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蘭
(江蘇省沭陽縣實驗小學 江蘇 沭陽 223600)
科學課程作為一門自然類的學科,是需要建立在實際操作和進行詳細觀察上的基礎之上的。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樂于探索的特點,這些都是有利于提高學生動手實驗積極性的因素。所以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對于科學學習的樂趣,引導學生產生自己科學思維的最佳時期。小學科學教師在對學生記性課程教授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實驗的開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他們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
1.1 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小學的科學是一門具有邏輯性很強的科目,在注重實驗的情況下,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得到學生的理解和認知,而小學科學的學習又非常需要學生自己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因此興趣就是調動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那么采用趣味性的教學理念也是以趣味作為前提的,以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為主,讓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習,促進學生養成想學、樂學的思維,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
1.2 能夠充分的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課堂氛圍的好壞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原因,因此活躍課堂氣氛就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是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那么想要活躍課堂氛圍就對教師提出了要求,能夠明確的使用正確的教學方式構建出不同的教學氛圍。一般來說活躍課堂氛圍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實現一個自愿自主的形式來進行,換句話來說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感受到輕松和愉悅,同時能夠從中獲得極大的趣味性。因此要想構建一個和諧的活躍的課堂氛圍,這就對小學科學教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最為關鍵的還是學生這個群體,具體來說就是需要老師通過某種事物來激發學生去主動學習,那么趣味性實驗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同時也達到了這一要求。
1.3 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學方式的創新。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同時也是無數個教育先驅們所凝結出的努力的果實。這個教學理念的中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在現階段的小學教學當中,學校是通過教學實踐來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創新的。同樣也需要經過無數人的努力和不斷的探索嘗試出實施活動教學、分組教學和討論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其中趣味教學的方法更是一種蘊含了多功能的一種教學方式,其中主要是因為它融合了非常多具有創新形式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了在教學上的創新。而在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實驗,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于科目課程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使課堂氛圍得到活躍,從而達到科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2.1 利用趣味實驗,激發學生探究熱情。在進行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當中,由于學生對于教材當中所包含的知識還都比較陌生,因此就造成了他們對科學知識的自主探究意識不夠強烈,并且對于科學知識的掌握效率也比較低下。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的開展過程中為了能夠激發學生們的探究熱情,教師就可以借助一些有趣味性的實驗來對學生進行教學。由此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教材中所蘊含的知識探究的欲望,還能夠為學生枯燥的學習生活助于一絲生機和活力。
比如,在學習《測量氣溫》的相關內容時,在進行課程內容的講述過程中需要教師為學生們組織和展開利用氣溫計來測量氣溫的實踐活動。首先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比如在讀出氣溫計顯示的度數時要將眼睛平視溫度計中紅色液體部分,由此才能夠讀出正確的度數。在指導學生能夠正確的讀出氣溫計的度數之后,老師就可以向學生們發出疑問:“同學們,我們在測量氣溫的時候,要選擇室外沒有陽光照射并且要保持通風的地方,那么你們覺得哪個地方合適呢?”,以此來引導學生自行選擇合適的位置進行氣溫的測量,讓學生們以自己的實驗結果為準,隨后讓學生匯報自己的測量結果。
其中有的學生會說,今天的氣溫為29攝氏度,有的學生卻說今天的氣溫是30攝氏度。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討論測量溫度不同的原因,有些學生會說可能是因為測量的位置不一樣,因此造成了溫度的差異;也有可能是因為有些人讀數的時候沒有平視氣溫計而造成的讀數差異,通過學生的猜測讓學生將課本上的知識牢牢地掌握。最后教師讓學生們分別記錄了一天中溫度的變化,在學生們各自進行匯報完成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折線圖和柱狀圖的繪制,從而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來提高自身的實驗技能。由此一來,教師可以利用趣味性的教學實驗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教材中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夠為學生枯燥無味的小學科學課堂注入生機和活力。
2.2 利用實現預設計,提高教學效率。在進行科學實驗之前,需要對實驗的材料進行選取,還要對實驗的步驟進行設計,因此會讓學生產生畏懼的心理,從而造成不知如何下手的情況出現。同時學生們還會擔心如果實驗效果不佳會影響實驗結果,從而在實驗的過程中產生緊張的心理。在學生們進行實操過程中所呈現的這些問題,教師需要在實驗的過程中快速的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引導學生排除在實驗過程中所產生的不良情緒,從而為學生創設出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應當親身的參與其中,為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進行實際操作的時候更加的具有準確性。另外要將趣味實驗應用到課堂之上,教師就應當預先做好實踐操作,提早發現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盡量避免這些問題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再次出現,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實驗的效率和質量。
比如,在研究“自行車的車胎為什么會爆胎”的相關教學時,我們制定的課堂小實驗就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個噴泉,為了能夠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里成功的做出噴泉,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預先將實驗自己操作一遍。教師可以首先將課本上所給出的提示作為一個參考,講一個裝有水的燒瓶口上塞上一個帶有玻璃管的膠塞,隨后將熱水倒在上面,然后我們就可以看到水就被吸起來了。這樣的實驗操作是非常簡單的,但是制作出來的效果卻不是最佳的,這時教師就可以在教材的提示上稍作修改,利用墨水來增強實驗的效果,從而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實驗效果。
2.3 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實驗趣味性。在進行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引入所學知識時,可以事先根據教材當中的內容為學生們進行一場充滿趣味性的實驗演示,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實驗演示來激發自己的好奇心,提高自身的注意力。因此在進行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趣味實驗來對新學知識進行引入,由此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效率,還能夠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到課堂學習當中。
以“測量降水量”這一教學內容為例,在講述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制作雨量器的趣味實驗,老師可以事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制作雨量器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有哪些,并讓學生們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利用這些材料制作雨量器?”,隨后教師接著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他人制作雨量器的視頻,讓學生結合視頻進行實驗操作,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實驗效率。在雨量器制作完畢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所制作的雨量器進行點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驗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演示利用雨量器去測量降水量的實驗,隨后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進行學生之間的合作,利用雨量器去測量降水量的實驗,從而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學實驗。
在實驗結束之后,老師引導學生制作測水量的柱狀圖,并教會學生認識“雨量登記表”,讓學生能夠根據“雨量登記表”才判斷自己所測量的降雨量屬于哪個等級,從而更加深化學生對于教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教師通過借助趣味性的教學實驗實現了對新課程的引入,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小學科學教學課堂的質量和效率,還能夠更加自然的引出教材中的知識。
2.4 利用趣味實驗,提高學生探究精神。無論是處于小學階段還是中學階段的學生,富有不斷探究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而科學的教學課堂又不同于其他學科的課堂,科學教學課堂能夠豐富學生們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因此相對應的是需要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學生只有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老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才會產生更多的交流和互動,避免出現學生不敢回答不敢交流的現象出現。而趣味實驗更是以更加新穎和更具趣味性的優勢,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加強對于學生探究精神的培養,將各種豐富多樣和精彩紛呈的趣味實驗應用到教學課堂當中。在設計趣味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趣味實驗和教學內容的有效融合,還要充分的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作為參考,避免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感到挫敗感。學習上產生的挫敗感會大大的降低學生進行知識探索的積極性和興趣,也會導致教學課堂無法有效的展開。另外,教師也必須保證趣味實驗的安全性和可操性,從而避免在實驗過程當中出現以外,這些都是教師應該事先考慮的因素,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保證學生的安全和課堂的穩定。
2.5 利用趣味性實驗,拓寬學生思維。在進行科學的實驗中,將具有開放性的教學實驗運用到科學教學的課堂上,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思維,還能夠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科學知識的能力。比如我們在學習“擺”這一知識內容時,老師可以事先以伽利略對擺的研究來作為課前導入,隨后引發學生對擺進行聯想,其實擺經常出現在學生們的生活當中,學生們通過簡單的了解能夠對擺有一個大致的印象,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手頭的材料制作一個擺。而在這其中,每個學生對于擺的制作方法都不相同,教師也不要對學生的制作方法有過多的限制,要促進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制作。
而在科學課程當中,教師除了對課本和教室之外,大自然同樣是學生進行實驗研究的良好資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做好將課本知識和大自然之間的有效結合,比如我們在帶領學生認識動植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校園里的植物和動物充分利用起來,讓學生可以走出教師更加近距離的接觸校園中的動植物,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6 給予學生正確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思還非常的單純,因此對于老師的評價是十分的重視的,學生學習的好壞通常和老師的評價有著重大的關系。而我們在進行趣味實驗的教學當中,教師也要充分的利用評價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吝嗇對學生的夸贊和表揚,但是要注意不能夠大量的進行夸贊和表揚,這樣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其實表揚的方式有很多,有的時候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句鼓勵性的話語都能夠帶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要注意“度”的把握。教師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關心和關注每一位學生,對學生的進步給予表揚,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的鼓勵,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小學的科學學科與其他科目是不同的,它不像語文和數學那樣更加注重理論上的應用,它更加注重的是實踐操作。但是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天性愛玩加上自制力還不夠強,在課堂上難以保持高度集中。因此學生在面對枯燥的課堂時學生大多數提不起興趣,而趣味性實驗則可以利用這個時期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投入到科學的學習當中,提高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