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紫涵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我國對幼兒素質教育工作越來越重視,“快樂體操”的概念也隨之出現。幼兒園的快樂體操教學是指通過體操帶動幼兒語言學習、智力開發的活動,旨在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快樂體操具有娛樂性、全面性和安全性等特點,能讓幼兒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和協調性等得到全面發展。
筆者通過查閱文獻得知,“快樂體操”的概念是2014年由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提出的。幼兒快樂體操是指以3~6歲幼兒為對象,根據他們的生理特點,徒手或借助器械,輔助以簡單的技巧動作、舞蹈動作,結合多次的隊形變換,配上節奏歡快的音樂,在音樂的伴奏下有節奏地進行身體動作,包括四肢和軀干的舉、踢、繞、擺、屈伸、繞環、跳躍等單個或組合動作的身體練習活動項目。快樂體操注重挖掘體操本身蘊含的快樂元素,在教學方法上不苛求動作的完整度,而是符合運動對象的年齡特點,以快樂、活潑的教學內容為主,讓學習者在參與體操活動中,提升學習運動技能的自覺性,激發參與創新活動的樂趣,從而體會體操運動之美。
首先是趣味性與娛樂性。快樂體操改變了傳統體操單一的教學內容,融入跑、跳、滾、爬等有趣的體操動作,增強了鍛煉的娛樂性,提高了體操的趣味性,能夠讓幼兒在快樂的練習中增強體質。
其次是靈活性與針對性。中班幼兒的身體各部位發育還不夠完善,在肌肉群的使用與平衡能力上仍然需要進一步訓練。快樂體操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設計體操動作,并配合歡快的音樂,使得教學方法靈活多變。
最后是全面性與安全性。快樂體操能鍛煉幼兒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和協調性等,有助于全面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助力幼兒健康成長。快樂體操的參與對象是幼兒群體,這就要求該項活動要具備足夠的安全性。筆者觀察身邊開展快樂體操項目的幼兒園,發現場地布置、器械擺放很科學,工作人員對器械定期進行安檢,對器械的銳角處用海綿進行了包扎,以免使用者發生磕傷、碰傷等意外。同時,在項目活動區配有專門的教練員,對幼兒的體操活動給予動作指導以及安全保護幫助。
快樂體操在教學內容設置方面兼顧專業性和娛樂性,符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其教學內容有蹦床、自由體操、跳躍、單杠、平衡木、雙杠等。以江蘇省內幼兒園實施的快樂體操教學教材為例,中班幼兒練習的體操動作如圖1(見下頁)所示。

圖1 江蘇省內幼兒園的快樂體操教學內容
快樂體操作為幼兒園一種新興的體育教育活動,在推廣和實踐過程中肯定會存在諸多問題與挑戰。筆者對江蘇省內幼兒園的快樂體操教材實施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當前的中班幼兒快樂體操教學中存在著以下問題。
首先,師資力量薄弱。很多幼兒園開設了快樂體操教學課程,但幼兒園內體育學專業的教師偏少,在快樂體操的教學領域存在著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其次,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不足。有的教師對幼兒快樂體操的教育價值認識不足,沒有真正領會快樂體操的教育內涵,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培養幼兒的運動技能,忽視了對幼兒情緒情感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有些教師在快樂體操教學時,在開展游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沒有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最后,部分教師在快樂體操教學的課堂組織與教學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教師偏重于教材中體操訓練目標的達成,忽視了幼兒在此過程中的快樂與參與度。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側重理論知識講解,在運動示范與培養幼兒的運動感知方面做得不夠。最后,教師在快樂體操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有的教師只注重幼兒的動作掌握情況,不重視幼兒在訓練過程中的感受。
近年來,隨著快樂體操課程的不斷發展,江蘇省內快樂體操的賽事逐漸增加,賽事內容更加豐富,比賽項目主要包括器械比賽、通級賽、接力通關賽、自由操等。但是,由于幼兒園開展快樂體操教學的時間較短,相關部門在快樂體操賽事的組織上經驗不足,在管理上缺乏系統性,沒有一個統一的指導思想來協調和統籌全省的幼兒快樂體操賽事。筆者在調查中發現,江蘇省內的幼兒體操的開展主要集中在發達城市,其他地區幼兒快樂體操比賽的開展缺乏連續性,有的地市已經停辦幼兒快樂體操比賽。另外,比賽的規則判定不夠清晰、裁判的專業性不強等因素影響了幼兒園參與快樂體操比賽的積極性。
筆者對江蘇省內幼兒園快樂體操教材的實施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時,發現各個幼兒園的快樂體操教學開展缺乏統一的指導大綱,教材也沒有統一,造成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過于單一。
如有的幼兒園過于重視幼兒身體素質的提高和技能的掌握,忽視了幼兒興趣與情感認知的培養。由于缺乏統一的指導大綱與教材,各個地區的幼兒園在學習、交流過程中缺乏統一的指導思想,在課程評價上也缺乏統一、科學的標準。這與新課改強調的素質教育存在一定的沖突,不利于幼兒快樂體操的進一步推廣。
首先,教師應重視理論知識的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教師可以通過參加園區內部和省內相關的教育培訓,進一步豐富快樂體操教學前沿理論知識。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學習快樂體操的網絡課程。其次,隨著各界對基礎教育更加重視,地方體育局、體操運動委員會部門會定期舉辦快樂體操教師培訓與專業技能大賽,教師應積極參與,進一步提高自己快樂體操教學的專業能力。最后,地方教委、幼兒園應當進一步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師在快樂體操教學上的整體水平。同時,幼兒園也可以聘請有經驗的專家、教師來園開展培訓會、座談會和教研會等,以提高在崗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良好的體操意識是幼兒學習快樂體操的前提,它能提高體操學習者動作的表現力,增加動作的完美程度,給人以美的享受。體操意識是貫穿于整個體操動作的神韻,動作美不美很大程度上看神韻夠不夠。對于初學體操的幼兒來講,他們就像一張白紙,快樂體操的傳播者有義務從小培養他們的體操意識,端正他們對體操的態度,著重從身體姿態、學習態度、動作完成質量等方面來塑造他們表現美的能力,提高他們的體操水平。
在快樂體操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幼兒個體間的差異,將幼兒進行分層分類,從幼兒的實際出發,真正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進一步簡化專業術語,以方便幼兒理解和操作。體操是一個很古老的運動項目,有著屬于體操特有的專業詞,如動作名稱、套路名稱或空間方位等,對幼兒來說,很難對這些體操動作名稱有完整的認識。教師可以用簡單的描述加上標準的動作示范,幫助幼兒初步地建立一個動作概念,然后可以根據動作的特征給動作重新取一個容易讓幼兒記住的名字。因此,教師要利用幼兒的思維特點,創新教學方式,簡化教學術語。例如,教師可以將“并腿小跳”稱之為“小白兔跳”,將“團身前后滾動”重新命名為“熊貓滾動”,將“異手異腳屈臂俯撐前進”稱為“鱷魚爬”等。教師還可以先教授動作再引導幼兒想象這個動作像什么,讓幼兒為這個動作重新命名,開發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為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如在教學平衡木的使用時,教師可以將走平衡木的過程模擬成“過河走獨木橋”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游戲化情境中進一步掌握身體平衡,鍛煉專注力,從而順利完成走平衡木的體操教學活動。
快樂體操的開展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持。首先,省市體育局、教育局和體操協會等相關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強聯動與合作,通過共同舉辦幼兒快樂體操賽事活動,加深各地區幼兒園對于快樂體操教學的重視程度,提高各幼兒園快樂體操的教學水平。其次,幼兒園應當進一步加強對快樂體操教學的重視,如可以在園內創辦快樂體操比賽,以激發幼兒對快樂體操的興趣,鍛煉幼兒的意志品質。最后,幼兒園要向家長宣傳快樂體操的重要性,積極獲取家長對于幼兒參與快樂體操學習和比賽的關注與支持。
體操是運動之父,對練習者身體素質的提高非常有幫助,尤其是練習者的協調性、空間方位感知能力。快樂體操進幼兒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快樂體操相對于傳統體育教學中的體操課,具有趣味性、多樣性、全面性和廣泛性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得幼兒能在鍛煉中收獲快樂,在快樂中全面地提高身心素養、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