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姍姍 | 北京市東城區東四五條幼兒園
敬老文化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資源?!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目前,很多祖輩家長承擔起3-6歲幼兒的看護、陪伴、教育等工作,這種隔代教育有明顯優勢,同時也產生很多弊端,比如:祖父母付出很多,被家人重視和感恩卻不夠。我們應當弘揚傳統文化,形成敬老文化,讓幼兒父母認識到贍養父母、孝敬老人是不容推卸的責任,讓幼兒在父母和教師的共同影響下,做知禮感恩之人。
童心敬老學習愛。弘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培養幼兒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品質,讓幼兒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一直在努力踐行。重陽節前夕,我們以社會性教育為特色,依托傳統文化,圍繞“童心敬老,愛在重陽”開展了系列主題活動,讓幼兒學會理解長輩的辛苦、用行動體貼和關心長輩。
在重陽節后的第一周,園內通過張貼海報、啟動儀式,倡議幼兒在家為長輩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個尊老、敬老、懂感恩的好寶貝。倡導家長、幼兒、教職工都參與到“感恩于心,愛在重陽”的活動中。各班教師通過講故事、讀繪本、學唱手指謠、觀看視頻等形式,引導幼兒了解重陽節的來歷和意義。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教師可以利用線上家長課堂開展感恩主題講座,引導家長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
童心敬老表達愛。家長可以在家庭中營造感恩的氛圍。家人的一言一行,幼兒都看在眼里,而后逐漸形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使幼兒知道應該這么做。
每天離園時,我們利用祖輩家長接幼兒的時間,讓幼兒送上自己制作的小禮物,唱一首《因為有你》表達感謝。小小的儀式,讓我們看到幼兒發自內心的感恩,也看到很多祖輩家長充滿愛意的微笑。
弘揚敬老、愛老等傳統美德,讓幼兒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會讓他們在成長道路中獲益良多。
在重陽節后的第二周,我們開展“童心敬老,愛在重陽”行動周活動,讓幼兒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家園配合記錄幼兒對祖父母的幫助。各班幼兒以照片和口述形式表達對祖父母的愛。
在重陽節后的第三周,我們將豐富的重陽節活動內容進行展示,家園互動共促幼兒成長。教師以展板的形式將幼兒對祖輩的愛展示在幼兒園操場,幼兒作為“小小講解員”聲情并茂地講述。通過滲透在生活點滴中的教育,讓幼兒理解祖父母付出的辛苦,懂得感恩。
童心敬老回饋愛。經過為期一個月的系列主題活動,幼兒的父母發來了很多感想,他們深感幼兒的變化,感動幼兒的成長,感謝教師的培育。
祖輩對孫輩的愛是任何人無法替代的,他們的加入為年輕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解決了后顧之憂。家長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其實最好的東西就是良好的教養和優秀的品格。弘揚敬老、愛老等傳統美德,讓幼兒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會讓他們在成長道路中獲益良多。家長紛紛支持幼兒園開展的“重陽節敬老”等活動,愿意主動配合,與幼兒園攜手共促幼兒成長。
學前階段的幼兒處于懵懂狀態,教師是引導幼兒奠定人生觀、價值觀的啟蒙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園將繼續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為幼兒日后的成長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