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鏈”完成4次專項組網發射
9月11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1.2型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進行了星鏈低軌寬帶星座的第60次專項組網發射。火箭攜帶了34顆星鏈衛星,并搭載了AST太空移動公司天基手機寬帶網絡的先期試驗衛星“藍行者”3。本次發射采用的是已用過13次的火箭第一級,成功實施了海上落船回收。這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次獲得14手獵鷹9火箭。
其中,“藍行者”3發射質量約為1.5噸,被送入與34顆星鏈衛星不同的軌道。它在低地軌道上展開面積達64平方米的天線陣列,開展手機與衛星直連技術測試。
9月19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1.2型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天軍站進行了星鏈低軌寬帶星座的第61次專項組網發射。火箭攜帶了54顆星鏈衛星。本次發射采用的是已用過5次的火箭第一級,成功實施了海上落船回收。
9月25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1.2型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天軍站進行了星鏈低軌寬帶星座的第62次專項組網發射。火箭攜帶了52顆星鏈衛星。本次發射采用的是已用過3次的火箭第一級,成功實施了海上落船回收。
10月6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1.2型火箭在范登堡太空軍基地進行了星鏈低軌寬帶星座的第63次專項組網發射。火箭攜帶了52顆星鏈衛星。本次發射采用的是已用過4次的火箭第一級,成功回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發射距獵鷹9火箭上次發射僅7小時10分鐘,再次刷新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最短發射間隔紀錄。
至此,星鏈衛星發射總數達到3451顆。
(江山)
“新謝潑德”飛行被中止

9月12日,藍色起源公司的新謝潑德火箭升空執行NS-23不載人任務時,在起飛1分鐘后出故障,導致有效載荷艙啟動了發射中止程序,最終靠降落傘安全著陸,助推器部分最終墜毀。負責商業航天發射許可證管理的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表示,“新謝潑德”在完成令其滿意的事故調查之前將不能復飛。
這是“新謝潑德”項目第23次飛行和第17次不載人飛行,也是其遭遇的首次發射失敗,此前已完成6次載人飛行。本次任務采用的是與載人飛行任務不同的有效載荷艙,也是其第九次飛行,共攜帶了36件有效載荷,其中半數涉及由美國宇航局“飛行機遇”計劃資助的實驗項目。
(小默)
美招標研制第二款載人登月著陸器

9月16日,美國宇航局發布正式招標文件,為“阿爾忒彌斯計劃”再研制一款載人登月著陸器。去年,美國宇航局宣布選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星艦”作為該計劃下首次載人登月任務的著陸器,擬于2025~2026年登陸月球南極。不過,美國宇航局官員今年3月表示,應鼓勵研制第二款載人登月著陸器,為整個計劃帶來冗余性和彈性。
新發布的招標文件要求相關企業11月15日前投標,中標企業要實施兩次驗證性落月任務,其中一次不載人,另一次載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獲得的合同也有類似要求,雖不能參加新投標,但美國宇航局官員要求對“星艦”設計做出相應改進,以便滿足持續性探月任務更廣泛的要求,并再做一次載人登月驗證。
(江山)
火箭實驗室公司加入美軍“火箭貨運”計劃
火箭實驗室公司同美國軍方簽署了一項合作研發協議,探討利用其航天運載工具往世界各地運送貨物的可能性。此前,負責美軍全球軍事物流工作的美國運輸司令部已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藍色起源公司簽署了類似協議,旨在支持美國空軍的“火箭貨運”項目,探討通過太空向世界各地運送裝備的概念。
據悉,火箭實驗室公司將研究使用電子號火箭和未來可復用的中子號火箭執行“點到點”運輸任務的能力,并研究新型衛星平臺能否作為在軌貨物倉儲平臺和運輸再入飛行器來使用,力爭在數小時內向世界各地快速調動裝備,實現對全球緊急事件和自然災害的更快速反應。
(小默)
美商業航天公司將運送多國航天員
美國公理空間公司與多國簽訂載人航天合作協議。9月19日,該公司宣布同土耳其航天局簽署了送1名土耳其航天員上天的協議。9月21日,該公司同加拿大航天局簽署諒解備忘錄,研究未來航天合作,包括太空運送加拿大航天員。9月22日,該公司透露,最快將在明年把2名沙特航天員送上太空,包括1名女性。他們有望在明年二季度的Ax-2商業載人任務中成行,屆時載人龍飛船將運送4人前往國際空間站,其中有2名乘客暫未公開。此外,該公司曾宣布同阿聯酋達成協議,將在2023年運送1名阿聯酋航天員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長期飛行任務。預計這些任務都將使用載人龍飛船,之前該公司曾購買俄羅斯飛船座位,但后來置換成了載人龍飛船。
(江山)
美國宇航局修改月球、火星任務目標
在從商業航天公司和國際伙伴收到大量反饋意見后,美國宇航局已對一系列月球和火星探測任務目標做了修訂和擴充,并在9月22日公布了63項新目標。此前,美國宇航局在5月對外發布了包含50項目標的初稿,涉及太空運輸與居住、月球與火星基建運行等,征求公眾意見。美國宇航局表示,新公布的修改稿“徹底重構”科學目標,因為初稿的目標重點放在月球科研任務上,除火星樣品送回地球外,并無具體的火星任務目標,修改稿增加了9條所謂“經常性原則”,也就是適用于所有目標的共同主題,明確提到空間的“負責任利用”并給出定義。
(小默)
德爾它4H火箭發射絕密偵察衛星

9月25日,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德爾它4H重型火箭在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了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NRO)的1顆保密衛星,任務編號NROL-91。據分析,本次發射的有可能是第19顆鎖眼11系列光電偵察衛星。這是德爾它4系列火箭的第43次發射,也是德爾它4H重型火箭第14次飛行和最后一次從范登堡升空。德爾它4系列中型火箭已在2019年8月完成歷史使命,德爾它4H重型火箭在2024年退役前還有2次發射,載荷均是偵察衛星。未來,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宇宙神5”和“德爾它4”都將由火神火箭替代。
(江山)
蘋果公司推出手機緊急衛星服務
蘋果公司正式與全球星公司結成合作伙伴,為新iPhone手機提供緊急衛星信息收發服務,從而成為全球星公司的最大客戶。蘋果公司表示,新推出的iPhone 14智能手機將具備“緊急SOS”功能,讓用戶在地面網絡服務區之外能夠通過衛星發送緊急信息。相關服務11月份將率先在美國和加拿大開通,至少2年內實現免費提供。
根據相關協議,全球星公司要在世界各地新建10座關口站,配合今年6月份發射的備份衛星,提供硬件支持。蘋果公司將為全球星公司2月份訂購的新一代衛星提供95%的資金。全球星公司將把其網絡85%的容量分配給蘋果公司使用。
(江山)
美軍將不再采購靜地軌道紅外預警衛星
美國國防部打算停止采購平均研制周期長達7年、耗資數十億美元的大型靜地軌道紅外預警衛星,逐漸轉向分布式低軌小衛星架構。美國太空軍正在建設包括眾多低軌小衛星的導彈跟蹤星座,近期項目之一是花費78億美元,從洛·馬公司采購下一代過頂持續紅外(OPIR)衛星,包括3顆靜地軌道衛星和配套地面系統,另一個項目是花費約14億美元,訂購28顆導彈跟蹤衛星。
(小默)
美軍情部門探討補償衛星遭攻擊的企業
美國國防和情報部門在圖像等服務上越來越依賴于商業衛星,正在探討一個問題:如果商業企業的衛星在武裝沖突中遭到破壞,該如何對其補償?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官員稱,如果私營單位的衛星被納入“公私混合空間架構”,那么本方有一定的義務去考慮商業保護問題。美國國防部官員稱,由于衛星在未來沖突中很可能遭受攻擊,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達成補償等方面的協議。美國國會也在討論這一話題。
(江山)
美規定低軌衛星停用后5年內離軌

9月底,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發布新規,要求低軌衛星運營商確保衛星在任務結束后5年內離開軌道,包括再入大氣層等。這里對低軌的定義是軌道高度在2000千米以下。這項新規將適用于獲采納2年后發射的衛星,既包括由美國官方發放許可的衛星,也包括由其他機構發放許可但尋求美國市場準入的衛星。此前,美方要求衛星失效后在25年內離軌,航天界普遍認為該時限過長,難以遏制太空碎片增加,導致太空碰撞風險提高。
(江山)
美考慮派龍飛船維護“哈勃”

9月29日,美國宇航局宣布,正在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聯合開展為期6個月的可行性論證,評估是否可派龍飛船對哈勃空間望遠鏡進行維護,包括提升軌道,以便大幅延長“哈勃”的使用壽命。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正研究如何使龍飛船同“哈勃”安全地交會對接,且飛船執行該任務時未必載人。
“哈勃”于1990年4月發射入軌,隨后20年內由航天飛機進行了5次在軌維護,工作狀況良好。但大氣阻力等因素使“哈勃”軌道衰減,尤其是航天飛機2011年退役后,維護工作難以開展。目前“哈勃”軌道高度約540千米,比最初的軌道低了大概60千米。據推算,“哈勃”有50%的可能性會在2037年離軌墜落,美國宇航局曾計劃在2030年前實施不載人任務,確保“哈勃”安全地受控離軌。
(江山)
阿爾法火箭成功發射入軌

10月1日,在首飛失敗一年多后,美國螢火蟲宇航公司的阿爾法火箭在加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進行了第二次入軌發射,并取得成功。火箭攜帶了7顆微小衛星。由此,螢火蟲宇航公司成為繼火箭實驗室公司、維珍軌道公司和阿斯特拉公司后第四家實現入軌發射的美國商業小運載火箭企業。
阿爾法火箭為一次性使用的兩級火箭,采用液氧煤油推進劑,高29米,低軌運載能力1170千克,500千米太陽同步極軌道運載能力745千克,每次發射收費標準為1500萬美元,專用于發射微小衛星。火箭第一級采用4臺金甲蟲發動機,第二級采用單臺閃電發動機。
螢火蟲公司還在研制一款中型火箭,稱為“貝塔”,近期又宣布為諾·格公司的心宿二火箭新打造新款第一級。兩家公司還計劃聯合研制一型面向未來的中型火箭。
(小默)
宇宙神5火箭發射2顆通信衛星

10月5日,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宇宙神5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天軍站以一箭雙星方式發射了盧森堡SES公司的SES-20和SES-21通信衛星。衛星被直接送往地球同步軌道,將為美國用戶提供C波段電視和數據服務。這是宇宙神5火箭首次執行直達地球同步軌道的商業性發射任務。
此前,SES公司共訂購了6顆同類靜地軌道補網通信衛星,分別由諾·格公司(SES-18和SES-19)、波音公司(SES-20和SES-21)和泰雷茲·阿萊尼亞空間公司(SES-22和SES-23)承造,其中SES-22衛星已在今年6月由獵鷹9火箭發射。
(江山)
電子號火箭發射小衛星

10月8日,火箭實驗室公司的電子號火箭在新西蘭北島瑪希亞半島的歐尼努伊站為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發射了代號“羚羊”的小衛星。這是電子號火箭今年第八次發射。“羚羊”原名“軌道試驗臺”3,配備了面向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美國天軍和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的Argos-4先進數據采集系統有效載荷。而Argos-4是環境數據采集監測國際合作計劃下的最新任務,將從世界各地的固定和移動平臺采集、處理和分發環境數據,涉及大氣壓力、海面溫度和動物監視跟蹤等。
(小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