偏好也在發生變化。在對陶瓷產品的需求上表現為,由原先的只購買普通的陶瓷杯子、碗等每天都需要使用的產品,到現在追求外觀更有設計感、更有特色符合自己審美的產品。對陶瓷價格的接受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更多的是將對自我的滿足感放在性價比之上。
景德鎮的陶瓷經營者的背景都比較復雜,生產者素質參差不齊,一些經營者為了牟取較高利潤偷工減料,這導致景德鎮陶瓷產品的質量也越來越低,出口市場越做越小,而制瓷成本越來越高,瓷都正面臨著名不符實的困難。因此異地的購買者想要在線上選擇到自己中意且物有所值的產品難上加難。因此,購買者需要到景德鎮當地來采購,無疑對景德鎮陶瓷市場的擴大有一些限制,也是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的一大阻礙。
陶瓷產品的自主研發能力低。一是盡管景德鎮在陶瓷方面的人才隊伍一直比較穩定,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才更新換代,導致人才出現斷層。隨著佛山、潮州等地陶瓷產業的發展,其優越的經濟報酬吸引了眾多人才流入,而景德鎮經濟較為落后,藝術創新資金有限,導致人才流失嚴重,更難有制瓷工藝技術上創新。二是由于景德鎮對陶瓷生產設備的固定投入相對于唐山市等地對陶瓷工業固定資產的投入少之又少。生產設備的老化又會帶來諸如瓷土資源利用率低下、產品質量難以保證、設備維護費用增加等問題。如此惡性循環,只會使陶瓷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從而也就失去了市場競爭活力。
景德鎮陶瓷發展歷史久遠,陶瓷的生產經營者分布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以家庭小作坊、企業私人小企業為主,呈現遍地開花的生產局面。因缺少龍頭企業,出現各自為陣的局面。因制瓷手藝人太多太雜,且對陶瓷質量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導致陶瓷市場價格差距比較大。陶瓷與其它產品不同,手工制作的陶瓷,基本都是使用傳統工藝,手法上沒有統一的標準,并且所有的瓷器都要通過燒制,每個瓷器的成品都不能保證沒有任何缺陷,而因為各種各樣的缺陷也會影響陶瓷的最終定價。
陶瓷產業是典型的高污染高能耗的傳統產業,長此以往會對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危害。景德鎮作為資源耗盡型城市,傳統的高環境成本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匹配城市的發展需求了,陶瓷產業的轉型升級刻不容緩。綠色發展模式為景德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現實的方案。但由于城市經濟發展緩慢,阻礙了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另一個現實的問題在于,盡管景德鎮擁有眾多的陶瓷研究基地,可由于薪資問題,很大一部分知識分子流入發達地區。因此,現如今,人才流失是影響景德鎮陶瓷產業綠色轉型的關鍵。
加強對生產者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制作工藝的嚴格把關,減少為了縮減成本偷工減料的情況。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力度,建立健全品質監控體系,使得國內國外流通的陶瓷質量過關,提高消費者對陶瓷的信任度,擴大陶瓷市場,提高景德鎮陶瓷的競爭力,樹立品牌形象,為促進景德鎮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加快陶瓷走出去的腳步。
整合高校以及陶瓷企業科研人才的力量,在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吸收外來技術,用于陶瓷創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生產做工精細、設計精美的陶瓷工藝品,提高產品的收藏價值,以差異化產品搶占市場。對于陶瓷文化產業的創意成果不僅要給予獎勵,更要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使得創新者的知識產權得到保護,提高其創新的動力,進一步打造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園,吸引并更多的陶瓷文化創意企業。
景德鎮作為陶瓷產出的重點城市,應該高度重視陶瓷產業的發展。由于陶瓷的制作過程不同于其它,工藝較為復雜,且每一層次的用料質量都會影響陶瓷最終燒制完成之后的形態,對于外行人很難通過外觀來判斷陶瓷產品是否物有所值,而生產者素質參差不齊,此時就需要政府加強對陶瓷的監管力度,減少陶瓷行業的定價亂象的發生。維護好景德鎮以及陶瓷品牌的形象,提升陶瓷產品的競爭力,促進產業發展。
加快陶瓷產業綠色轉型可以分別從企業、政府角度來思考。從企業角度來看,人才是關鍵。資源型產業進行綠色轉型需要大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高端人才,設置長久的人才培養機制,結合激勵機制提高員工工作能力,吸收先進的技術經驗,促進產業快速轉型。從政府角度來看,由于污染缺乏監管造成污染機會成本較小,企業綠色轉型動機不足,政府應該加強對造成污染企業建立懲處機制,另外對陶瓷這類資源型產業的沉沒成本進行補貼也必不可少,放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快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陶瓷作為景德鎮的優勢產業,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本文分析了景德鎮陶瓷產業的現狀,并對其陶瓷產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并就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措施,與此同時并為促進陶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