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瑞平
(平山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平山 0504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關注產品的質量問題,尤其是農產品作為人們食物的主要來源,不僅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影響著農業經濟的振興和發展,因此,抓好農產品的質量,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行有效監管意義重大。
由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的影響,我國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是很高,農戶分散經營情況依然存在,這就影響了對農產品的監管;在農業生產中國家對農藥、添加劑的使用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實際中科學用藥水平不高,這些都對農產品的生產安全有重要的影響。
1.1 農業生產中監管不嚴。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有明確的標準,尤其是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對各項生產標準進行規范,對農產品生產中的用藥安全的監督監管,使得農產品的生產安全具有了很大的保障。不過,由于分散經營,不科學、不合理的農藥使用情況仍然存在,這些都影響了農產品的安全性,也反映出對農業生產的監管不到位。
1.2 農產品加工環節監管困難。在農產品的加工環節也有一些違規現象存在,市場上不僅有假冒偽劣的農產品,也有為了牟取暴利超標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情形。以粉條加工為例,正常的粉條是以紅薯等為原料加工制成的絲狀或條狀干燥淀粉制品,但在制作過程中為了提高粉條的韌性,很多不良企業添加了明礬、膠甚至工業塑料等,使粉條食用出現安全隱患;再如,在生產面粉中有經營者不按規定超標使用食品增白劑,從而使面食制品也出現安全隱患等。這些都是農產品加工環節監管不到位的表現,使農產品質量安全受到影響。
1.3 農產品的運輸和后期保存監管難度較大。一般情況下農產品尤其是新鮮的蔬菜類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的手里,要經過運輸和后期的保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保鮮是一個客觀的問題。如果不采用相應的保鮮技術會出現農產品變質現象,采用的保鮮材料不合格也會對消費者產生危害。但有關部門很難對其進行相應的監管,因此,很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要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就要從生產、加工和運輸管理的各個環節加強管理,規范農產品的有效治理措施,做到有制度、有規范、有監管,為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奠定基礎。
2.1 強化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在農業生產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的前提下,要加強農產品的生產基地建設,對生產基地的環境進行控制,推進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優化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科學施用化肥農藥,推廣使用有機肥,著力提升地力,倡導綠色生產;提高生產過程的標準化程度,加強生產基地的配套設施建設,積極推廣農業技術部門宣傳的生產模式,使綠色生產落到實處。
2.2 加強外部市場資源的配置。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質量安全領域的一項重大問題便是市場資源配置不佳。為此,有關部門要加強外部市場的資源配置,通過鼓勵引導生產者對農產品進行安全認證或品牌注冊,以品牌來帶動農產品質量的提升。再就是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產品的開發,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不僅能對農產品的質量進行把控,也能給農業生產帶來更大的效益。
2.3 多措并舉提升監管實效。在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要加強宣傳引導,提高生產者的質量意識,利用市場價格優勢推動綠色生態生產,使生產經營者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標準化意識。同時,有關部門也要加大執法的力度,在市場經濟下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頂風作案、違反市場規則的現象,為此,要明確各級執法人員的責任,對生產、銷售全過程進行監管,落實生產責任制,做好農產品的風險隱患排查,從產地檢測、入市監管、追本溯源等環節入手,強化生產管理體系責任。尤其是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發展態勢下,可以利用大數據對生產、流通、銷售的各環節進行控制,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精確的數據資料,以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