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新
柯伊伯帶是太陽系的一個圓盤狀區域,位于海王星軌道之外。它距離太陽從大約30到55個天文單位延伸??乱敛畮О瑪蛋偃f個被認為是太陽系形成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冰體。盡管柯伊伯帶很大,但其中所有物體的總質量只相當于地球質量的10%左右。自發現冥王星和“冥衛一”以來,科學家已經在柯伊伯帶中發現了數千個天體。
海爾望遠鏡是帕洛馬山天文臺最大的望遠鏡,這架200吋(5米)的望遠鏡以海爾來命名。海爾望遠鏡于1948年建設完成,直到1975年大仰角望遠鏡開始運作之前,一直都是世界最大的望遠鏡。然而大仰角望遠鏡有很大的缺陷,它的解析力比不上“海爾”的0.0025角秒 ,直到1993年凱克1號望遠鏡建設完成,才被超越。
海爾是美國天文學家,他成功說服并得到卡內基協會贊助,建設了威爾遜山天文臺的望遠鏡。


1950年7月19日,美國第一枚火箭Bumper2 V-2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發射,這標志著人類的太空探索翻開了新的篇章。Bumper2 V-2是一種極具野心的二級火箭,末端可以抵達400千米高度。Bomper2 V-2主要用于測試火箭系統和研究高層大氣。

1950年,荷蘭天文學家簡·奧爾特提出:彗星起源于距離太陽大約一光年的球體云團,那里布滿了不少不活躍的彗星。
目前,這個包圍著太陽系的球狀云被稱為“奧爾特云”,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奧爾特云”是50億年前形成太陽及其行星的星云的殘余物質。自“旅行者號”離開柯伊伯帶,天文學界開始更加重視對它的研究。按照旅行飛行速度,它至少還要飛上500多年的時間才能抵達奧爾特云。
雖然奧爾特云中存在數以億計的天體,但那里的密度其實非常低,因為空間實在是太大了。只是相對于幾乎真空的其他太空區域,奧爾特云中的物質密度顯得高一些。但事實上,奧爾特云天體并非密密麻麻地覆蓋在太陽周圍,那里其實非??諘?,旅行者號探測器會在奧爾特云中穿行上萬年的時間。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簡稱紫金山天文臺,或“紫臺”。它是中國科學院在天文領域的一所重要研究機構。前身為1928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和由天文研究所建于1934年的國立紫金山天文臺。1937年到1946年,由于日本入侵搬到昆明。1950年5月20日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紫金山天文臺是中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是中國近現代天文學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1951年,美國天文學家威廉·摩根在美國天文學會的一次會議上宣布他的發現“我們銀河系的螺旋形狀”,并獲得了參加會議代表的全體起立鼓掌。


1951年,荷蘭天文學家杰拉德·柯伊伯提出了一個假設,就是海王星之外的小天體帶不再存在,冥王星的引力已經將這個小天體帶中的天體分散到了奧爾特云中。而柯伊伯帶中的極個別的成員,沿著狹長的橢圓軌道或拋物線軌道,來到太陽和地球附近,就會成為引人注目的彗星。比如,我們熟悉的哈雷彗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世紀的90年代,柯伊伯的見解得到天文觀測的證實,但在這之前,天文學家柯伊伯就已經去世了。1992年發現了第一顆柯伊伯帶天體,到2005年5月,已發現了800多顆,其中,其大小超過了冥王星,這也是讓冥王星走下行星寶座的一個理由之一。
今天,天文學界頗有諷刺意味地說:“柯伊伯帶”是以一個預測它不存在的人命名的。此外,正是因為研究柯伊伯帶天體,才導致了第九行星假說的出現。

1952年,揚·奧爾特在羅馬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大會上公布了他們探測到的銀河系旋臂結構,發現銀河系有3條旋臂。1958年-1959年,他們又證實了銀河系的漩渦結構,還發現了正在膨脹的三千秒差距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