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真 甘 健
(唐山師范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下,承德市圍場縣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積極落實就業政策,有效地促進了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深入實施“就業援助工程”,通過送崗位幫扶使205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了穩定就業,目前,在公益崗位上崗就業的困難人員累計達到494人,落實崗位補貼230.5萬元,社會保險補貼性356.73萬元。但是在政策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勞動力技能偏低、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為改善這一情況,需要從完善培訓、健全市場、完善扶持政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為鄉村振興發展的研究提供參考。
為促進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就業增收,承德市圍場縣從政策、渠道、培訓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具體的努力。
近年來,圍場縣延續就業扶貧專崗政策,對《就業扶貧專崗管理暫行辦法》文件要求進行調整,就業扶貧專崗不再受在崗不超三年限制,實行到期順延制度。河北省印發《關于重點支持張承壩上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推進方案》,開展“扶貧日”系列活動,圍場縣得到特殊就業扶貧政策,實行“五包一”幫扶、“結對幫扶行動月”活動等。同時,從財政扶貧、產業扶貧、生態建設、用地支持、金融支持等六個方面加強政策支持,保證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就業措施的有效落實。
一方面,開發一批新的公益性崗位,針對半勞力、弱勞力開發新的脫貧勞動力上崗,享受上崗待遇。一方面,為解決農村留守婦女等半勞力無處務工問題,圍場縣政府積極謀路子,將大企業加工車間“搬”到村里,送崗位進農戶,有效推進村內生活、村內就業的扶貧新模式。一方面,因地制宜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等,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增收。如蓋子溝村玫瓏瓜種植項目帶動本村30戶貧困戶實現就業。另一方面,重視鼓勵勞動力轉移,通過組織開展專場招聘會、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活動等就業服務系列活動,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搭建了對接平臺,使他們及時與用工單位進行了對接。
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的轉移就業競爭力明顯增強,轉移就業人數不斷增加。全年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9463人,實現轉移就業7541人。同時,通過媒體等方式發放就業指導資料,如印發春風卡、就業信息就業政策等宣傳資料2萬余份,采取集中站點、下鄉趕集等方式發放到廣大農村勞動力手中,使他們在家門口就能了解就業信息、就業政策,有效地解決了就業信息不暢問題。同時,深入開展脫貧勞動力培訓意愿排查工作,對有勞動能力的脫貧人口,為其提供針對性的培訓。
一方面,加強政策推動,根據地方實際情況,促進全民創業,積極為創業人員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扶持,解決創業人員起步階段資金短缺難題。“薯、牧、菜、林” 是圍場縣確立的主導產業,也是吸納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較多的產業。全年圍繞主業和“菌、果、雞”新興產業的發展,積極開辟綠色就業,使1萬余人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
從承德市圍場縣推動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就業增收扶持政策現狀中可以看出,圍場縣為促進其就業增收加大了政策的扶持力度,但是,在政策扶持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政府雖然在創業、貸款等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力度不足。一些想創業的弱勞動力、半勞動力由于資金、場地、審批等問題,導致創業中斷。而且,創業貸款方面的政策,財政部門往往進行各種限制,導致很多人想貸款卻很難。另外,政府提供勞動力轉移渠道,雖然渠道很多,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就業指導、信息錯位等,導致勞動力市場不夠完善,勞動力轉移效率低。
隨著全國范圍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圍場縣也緊跟時代趨勢,經濟產業得到快速升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也越來越高,一般的企業都對勞動力有學業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但是,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教育文化程度偏低,其中包括很多的小學文化或者是沒有文化的人,而且缺乏非農就業技能。另外,很多的弱勞動力、半勞動力思想觀念落后,不愿外出就業,直接給縣域內就業增添了較大的就業壓力。
圍場縣各種各樣的農村培訓越來越多,但是培訓質量跟不上,一方面,由于地方原因,其培訓的經費、設備等跟不上,師資也比較落后,缺乏具備較高水平的輔導教師,教育模式落后,導致一些培訓人員感覺培訓沒有多大用,參加的熱情逐漸降低。另外,各地的培訓內容主要以農業種植、牲畜養殖等方面為主,其他方面如幼師、裁剪、文員等技能培訓很少,很多的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培訓需求得不到滿足,培訓落實不到位。
農村的勞動力市場比較混亂,政府缺乏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而且,由于農村信息化發展落后,又缺乏一定的資金支持,信息化平臺構建不完善,導致勞動力市場信息得不到共享,很多市場信息都不能夠及時傳遞,不能為勞動力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導致勞動力就業緩慢。其次,由于勞動力市場缺乏有效的管理,市場中介經常出現亂收費等違法違規的行為,導致很多求職人員望而卻步。
鄉村振興為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就業增收提供了目標與方向。通過分析圍場縣的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就業增收扶持政策的現狀與問題,我們認識到為促進鄉村振興的發展,還需要不斷完善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就業增收扶持政策體系,保障各項服務管理工作有序推進。
國家政府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根據各種人群的各種需求,制定相應的政策,解決人們的問題,保證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主導作用。對于完善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就業增收扶持政策體系方面,政府應從多方面入手。首先,提升基層組織的工作職能,將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就業增收放到工作首位,并密切關注就業服務、就業崗位信息提供、就業培訓等方面的實施情況,做好這方面的管理與監督工作,切實為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就業提供保障。其次,為他們提供多樣化、質量高的培訓,通過了解他們的個人需求及能力,提供相對應的培訓內容,有效提升他們的素養和技能,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再次,從多方面打通就業渠道,如開發新崗位;與企業合作,為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提供相應的就業崗位等。
政府就業政策的落實關系到就業增收的成效。首先,完善相關就業政策如《殘疾人就業政策》《勞動合同法》等,并針對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的動態需求進行靈活調整,使之更適應就業發展。其次,完善創業就業政策,增加創業資金扶持力度,實行??顚S茫瑢r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及時發放創業補貼等費用,將資金扶持落實到位;開通創業綠色通道,提供更加完善的創業服務,并建設信息化創業平臺,積極發展以村為單位的創業基地,發展特色的農業產業;就農村創業,制定完善的激勵制度,有效減免相關的稅務,簡化申報流程,并出臺具體的創業就業政策,保證創業暢通無阻。
完善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就業培訓,能夠有效提升勞動力的綜合素質。首先,精準了解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的情況,根據他們的就業意愿提供相對應的培訓,并進行就業對接,保證參加培訓的勞動力都能夠順利就業,實現增收脫貧。其次,豐富培訓的形式、內容等,根據各地方的需求,組織培訓下鄉活動,聯合職業學校培訓、創業培訓、農業培訓等,構建完整的培訓體系,為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提供多元化的培訓,使每個人都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學習到相應的就業技能,促進就業增收。再次,利用菜單式培訓,了解貧困戶情況,保證貧困戶至少有一人能夠就業,并根據貧困戶需求,提供各種培訓、就業信息平臺,開展多元化培訓,實現貧困戶奔小康。最后,由政府主導,展開職業培訓,與市場、學校對接,制定培訓內容、目標、形式等,完成職業型培訓。
完善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就業培訓,離不開政府政策與資金的支持。首先,政府要加大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積極改善培訓條件,如基礎設置的完善,師資力量的增加與增強,同時,積極吸收民間的資金投入,積極鼓勵企業對其進行支持。其次,政府積極整合培訓資源,多渠道開發培訓資源,通過校企合作、政企合作等方式為其培訓提供師資、內容等,提高培訓質量和規模。最后,聯合培訓機構做好市場調研,為勞動力的就業、創業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增強培訓的實效性,提高就業率。
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轉移就業是促進就業增收的一種重要渠道,政府需要加大宣傳力度,促進勞動力的轉移就業。首先,通過地方就業扶貧網及時發布相關就業信息,并及時傳遞給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做好信息傳遞工作。其次,可以根據地方就業發展需求,通過開展各種就業活動、招聘活動及媒體平臺宣傳活動,擴大信息傳播能力,讓就業信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同時,搭建信息顯示平臺,如LED大屏幕顯示就業信息等,擴大宣傳力度。再次,政府積極對接本地或者外地就業平臺,實現本地勞動力就近就業,提升就業滿意度。
政府大力支持地方農業產業的發展,積極鼓勵城鄉人民回鄉就業,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通過宣傳本地產業發展信息,開展本地產業招聘會、招工簡章等,鼓勵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積極參與。本地產業發展,管理是關鍵。政府應該進行統一管理,開展特色產業開發、產業融合、優秀產業帶動的方式,積極發展本地產業發展。例如,根據圍場縣各種特色農產品,搭建從農業種植到產品開發、銷售一條龍產業鏈條,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立足地方發展優勢,通過產業的升級轉型和效益提升,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注重產業融合,解決產業小散亂問題,將相關產業進行種植、業務上的深度融合,并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村產業增收;通過培養本地有效產業、引進外地龍頭產業,發揮龍頭產業帶動作用,帶動地方其他產業的發展積極性,并積極開發地方產業品牌,提高地方產業品牌效應,提高產業發展能力。
健全勞動力市場,是提高就業率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提高勞動力市場建設,通過資金、政策的支持,完善勞動力市場管理體系,促進綜合發展。構建勞動力市場信息化平臺,將就業信息資源共享,并積極整治散亂、違法亂紀的中介組織,完善市場管理,保護勞動力的合法權益。一方面,構建全覆蓋的城鄉一體化的就業信息平臺,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確保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暢通,構建由省、縣、鎮、村一體的勞動力市場,加強公共就業服務,讓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享受到公平的就業服務,同時提供精準就業信息,避免就業出現形式化、盲目化。另外,健全勞動力信息化建設,構建信息化平臺,并進行專人管理,對就業人員進行實名制管理,做到一人一信息,對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提供免費的資源服務,簡化就業流程,并對其進行動態管理,實現就業服務一條龍服務。
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就業增收關系到我國鄉村振興的進程。國家政府應該堅持進行脫貧攻堅之路,打通最后一公里。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村,依然存在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就業的各種問題,要進一步了解具體情況和問題,并針對具體問題,從政策扶持、強化培訓、加大宣傳、完善市場等方面提出解決辦法,進一步完善農村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就業增收扶持政策體系,讓就業增收促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