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友
(來安縣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安徽 來安 239200)
中國是人口大國、農業大國、牲畜飼養大國。肉羊養殖產業在牲畜飼養結構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近年來我國規模化肉羊飼養業正獲得較快速的發展,而肉羊飼養又因為生長周期相對較短,效益較高,擁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所以必須進一步提高對肉羊飼養的重視程度,認真做好飼養現狀研究,深入分析目前在肉羊飼養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并形成完整的技術配套方案,以引導廣大飼養戶科學養殖合理飼養。
要想養好羊,一定要注意選擇好品種,肉羊飼養效益是由品種決定,不同種類肉羊的生產方向不同,產肉效益也具有較大的差別。早熟肉羊品種的屠宰率可以高達65%~70%,而普通的肉羊品種則一般是45%~50%。毛用細毛羊的屠宰率一般僅為35%~45%。其繁育期逐步變長,所產出的后代自我適應性不足,經濟效益也無法提高。
肉羊在整個成長階段對飼養環境有很大的要求,一般肉羊適宜于生長發育在干燥通風陰涼的自然環境中,若養殖場低洼潮濕,排水條件不好,通氣不順暢,有毒有害的廢氣積聚將會嚴重危害肉羊的正常生產機能。因此不少養殖戶在建設中出現了選址錯誤的現象,往往把養殖場建造在疫區或是受環境污染較嚴重的地方,增加了動物疫病防控難度,使肉羊的疾病容易暴發,傳播速度也較快。
在現階段的肉羊飼養行業發展中,由于許多養殖戶并不重視日糧配方建設,導致肉羊的飼養并不賺錢,甚至存在虧損現象。而肉羊在整個成長階段,飼料中要含有充足的蛋白質、油脂、礦渣質、維生素、微量元素。肉羊所采用的日糧一般分為植物性粗飼料、動物性飼料、礦物質飼料以及特殊飼料等四大部分,而各種飼料的養分特性也各有不同。在許多飼養戶的日糧搭配中,由于單純地從經營成本上考量,不重視飼料搭配的多樣性,投喂方式較為單調,單考慮以農作物秸稈利用為主,對精飼料增加了數量限制,無法適應肉羊體內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要,導致肉羊成長遲緩,飼養效率極為低下。
肉羊養殖中大多以羔羊育肥養殖方式,如養殖工藝技術的不落實、不過關,就會導致母羊的生長機能低下,產出效益降低,肉羊養殖無法獲得理想的效益。而肉羊養殖中繁育工藝技術不過關主要體現為生產羔羊的時間間隔拉長,母羊配種受胎率較低,羔羊成活率較低。由于許多地方政府所采用的肉羊種類以本地肉羊品種為主,而沒有進行種質資源保存管理的工作,品種之間任意雜交,致使優質種公羊的數量明顯減少,同時繁育母羊的生產性能也嚴重不足,母羊的生產期也明顯加長,有時長達一年或兩年。
目前牲畜的傳染病較為嚴重,落實動物防疫工作,是目前防控感染性疾病傳播流行的最有效的舉措。在肉羊飼養中,根據疾病的感染類型不同,主要區分為感染性疾病和普通病癥。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進入肉羊體內,感染過程一般較快,但發生過程較短暫,如果治療不及時,往往會造成牲畜的大量死亡。同時由于病原的傳染性也會污染環境,并經過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而傳染給其他羊,導致疾病傳播擴散,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不可估量。一般疾病大多由于飼養管理不善,營養物質的代謝機制障礙以及機械性傷害和外部沖擊等導致的一類病癥,一般疾病雖然引起的傳染性并不強,且大多為零星發生,但是有時也會表現為劇烈的感染癥狀和嚴重的死亡。
羊常見的飼料總結來說可以分成植物性飼料、動物性飼料、礦物飼料和特種飼料等四種類別,其營養特點多種多樣。植物性飼料是羊的基礎飼料,按照飼料來源、營養濃度和水分的多寡分成青綠多汁飼料、粗干飼料、高精飼料。青綠多汁飼料的主要營養特征為營養物質濃度充足,但干物較少,且效能值低。粗干飼草的主要養分特征為粗纖維濃度較高,能讓羊有飽感,但養分利用價值較為低下,尤其蛋白質含量少。而精飼草則包含糧食作物的籽實以及加工副產品,當中禾本科籽實含有大量淀粉,可作為高能量飼料;豆科籽實中含有豐富蛋白質,可作為蛋白質補給飼料。而動物性飼料蛋白質含量較高,含必需氨基酸齊全,是質量很好的蛋白質補給飼料。礦物質飼料也可用來彌補肉羊飼養中鈣、磷、鈉、氯等元素的缺失。特殊飼料盡管在實際飼養中的用量很少,但對于調節肉羊體內新陳代謝、提高飼養效率,有著非常關鍵的意義。
粗干飼料是畜牧肉羊的基礎放養喂料,在農區中一般以糧食作物秸稈居多。由于秸稈質量粗硬、適口性差、食用養分經濟價值較低、消化吸收狀態效率也不高,如果用放養方式喂養,勢必會大大降低肉羊的產量特性。因此,通過對放養喂料實行加工調控,以增強適口性能、采食速率、采食量和消化系統吸收度,是提升肉羊畜牧經濟性的有效途徑。例如,秸稈利用中采取青貯技術,飼料品質可有效地保留青綠飼草的養分成分,普通青飼料曬干后養分損失約30%~50%,但經青貯技術,飼料品質穩定保存后只損失約10%,而且青貯飼料的酸味鮮美、細膩多汁,可增強肉羊采食率和消化吸收率。此外,如果在制作青貯飼料時加入適量尿素改性,還能夠明顯增加青貯飼料的粗蛋白質數量。再如,秸稈氨化能明顯提高秸稈等粗飼草中的蛋白質濃度,而且品質細膩、味道糊香、適口性較好,能使牲畜的采食率和有機物消化吸收率都增長20%以上。由于畜禽飼料加工調制方式的多種多樣,所以養殖戶應該按照自身實際狀況對質量較差的畜禽飼料實行科學合理的加工調制。
按照所屠宰羊群的年齡段,羊肉又可分為大羊肉和羔羊肉。大羊肉是指屠宰一周歲之上的羊所得到的羊肉。而羔羊肉則是指屠宰年齡在一周歲以內的羊所得到的羊肉。有一類的羊肉也稱肥羔肉,隸屬于羔羊肉品種,是指宰殺4~6月齡經育肥的羔羊而產出的羊肉。由于羔羊肉比大羊肉更具備肌體纖維細嫩、肉中筋腱小、胴體內總脂含量較少、容易消化吸收等優點,所以在國外市場羔羊肉的價格一般比大羊肉要高一倍左右。由此可見,出產質量好的羔羊肉比出產質量不好的大羊肉更具備突出的價格優勢。而且,羔羊肉產品還具備了繁殖迅速、喂料回報高、生產周期短、育肥費用低等優勢。
目前中國當地種羊產肉特性與同時期外地的肉羊種類比較還具有較大差距,因此,若以本地區的肉羊種類進行繁殖,將會使繁殖周期變長,繁殖效益也變差,因此需們根據各地的氣候條件和繁殖方法,積極引入優良的種類。要重視對本土產量特性較落后繁殖母羊的種類改進。通過開展經濟雜交,運用雜交育種優勢,改善本土羊種的產肉特性,從而縮短繁殖周期,增加養殖效益。此外還應注意建立比較完善的肉羊優質良種繁殖制度。根據現階段本區域肉羊產量狀況,緊密結合現代養殖科技、優質良種繁殖體系的建立,著重做好原種場、新種羊繁殖場的創建工作,并緊密結合雜交技術改良,積極引入人工授精技術,推進人工授精站建立,大力推廣優良種公羊,切實實現由點到面的有效擴展。
羊舍是肉羊活動的主要場地,生活、休息、飲食、大小便、睡眠主要在羊舍進行,與羊群的健康和生產性能有著密切聯系。給肉羊提供一種良好舒適的生活環境,可促使肉羊健康生長。所以在發展肉羊養殖生產之前,就應該做好嚴格的整體規劃與總體設計。確保選定的養殖場場址地勢較高,通氣條件良好,且周邊不出現污染地段和動物屠宰加工廠,確保水電供應齊全,便于動物防疫。同時保證羊舍內部規劃科學合理,嚴格按照飼養規模,明確圈舍的標準建筑面積并配備齊全的標準運動場地,配備齊全的飼養管理設備,以實現對肉羊飼養的科學合理管理。羊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羊的家,要想肉羊養殖經濟效益提高,衣食住行都必須完善,所以要科學地建造羊舍。要給肉羊提供更舒適的生存環境,就需要科學合理地設計和改造羊舍。而如果圈舍建設的不合理,則勢必會大大降低肉羊養殖經濟效益,甚至出現虧損。
關于應用全混日糧,可以在定點進行推廣,在具體的日糧配合中,應當根據肉羊各個成長階段的營養需要進行科學合理選擇,正確地添加營養元素,能夠補充肉羊所需的一天的用量,保證營養豐富,價值全面,能夠使得肉羊健康生長。除此之外,還應該學會利用農業生產中的秸稈,使其變廢為寶,著重提高粗飼料的添加,換句話說就是對農作物秸稈加以利用,在不斷地試行中,總結經驗,逐步再大范圍推廣。
飼養技術是肉羊養殖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在肉羊飼養行業發展中,針對傳統的經營方法作出進一步的調整完善,推動肉羊飼養工作向規范化方面發展,積極引進先進高效的飼養技術,以保證飼養效果良好。在疾病防治工作過程中應該堅持以防控為先,與防治緊密結合的原則,根據市場情況和本地的自然情況,根據流行病學原理認真做好細致的調查研究,建立科學的免疫程序,并引導養殖戶積極實施。此外還需要注意搞好養殖場的環境衛生消毒工作,這也是切斷病原傳播流行的重要環節。所以要規范養殖技術,確保肉羊可以健康地生長。
應當根據本地的生產實際,選用適當的育肥方法。按市場經濟要求開展大規模、工廠化的生產羊肉活動,使房舍、設施和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提高生產效率,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如果放牧地方飼草條件不好,并希望增加舍飼式育肥羊的增殖速率,則可以選擇放牧加圈舍喂養的混合育肥方法。混合育肥比舍飼式育肥更能縮短羊肉產出期,從而提高了肉羊出欄率和出肉率,較圈舍喂養育肥可減少育肥成本,因此,對于具備良好放牧條件和一定補飼要求的地方,混合育肥是產出羊肉的良好育肥方法。
有了優秀的羊種品種,但缺乏完善的良種繁殖系統,也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養羊產品的需求。盡管目前國家已經在肉羊產品試驗上已取得了一些進步,但對我國肉羊產品而言,目前肉羊的良種繁殖系統還沒有形成。所以,今后我們工作的重心仍將放到良種繁殖系統的建設上來。同時針對中國現階段肉羊產品狀況和聯合養殖科技的發展要求,良種繁殖系統應該著力抓原種場、種羊繁殖場的建設,并綜合雜交生產技術改革,積極引進肉羊人工授精科技,進一步提高肉羊人工授精站的建設,并積極推廣優質原種公羊的使用面積。同時還要與肉羊商品生產示范性培訓基地建設緊密結合,切實做好有試驗、有示范、有發展面,點面緊密結合的肉羊生產經營銷售商品培訓基地。
長期以來,中國的羊群構成長期處在不合理狀況,母羊中能繁育的比率一直非常低,且普遍在50%以下,羊群擴繁速度慢,效益較低。羊群結構上應以飼養母羊為基本,并按合理比例配備公羊、幼齡羊,以便于組織再生產,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根據不同產品用途的羊群構成:對于毛肉兼用羊,每群飼養母羊中應占有60%~70%,毛用綿羊約為50%~60%,肉用綿羊則不得少于60%,否則就很難獲利。
在肉羊養殖過程中,重點開展疫病防治工作,是肉羊經濟養殖取得效益的重大保障。一旦肉羊出現疫病情況,大規模的肉羊養殖會遭受巨大的損失,因此,相關養殖單位要重視落實疫情防工作,定期對肉羊進行防疫工作開展,加強工作人員相關肉羊養殖疫病防控的專業性,讓工作人員高效掌握羊養殖發病情況、特定疫病類型和相關的防治手段,為肉羊養殖場更好地開展疫病防治工作提供保障。在疫病的高發期間,相關部門要重視對疫病防控,以疫病防控知識宣講會或廣播等形式保證各地養殖戶對于疫病防控基本知識的了解,讓肉羊養殖戶能夠快速判斷疫病發生情況,及時阻斷疫病的傳播源頭,最大限度地減少各養殖戶的經濟損失。除此之外,應正確處理感染疫病的肉羊,快速將其與未感染疫病的健康肉羊分開,對其進行隔離管理,對養殖地進行定期的清潔消毒,且對疫病感染死亡的肉羊開展無毒化處理,并且有針對性地開展肉羊的治療措施,加強肉羊的養殖保健工作,重點關注肉羊糞便狀況、呼吸狀況、食欲等情況,促進感染疫病羊群的快速恢復。
綜上所述,在肉羊繁育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由于品種選用不合理、羊舍建設條件不合理等,使得肉羊沒有很好的繁育,這不僅僅關系到羊的生長,而且也會影響養殖戶的收入,要求飼養人員建立肉羊飼養科技意識,并根據本地的氣候、飼養方法、放養規格等,確定合適的種類,通過科學合理選擇品種和建立完善的飼養管理方法,以改善羊群健康程度,降低傳染性病癥發生,控制養殖場的各個階段飼養管理,從細節提升肉羊飼養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