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娟
(山東省泰安第十九中學 山東 泰安 271000)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語文拓展教學方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其強調學生的主導地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的視野,以此培養高中生的自學能力。高中語文是高中生學習生涯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學科,在以往的語文教學課堂上,以“一言堂”為主的傳統灌輸式課堂教學讓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學生的學習狀態過于被動,同時也影響課堂的學習效率。而拓展性教學方式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有必要對高中語文拓展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研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進行教學模式的優化,發揮拓展教學的重要作用,以此完成自身的教學任務,實現核心素養下的教育目標。
1.1 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進行拓展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1]。教師結合課本拓展知識的教學模式,能夠實現知識的良好運用,探索新的教學內容,讓高中生對課本的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并將語文知識靈活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提升自身的文化內涵,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1.2 能夠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長期以來,許多學生已經適應了學校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其依靠教師在課堂上講解語文知識,課后通過寫作業來鞏固所學的知識[2]。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到疲憊且枯燥,教師的教學質量也得不到提升,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因此,教師應重視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制定有效的拓展教學模式,課后讓學生自主的拓展學習知識,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現象,以此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改變自身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的學習效果。
1.3 促進學生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活動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新時代,許多教師都把培養學生的學習潛力放在首位,在拓展課堂教學的同時,也在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以促進學生快速、更好地成長。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與社會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將語文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正是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促進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
1.4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語文技能。拓展學習的主要作用是在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的同時,提高他們的語文技能。在實施拓展式教學時,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自己的職責,要指導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不要幫學生做決策。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和發展。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教學策略和方法,使其在不斷的學習中加深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拓展性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還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語文技能。
2.1 教師在課堂中仍然占據主導位置。目前,大部分的高中語文教師都喜歡采用“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由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較為枯燥,因此很難在課堂上開展拓展性的語文教學。在講臺上,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的領導,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要、能力、興趣等,導致學生長期機械的記憶,以應付考試,無法獲得拓展知識,更沒有自主創新的能力。
2.2 對形式過度重視,與實際的語篇脫節。語文教材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基礎,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核心,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點。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有些教師對拓展教學認識的不夠透徹,導致對拓展教學的偏頗。在閱讀課文時,只是囫圇吞棗、淺嘗輒止,無法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導致課文教學草草了結,進而導致課文資源的浪費。另外,一些教師在課堂上一味追求“華而不實”的教學方式,例如過度依賴多媒體,提倡用精美的圖畫和其他多媒體形式來表現教學內容,而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課堂演示中,利用課件把課文的結構和脈絡進行加工制作,從而偏離了閱讀的初衷,這對拓展性教學是不利的。
2.3 教師的總體水平參差不齊。目前,高中語文教師隊伍的總體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在教學技能、質量和年齡上存在較大差異。相對而言,年長的教師注重理論知識的運用,很少有人了解拓展性教學方法,其仍然實施“填鴨式”的傳統教學,然后結合自身的語文技能進行個人演示教學,沒有意識到語文拓展性教學的重要性;此外,雖然部分年輕語文教師都能創新教學方式,在課堂上進行拓展性教學,但仍然存在缺乏實踐等問題,最終未能實現目標,未能提高語文的教學效果。
3.1 從教材內容拓展,找準切入點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堂上無法保證良好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其沒有找到正確的切入點,未能使學生深刻掌握課程內容,這就無法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3]。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找到切入點,并結合學生的不同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語文拓展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自主拓展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紀念劉和珍君》這一課時,學生深刻的理解這篇文章,抒發作者魯迅對劉和珍君的哀悼之情以及民族生存的堅定之情。劉和珍君是誰?作者為何會有這番感慨?這就是這篇文章的切入點,在明確教學內容的切入點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拓展學習。學生在課后查閱資料,發現本文的寫作背景是三一八慘案。北京學生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劉和珍于1926年在三一八事變中被殺害,當時只有22歲。魯迅先生在劉和珍的追悼活動結束后,親自寫了一篇文章《紀念劉和珍君》,以緬懷這個永遠面帶微笑、慈祥的女學生,哀悼那些為中國犧牲的中國年輕人。贊美了中國女子勇敢剛毅之情。
3.2 從作家角度拓展,延伸作品進行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作家角度拓展,延伸作家的作品進行學習,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豐富語文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如《拿來主義》這一課出自魯迅先生的《且介亭雜文》,在《拿來主義》這篇文章中,魯迅以詼諧、妙趣橫生的語言抨擊時政,挑戰強權。反對國民黨政府奉行“奉公守法”,出賣國家,把歷史完全割裂,把“左”傾的錯誤統統推翻,吸收全部的右傾錯誤。這作品有很深的意蘊。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魯迅先生的《且介亭雜文》,了解魯迅先生的寫作風格。
3.3 從學生興趣出發,開展活動進行教學。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活動性教學,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比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課文的人物進行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出三名學生分別扮演燭之武、晉文公以及鄭伯,通過設計臺詞和動作,讓學生發揮自身的表現力來表演對話,以此讓學生體會到燭之武是一個聰慧、思辨能力強的智勇雙全的愛國人士,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內容,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4 從課后習題出發,對知識進行拓展性教學。在完成語文的課后習題后,教師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性鞏固訓練,使學生在這種學習和實踐中有所領悟。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增強學生的理解力,還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效的分析,吸取所學的內容,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在教師講授內容時,還要在課后的習題訓練上做一些擴展練習,讓學生不但可以鞏固課堂上的知識[4]。同時,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提升自己的語文技能。比如:在學習《琵琶行》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課后的習題來擴展知識。這些習題的內容是:在完成課后習題后,可以將白居易的《夜聞歌者》與《琵琶行》作對比,從而進行拓展性教學,讓學生采用對比式的閱讀方法,將兩首古詩詞中的異同之處加以對比。例如,這兩首古詩是白居易在貶謫以后所作。因此,背景是一樣的,里面的描寫都是歌姬,表達了作者的同情心。但白居易在《夜聞歌者》一書中采用了短小精悍的句法,其表達方式較為單一。而《琵琶行》的表現手法較為多樣化,整首詩充滿哀傷的情感,更為突出的表達詩人的悲痛之情。
3.5 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進行生活性拓展教學。語文作為一門具有強大語言能力的基礎學科,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各個環節的準備都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要以生活體驗為本,創造一種豐富的生活體驗的課堂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語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的內容來描述荷塘月色。讓學生根據生活中月色下的荷塘美景,畫出月色下荷塘的樣子,加入一些課文中沒有提到的東西[5]。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想象朱自清在荷塘邊的模樣。利用學生的想象力,充分體會學生的人生。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情緒,從而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內容。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荷塘月色的圖片,在學生面前呈現荷月圖,從而了解作者的無盡感想。
3.6 從學生的讀寫能力出發,進行拓展性讀寫訓練。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是語文課程中的一種拓展性教學方式。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方法。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的閱讀、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持續的提升。在進行閱讀與寫作教學時,教師應充分運用這種拓展式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技能。比如,在進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朗讀的錄音,讓學生進入一個美妙的環境。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精彩段落進行模仿寫作。教師還可以組織同學以“荷塘”這個主題進行仿寫。這樣,不僅使學生對所讀的文章有了更深的印象,同時也使他們的閱讀和寫作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3.7 從學生的想象力出發,進行拓展性啟發教學。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拓展性教學的另一種方法是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運用想象力進行教學,既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又能促進學生提高創新思考能力。比如,在進行《祝福》這一課內容的講授中,可以鼓勵學生去想像假如祥林嫂出生在現代農村,會是怎樣的結局。讓學生自由地想像,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學生主動去拓展教學內容。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拓展教學對于學生的心理和學習能力有著無可替代的影響,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運用提問解惑、拓展課文、綜合拓展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充分利用拓展教學來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和發展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多向、多邊、多元的多維思維,培養出具有優秀人格與創新思維的學生。
3.8 從隨堂練筆出發,開展創造性拓展寫作活動。隨堂練筆是高中語文拓展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隨堂練筆更具有針對性。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隨堂練筆的教學方式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并讓學生進行了富有創意的拓展。強化課堂教學,充分運用課文的主題,找到內容的相似性。從而實現了拓展式教學的正向目標。高中語文教材的每篇課文都是精心挑選、文質彬彬、文采斐然的精品。大部分教材的內容符合當今時代的需求和語文教育的發展趨勢。同時,這些教科書的內容也為高中語文作文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內容。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地進行隨堂練筆,以延伸續寫和重寫為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把自己在課堂上的想法以書面形式表達出來。比如在學習《故都的秋》這一節課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情結進行剖析,并將其作為一個意外而合理的結局加以延伸續寫。充分挖掘課文的資源,讓學生在體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時,能夠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方式進行寫作,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技能。再比如學習《我有一個夢想》這一課時,要使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并加以重寫。在教學中,教師要對課文有深入的情感,并能掌握作者的中心思想,明白作者渴望被尊重,被理解,以此讓學生重寫,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傳統的高中教學中,所有課程的教學模式都比較單一,且目標統一。就是教師為了應付高考,在平時教學中總結出的高考題目的特點,并將其運用到課堂上。通過這種應試教育,確保學生了解考試的內容,了解考試的題型,以此可以獲得更好的高考成績,從而考上自己的理想學校。然而,在核心素養的概念下,教師必須認識到,高考并非學生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應該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以便學生能夠在今后迅速地融入到社會中。通過對高中語文教學手段的研究,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拓展性教學,可以改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從而使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