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溪/江蘇省江陰市農業農村局
2020年以來,江蘇省江陰市承擔省第三輪農村改革試驗任務,積極推進“家庭農場特色發展和聯合發展”改革試點,緊扣改革試驗主題,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相結合,順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新形勢和農業社會化服務新需求,推動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體系,大力推進農業經營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程度,全力構建家庭農場服務體系,實現了特色發展、聯合發展、產業融合、價值分享。全市累計培育江陰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216家,其中省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37家。2021年江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2519元,同比增長10.7%,連續22年位居全省市縣級榜首。
“金融”惠農,真金白銀促發展。出臺《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獎勵政策意見》,設立全國縣域首個“鄉村振興共富基金”,對成立家庭農場聯盟、建設家庭農場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家庭農場種植業綜合保險等給予獎補。鼓勵銀行開發適合家庭農場的信貸產品,推行“惠農貸”“家庭農場貸”等金融信貸產品,貸款利率一般不超5%。與江陰農商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江蘇銀行等建立合作機制,通過農場規范化建設為農場提供貸款授信,涉農貸款授信額度在30萬至50萬元,貸款利率不超過基準利率。無錫農商行與月城鎮家庭農場聯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對聯盟進行信用授信,更好地給予聯盟成員金融支持。2021年全市涉農貸款新增額占比75.37%,支農再貸款余額為23.9億元,支農再貸款同比增長48.1%。江陰市試點推廣家庭農場綜合保險險種,截至2022年6月底,太平洋產險江陰中心支公司共承保家庭農場種植業綜合保險38單,涉及葡萄、桃、梨、草莓、枇杷、柑橘六種經濟作物共計1057.88畝,總保額295.99萬元,總保費23.68萬元,已累計賠付4.62萬元,惠及5個家庭農場。
“規范”促農,夯實基礎固根本。全面推行家庭農場輔導員管理制度,對照“主體有資質、經營有規模、生產有標準、產出有效益、風險有保障、管理有規范、社會有信譽”的標準要求,著力培養具有發展實力和帶動能力的示范典型,不斷提升農場主個人素質、經營活力,提高農業經營效率。累計培育江陰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216家,認定新型職業農民782人。2022年,江陰市農機推廣中心副主任(輔導員)高陽、江陰市登峰家庭農場程雪峰師徒二人,分別獲評“第十五屆全國技術能手”和“全國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稱號。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對家庭農場建設與發展提供技術指導、政策咨詢、財務輔導、金融保險等服務,通過江陰郵政、銀行、保險等第三方單位,不斷完善家庭農場生產經營、保險金融、銷售電商等基礎信息,建立完善全市家庭農場數據庫,開展電商、物流、金融、保險等滴管式的精準服務。依托江陰郵政,以網點精訪為切入點,全面走訪、精準服務,委派各鎮街網點業務部門,指定專人負責入戶登記走訪,在一個月內完成了全市1600余戶家庭農場的入戶走訪服務,完善經營主體基礎信息,廣泛宣傳電商、物流、金融、保險等政策,在經營管理尤其是財務規范方面進行精準服務,推動“家庭農場隨手記”APP安裝完成220多戶。
“共富”聯農,利益聯結惠民生。建立“國有平臺公司 + 村級集體經濟組織 + 家庭農場”合作經營新模式,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產業聯結、一體發展的產業化經營格局,產生“一企幫千戶,產業聯萬家”的良好效應。利港街道蒼山村與法爾勝泓昇集團打造“強企帶弱村小龍蝦養殖”黨建聯盟品牌,以小龍蝦產業為切入口,以聯盟聚力賦能,促進特色農業成果轉化,助力村級經濟增收。蒼山村君裕家庭農場負責人毛偉裕依托法爾勝集團在品牌銷售端的優勢,打開了銷路,扭虧為盈。月城鎮雙涇村鮮果源家庭農場牽頭成立月城鎮家庭農場聯盟,搶抓“互聯網+智慧農業”發展新機遇,扶持特色農產品電商項目落地,指導農戶充分發揮網絡優勢,開展直播代購、網絡銷售。該村獲評江蘇省“共同富裕 百村實踐”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案例。

“多元”服務強支撐。全市家庭農場自助服務、合作社專業服務、市場主體綜合服務等多樣化服務共存,形成更加緊密、更加深入、更加默契的合作,實現“種、管、研、推、收、儲、加”一體化,為家庭農場提供“門對門”“點到點”的專業服務。圍繞特色農機化水平中設施農業、林果茶、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等五個方面的機械化水平提升為目標,集合鎮、街道力量,搭建小型農機具共享服務平臺。全市建成省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2家、無錫市級1家,江陰市確定為全省首批農業生產全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之一。2021年,江陰市《搭建智慧數據平臺,提升農業集成服務水平》成功入選全省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2022年江陰市在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形勢下,強化社會化服務組織統調通配投入搶收搶種,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早、更好地完成了夏收夏種工作,小麥畝產330公斤,總產量3.894萬噸,再創歷史高位。江陰市青陽林度家庭負責人、“江蘇省勞動模范”沈洪杰,為周邊5個行政村近1萬畝農田開展機耕、機插、植保、機收及烘干等社會化服務,對家庭農場參與社會化服務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
“數字”賦能強管理。依托江陰市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開發完善科技入戶、智慧農機、農業保險、生態補償、質量追溯等信息系統及基礎數據庫,創新“互聯網+服務”應用場景,推動形成綜合協同一體化的江陰市家庭農場智慧管理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各類業務應用系統便捷的一站式登錄,以門戶及一張圖的形式精細綜合呈現。家庭農場主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可以查詢農業保險保單理賠信息;可向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布農場農機作業等社會化服務需求,實時查詢農機作業面積;可發布農產品供應信息,在線對接商超、電商企業。平臺依托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經營模式,有效整合全市農資、農機、農技服務主體資源,在生產資料、勞務服務、產品加工、品牌營銷等方面進行合作,為家庭農場在電子商務、休閑農業、生態農業、品牌農業等領域開拓業務提供了服務載體,有效推動了家庭農場產業鏈拓展、價值鏈延伸。“江陰市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智慧平臺”入選“2021年江蘇省數字農業農村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優秀案例”。
“云端”銷售促增收。建立江陰市家庭農場展銷平臺——“澄農薈·郵全澄”,應季推廣進行家庭農場產品。“澄農薈”采用視頻直播銷售、線下地推售賣的方式推動農產品銷售,一年累計超過50場次。2021年全年線上平臺農產品銷售突破1000萬元。“澄農薈”獲評江蘇省首批“產銷對接 公益助農”十佳平臺。依托江陰郵政農村電商網絡,開設優質加盟店350家,區域批銷中心27家,建成市、鎮、村三級物流網絡,實現城鄉區域全覆蓋,打通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后一公里。
“聯盟”聚力,推進產業化融合。推動家庭農場聯盟建設,構建整合資源的“發展聯盟”、凝聚智慧的“創新聯盟”、匯聚力量的“組織聯盟”,匯眾力、集眾智、共發展,成立4個家庭農場聯盟,在產業融合、標準生產、品牌營銷上實現資源共用、服務共推、價值共享。江陰市創新家庭農場聯合發展機制,成立蔬菜產業家庭農場聯盟,構建了蔬菜應急保供體系,探索建立了農業生產主體為前端、村委會服務聯結為中端、市場銷售流通為后端的一體化聯盟模式,推動建立“江陰市地產蔬菜網上交易平臺”,建立健全應急情況下價格快速匹配機制,不斷強化線上線下產銷對接,在江陰疫情期間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解決了農戶銷售難、居民買菜難“兩頭難”問題。璜土鎮家庭農場聯盟與南京農業大學共建江蘇省果樹品種改良與種苗繁育工程中心江陰分中心,開展優質果品種苗繁育和推廣,建設璜土葡萄技術學校,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璜土葡萄產業化發展。
“聯合”創智,推動標準化生產。指導家庭農場實行標準化生產,支持家庭農場聯盟牽頭建立農產品生產標準,提升農產品品質。江陰市北國隱秀家庭農場牽頭24家家庭農場,組建顧山鎮家庭農場聯盟,實施水蜜桃規模化、標準化提升工程,制定水蜜桃生產省級標準4項,“金顧山”生態桃農業標準化項目成功獲批2022年省級農業農村標準化試點項目,顧山鎮獲批中央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項目。目前,全市有各類農產品生產標準近100項,覆蓋了所有的農產品。
“聯心”組團,推進品牌化營銷。支持家庭農場發展品牌農業,支持聯盟組團申報公用品牌、區域品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支持璜土鎮、顧山鎮家庭農場聯盟申報省區域公用品牌,“金顧山”水蜜桃先后榮獲“國家世園會優秀獎”“江蘇省神園杯金獎”,并已開始申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認證,目前已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階段。目前全市擁有農產品品牌100多個,其中,“冰清”鰣魚、“故鄉情”葡萄、“萬珉源”黃瓜等入選省農業品牌目錄。鼓勵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綠色農業,對“兩品一標”申報、換證進行獎補,全市現有綠色食品74個、有機農產品4個,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63.9%。成功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建成畜禽健康生態養殖場8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