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素麗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嵐山頭小學 山東 日照 276800)
從語言習得的角度來看,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兩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練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將閱讀與寫作完全分開,而應該適時適度、恰如其分地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即讀寫結合。通過讀寫結合,能夠循序漸進、卓有成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考分析能力、概括總結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梢姡x寫結合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也能夠起到推動作用。現如今,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廣。那么,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究竟如何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基于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開展有趣、有效的讀寫結合教學呢?下面筆者將主要圍繞“惟妙惟肖地仿寫、合情合景地續寫以及言簡意賅地縮寫”三個方面,展開詳細論述。
模仿是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為了讓學生掌握一些遣詞造句、表情達意、寫景敘事的方法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聚焦教材中的某些句子、或某些段落,仿照這些句子、或段落中的寫作方法,惟妙惟肖地仿寫。通過仿寫,學生不僅可以進一步感知這些寫作方法的精妙之處,還可以提升自身的遣詞造句、表情達意和寫景學生的能力等。
1.1 學用方法,仿寫句子。為了能夠更為準確、形象、具體地描述某一件事物,作者通常會用到一些修辭手法,諸如,比喻、擬人、排比、夸張、頂針等。[1]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僅僅向學生解釋這些修辭手法的概念,列舉這些修辭手法的例子,而不讓學生在具體的寫作與表達實踐中去運用這些修辭手法,那么,學生對于這些修辭手法的理解也就不太深入、不夠準確。同時,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學生也不能夠靈活自如、準確恰當地運用這些修辭手法。鑒于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在準確理解某種修辭手法的基礎上,學用這些修辭手法,仿寫句子。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為例,在這篇課文中,作者為了形象、生動地描寫小燕子的尾巴,將小燕子的尾巴比作是一雙剪刀。在這里,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比喻的修辭手法,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了一些教學情景,有開屏的孔雀、尾巴蓬松漂亮的松鼠、昂首打鳴的雄雞等。緊接著,教師要求學生在細致觀察這些動物的基礎上,嘗試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逼真地描述這些動物的某個部位、或神態等。如,“開屏的孔雀,它的尾巴就像一把巧奪天工、美輪美奐的扇子。松鼠的尾巴特別漂亮,就像一床軟綿綿的被子。也有學生說,松鼠的尾巴更像是一把毛茸茸的遮陽傘。”學生在寫句子的過程中,不僅進一步掌握了比喻這種修辭手法,還開闊了眼界,認識與了解了松鼠尾巴和孔雀尾巴的樣子。
實踐證明,如果教師能夠及時為學生創造一些學用修辭手法的機會,既可以讓他們對修辭手法有更深、更細、更多的認識與理解,也可以讓他們更為準確、靈活、自如地運用這些寫作方法等。
1.2 移步換景,仿寫段落。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些閱讀篇目中,有許多優美段落。在指導學生閱讀這些優美的段落時,教師不僅要啟迪、指導他們至真至切地感知其中的優美意境,還要為他們創造一些仿寫的機會,讓他們“移步換景”,嘗試用這些段落中的寫作方法,形象、生動地描述自己喜歡景物。通過仿寫段落,學生可以更為真切地感知這些段落中所蘊含的寫作方法的精妙之處。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祖父的園子》這一課為例。這篇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以及“總分”的寫法,向學生呈現了美麗的“大花園”。諸如,這段話的第一句首先總寫了花園的動態之美。在總寫的這一句中,作者依次列舉了“蜜蜂、蝴蝶、蜻蜓和螞蚱”等昆蟲。以這些昆蟲為聚焦點,以大膽、合理、豐富的想象為支架,學生可以想象到花園中蜜蜂采蜜、蝴蝶飛舞、蜻蜓點水、螞蚱蹦跳的熱鬧場面。緊接著,在這一段中,教師又用簡單、樸實,但卻非常生動、有趣的語言分別描寫了這幾種昆蟲。如,從“顏色、大小”等方面,描寫了蝴蝶;用言簡意賅的語言描寫了蜻蜓、螞蚱的顏色等;從“聲音、姿態和動作”三個方面,活靈活現地描寫了蜜蜂等。在分寫這些昆蟲的時候,作者有詳有略。
在教師的引領下,當學生對這段話的寫作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之后,教師又進一步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景物,嘗試運用這種“分總”的寫法方法,以“動靜結合”的方式,形象、生動、活潑、有趣地描寫自己最喜愛的景物等。如,有些學生會“照貓畫虎”,以“分總”的形式描寫爺爺奶奶的菜園,外公外婆的花園等。當然,也有學生會以學校的小花園,公園里的花園為描寫對象,以“分總”,或“總分”的形式展開描寫。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夠更進一步地理解、掌握“分總”描寫的好處,又能夠顯著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從學生寫作的實際效果來看,這種方式的讀寫結合,既能夠讓學生更為深入細致地閱讀,還能夠讓學生更為有趣有效地寫作。
當學生讀到文章的某一處精彩片段,或讀完整篇文章之后,他們總是會產生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2]在這樣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些寫作的機會,讓他們合情合理地續寫文章的片段、或文章的結尾。通過合情合理的續寫,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內容,還可以讓學生酣暢淋漓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2.1 合情想象,續寫情節。好的文章,不僅會濃墨重彩地描寫景物,還會適當“留白”,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合情想象,學生的思緒、視野就可以企及語言文字所無法達到的高度。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等,都會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與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閱讀篇目中作者的“留白”之處為切入點,啟迪、鼓勵、指導學生展開合情想象,并續寫文本中的這些情節等。
以《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為例,作者在描寫“臘八粥”時,并沒有詳細描述制作臘八粥的過程,只是用只言片語提到了制作臘八粥所需的一些食材、原料等。民以食為天。當學生了解到臘八粥中有如此多的食材之后,他們不僅會產生品嘗臘八粥的想法,還會進一步聯想的制作臘八粥的過程。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教師首先可以鼓勵學生猜測臘八粥的制作方法。有學生說,做臘八粥應該得先燒水吧?還有學生說,應該先選擇各種食材……學生的猜測聲音,此起彼伏,不絕入耳。緊接著,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嘗試運用形象、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臘八粥的制作過程。從學生的角度分析,他們只是了解了制作臘八粥所需的食材,但是,對于如何制作臘八粥卻一無所知。鑒于此,教師可以讓他們結合熬制普通粥的過程,進一步聯想臘八粥的制作過程等。最后,教師可以抽取一部分學生,讓他們口頭描述臘八粥的制作過程,以此為契機,讓學生續寫課文的情節,并且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
實踐證明,讓學生聚焦文章的情節,結合多姿多彩的現實生活,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既能夠讓學生更為深入、通透地理解文章的情節,也能夠讓學生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類似于這樣的讀寫結合,就好比是引領學生通透理解文章以及有效發展寫作能力的一條蹊徑。
2.2 合理想象,續寫結尾。好的文章,總是會讓讀者浮想聯翩,馳思遐想。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章,當學生深思細品之后,他們總是會產生不由自主地展開想象,現象故事的情節會怎樣進一步發展,想象文本中的人物會如何進一步思考等等?;趯W生的浮想聯翩、馳思遐想,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些讀寫結合的機會,即讓學生合理想象,續寫課文的結尾。比如說,在指導學生閱讀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這篇課文時,教師運用多種方式,鼓勵、指導、引領學生閱讀這篇課文。這篇課文的結尾是一個省略號。顯然,結尾的省略號是一種“留白”,是一種“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寫作方法。文章結尾處這樣的“留白”,并不代表文章的結束,相反,代表一種新的開始。以文章結尾處的“留白”為切入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展開合理、大膽、豐富的想象,并續寫結尾。在之前的文本中,“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沾到了面包果醬;“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被頑皮的男孩剪掉了一段,并作為了一根風箏線等。因為有了之前文本中的這些情景做鋪墊,所以學生在續寫結尾的時候,想象就會更加豐富。學生會展開合理想象,想象可以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做各種事情,比如,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做一個長長的魚線,或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做一把豎琴,或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做一根毛線,并用這根毛線制作一件漂亮的毛衣等等。
在通過合理想象,續寫結尾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與此同時,學生的寫作思路也會更加開闊,寫作能力也會顯著提升等。
縮寫,也會讀寫結合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組織學生縮寫,教師可以讓他們去除文本中的一些修飾成分,清晰、簡潔、明了地理解文章的內容。[3]經常性地組織學生參與一些寫作訓練,既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能夠培養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即寫作能力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或通過抽絲剝繭,縮寫段落,或通過概括總結,縮寫文章等途徑,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實現讀寫結合。
3.1 抽絲剝繭,縮寫段落??焖?、高效的閱讀,是剔除文本中的一些修飾成分,濃縮、提煉文章中的關鍵字詞等。培養學生的速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一條基本舉措。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聚焦文章的段落,抽絲剝繭尋找段落中的關鍵詞,據此言簡意賅地縮寫段落等。
以指導學生閱讀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的《父愛之舟》這篇課文為例,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篇幅比較長,學生在閱讀這一段時,總是理不清主干、抓不住重點。為了讓學生抽絲剝繭找準這個段落中的主干、重點,準確理解這個段落的主旨大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縮寫該段落。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抽絲剝繭,學生就會發現“小漁船”“小客棧”“父親心疼”等是這個段落中的一些關鍵詞。在學生找準這些關鍵詞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將這些關鍵詞串聯、銜接起來,即父親用小漁船送我,因為經濟拮據,所以只能住最便宜的小客棧。小客棧的衛生條件太差,父親特別心疼我,想加錢給我換一間房子,自己卻不肯換房子。
顯而易見,通過組織學生抽絲剝繭縮寫文章的段落,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文章段落大意的理解更加清晰,還可以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尤其是從文本中快速、準確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會得到大幅度的發展與提升。
3.2 概括總結,縮寫文章。除了讓學生抽絲剝繭縮寫文章的段落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通讀全文,并準確、細致、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礎上,嘗試運用最為簡潔的語言對文章進行概括與總結。讓學生抽絲剝繭縮寫文章的段落,能夠為學生進一步縮寫全文起到鋪路架橋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鼓勵學生抽絲剝繭、縮寫文章段落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概括總結、縮寫文章的主旨大意等。
比如說,在指導學生閱讀《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深入、細致、通透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以及一些細節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啟迪、點撥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歸納這篇課文中的人物、起因、經過以及結果等關鍵信息。緊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聚焦思維導圖的內容,有條不紊、言簡意賅、主旨鮮明地復述這篇課文的內容等。又如,在教《景陽岡》這篇課文時,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歸納這篇課文的主旨大意。之后,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為提示、為指南,言簡意賅、有條不紊地復述這篇課文的內容等。
在上面的兩個案例中,教師指導學生用思維導圖梳理、歸納文章主旨大意的過程,正就是他們歸納、總結文章內容一個過程。這樣的歸納、總結,可以讓學生更深、更透、更細地理解文章內容,可以為學生縮寫課文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采取指導學生惟妙惟肖地仿寫、合情合理的續寫以及言簡意賅的縮寫等策略,將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的閱讀更加深入全面,讓學生的寫作更加有趣有效。同時,通過讀寫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形式也會變得更加多元有趣,小學語文教學的活動也會變得異彩紛呈,效益也會得到顯著提升。在多元有趣、異彩紛呈的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也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