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梅
(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襄陽 441021)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更應做好經濟結構的調整,這一內容的變化要求我們要做好新時代高素質技術型的人才培養工作,通過校企協同創新培養的方式對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加以培養,使其符合社會不同企業對于高素質的人才要求。基于上述要求,要做好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師隊伍及人才培養教育目標的搭建工作,甚至可以聘請企業中經驗豐富的人才為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工作,還可以完成現代化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不斷為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奠定基礎,使高職院校單一的技能型培養工作向著復合型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轉變,并在此過程中突出高職院校教育的特點,為社會輸送更多人才。
要做好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就要不斷加強學生對這一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從而強化教師教學的手段,通過校企協同創新培養的方式,強化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并在該過程中強化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生綜合職業的能力,更好的吸收關于電氣自動化的相關知識。基于此,要做好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工作,不斷使現有的教學內容與現代化的社會發展相關聯,繼而與企業生長發展相關聯,不斷促進區域化的經濟發展需求。
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發展速度十分迅猛,但基于當前高職專業的教育培訓能力與時代發展無法匹配,甚至在不同程度上出現設備陳舊、技術水平落后等問題,加之整體的師資隊伍不夠龐大,致使教育的內容與生產結合無法產生直接的關系,甚至僅僅是對書本內容中的知識講解,這一內容的落實與執行,將影響整體的教學工作,為學生后續求職帶去負面影響。一些學校會通過校企協同創新培養的方式,改進現有的實踐教育工作,甚至花費了大量的投資,但這一內容的轉變并沒有真實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更會應為整體手段不夠創新、內容的設置無法與時俱進,而使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能力受阻。
2.1 企業參與培養的動力有限,難以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校企協同創新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多數是通過訂單式的方法進行人才培養的工作,從而有效調動班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促進理論知識與學習實踐相結合,更好的實現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但隨著校企協同創新培養中的工作的實施,整體表現出來的效果并不明顯,首先是人才大于供應需求,企業雖然給予求職者一定的上升空間,但在此過程中,企業難與學校形成長期的合作關系,同時,一些企業中的管理人員認為校企協同創新培養就是在開展訂單式的人才教育工作,這樣的培訓模式是為了在企業內部樹立公平上崗的意識,但與學校教育而言,難以形成長期式的發展內容。
2.2 企業培養人才的過程前熱后冷。校企協同創新培養過程中,企業多數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才進行校企合作的,對于人才培養沒有放置過多的時間,所以在校企協同創新培養人才的前期,企業多數會抱有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雙贏的心態,對人才培養中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甚至給予學生安置相應實踐崗位。而到了校企協同創新培養人才的后期,企業會為了自身發展的戰略目標,逐步降低對人才關注與培養的關注程度,甚至與學校的互通互聯機會也在逐步降低。這種前熱后冷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才培養的機制,也影響著校企協調創新培養人才的參與度[1]。
校企協同創新培養就是要向著人才發展的方向,實施人才培養計劃,可以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不斷對教育內容進行分析,強化學生在專業技能與職業實踐能力的培養,繼而關注到學生在整個培養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知識儲備、素質能力等方面的狀態,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知識教育與職業教育培養工作,特別是高職院校學生易出現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無法將所學知識靈活應用的問題,甚至在學習電氣自動化專業內容方面出現知識掌握不牢,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相結合的,從而影響對人才的培育方式。甚至在高職院校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可以背誦下左手定則、右手定則等學生僅占班級總人數的43%,且對于電路負荷增大是負荷阻抗增大這一理念有著錯誤的認識,這樣的人數占據班級總人數的57%,甚至有的學生從學習電氣自動化這一專業開始,到畢業都沒有摸過電烙鐵、不了解導線連接等內容,這樣的人數占據班級總人數的56%,甚至在電氣控制線路及內容安全、故障維修等實訓課上,很多學生表現出來的動手能力是極低的。為此,要做好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工作,提升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全面化、復合型的人才,通過校企協同創新的培養,實現教育工作的如下內容:
3.1 進行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就當下企業發展而言,更希望收獲技術能力與表達能力過硬,且具備職業忠誠度的人才,并在企業中可以與其他同時相互協同創新,一同完成企業交予的任務。所以,通過校企協同創新的方式對人才進行培養工作,可以從企業的需求出發,完成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的課程設置,才能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邁出對人才培養的第一步。同時,可以根據企業單位的用人需求,不斷對現有的教育教學體系進行整合,改進學校中電氣自動化的培訓課程,確保現有的理論教育工作與企業實踐內容相符合,并通過實踐能力的提升,強化學生在專業技能方面表現的能力。由此可見,校企協同創新培養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研究方案的落實,需要強化學生專業知識及職業技能的培養工作,并在后續內容中體現出本專業與就業后行業間的交叉內容,并對該內容進行反復的學習與訓練工作,強化學生全面化的發展[2]。
3.2 充分利用教學設施,建立網絡教學資源。在傳統的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教育中,多數會因為教學設備落后、實習經費不足,影響學生的就業指數。通過校企協同創新培養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研究方案的落實,改進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可以甚至為學生開設實驗基地,也可以將學生納入企業中進行輪崗學習,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實操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校企協同創新培養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如:企業內部的資料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綱要,甚至可以作為學生自主學習參考的資料[3]。
3.3 提高學生文化教育質量,設法培養學生一技之長。高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些學生的文化水平較為薄弱,所表現出來的就是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繼而影響對電氣自動化這一內容的學習。通過校企協同創新培養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研究的落實,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文化素養方面的培訓工作,使學生在校時間進行文化選修課的熏陶,盡可能的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還可以成立不同小組,這樣即使一些學生對于專業課的內容不感興趣,也可以通過興趣小組的加入,找到自己的喜好,并將喜好發展成為自身的一技的之長[4]。
4.1 學校方面。要做好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策略,通過校企協同創新培養的模式,不斷強化在師資力量、資金與技術方面培養的能力,并根據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況,對校企協同創新培養的模式進行由淺入深的探索,找到有效的合作模式。在培養過程中,可根據專業與就業發展的方向,制定出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教師可以在了解詳細的書本知識后,到企業中進行實踐,了解當前社會中對于該專業人才的要求。并在實踐過程中,通過內外實踐的方式,完成校企協同創新培養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的要求[5]。
4.2 企業方面。人才是企業得以發展的有效方法,特別是近年來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略的提出,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很多方案。通過校企協同創新培養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研究模式的實施,企業可以敞開懷抱,不斷與企業進行資源的互補,為人才培養奠定基礎,針對企業的優勢及了解自身培養中的不足,不斷從企業效益與自身的社會口碑出發,利用校企協同創新培養的方式,可開展如下幾個教育模式:
第一,構建實訓基地。通過校企協同創新培養的模式,不斷為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培養更多技術與實力兼并的人才,所以,要重視學生在實操方面與實踐方面的能力培養,可以構建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觀摩與實踐機會,通過對電氣專業的設備及精密儀器的使用,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當然,采購與專業要求相符合的設備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所以,構建實訓基地的成本是非常大的,更會受到自身條件與申請條件的限制,甚至因為申請流程過于復雜,一些高職院校并沒有配備與其專業相符的實訓基地,從而降低自身的教學效果。還有一些企業,因為從事的電氣自動化內容涉及商業機密,不方便接受實習學生。若啟用校企協同合作的方式,構建實訓基地的模式更適合[6]。企業可以對該內容進行資金的投入,甚至將企業淘汰的設備運送到實訓基地中,為學生進行實踐演示等工作,還可以隔一段時間向學校租借不同的電氣自動化設備,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有效解決學校經費不足的問題,繼而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針對企業而言,可以在校企協同創新培養過程中,將優質的人才引入到企業之中,為自身發展培養后備軍團。甚至可以在企業內部開辟出一個區域,供學生參觀學習,學校需要定期繳納一定的費用換取實踐觀摩的機會,這樣還可以免去構建實訓基地的投資,為校企協同創新培養提供新的途徑[7]。
第二,采用頂崗實習模式。校企協同創新培養的過程中,雙方可以就現有的學習內容有計劃的實施,并在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完畢后,通過頂崗實習的方式,讓學生走入一線真正的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冠梁,強化學生在該過程中的接收能力與適應能力,通過走向社會生產崗位,以親身的感受去慢慢感知專業發展的未來,并在該過程中積累經驗,更好的融入到崗位之中,使其得到全面的發展。在該崗位鍛煉一段時間后,可以通過輪崗的方式,感知不同崗位工作則職責范圍,才能為日后從業提供更多的參考,也通過輪崗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職位。有了這樣的從業經歷后,學生會在畢業后縮短自己與有經驗人事的差距,更好的完成學習與工作間的跨度轉接變化[8]。
第三,引入訂單培養模式。校企協同創新培養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訂單式的培養對人才進行剛優化,根據企業用人需求,不斷對人才進行訂單式的培養,使現有的人才正好可以補足企業所缺,這樣的訂單式培養模式可以按照人才需求簽訂校企雙方的協議內容,由校企雙方協同完成對于人才的培養工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醫院選擇后續的發展方向,并在簽訂協議后,接受學校及企業給予的知識傳輸及實踐訓練機會,更好的熟悉崗位要求,并與企業中的有經驗的前輩進行溝通與學習,甚至可以在畢業后直接到企業進行就職。這類培養模式具有較強的指向性,所以可以高效滿足企業用人需求。企業在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中,可以不斷了解對于人才教育的深入程度,并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內容進行教學計劃的修正,防止因為教育工作跑偏致使學生找不到適宜的工作內容,強化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育工作,大大提升了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9]。
第四,教師方面的合作的模式。校企協同創新培養的過程中,可以鼓勵教師利用空閑的時間到企業進行實地的實踐,不斷積累經驗收獲最新的技能,從而更好的為學生講解電氣自動化的知識內容,指引學生更好的完成對專業內容的學習。教師還可以將自己實踐中的經驗分享給學生,學生可以針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進行充分的探討,并思考更多的解決方案[10]。學校可以聘請企業中資深的人員作為電氣自動化的名譽講師,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到當前社會中對于人才的需求及解決學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更好的完成知識與實踐內容的轉化。
綜上所述,針對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培養工作可以通過校企協同創新培養的方式實現,有效改進高校投資經費不足、雙師型欠缺、教學資源匱乏、實踐教學條件不足等問題,并在深化校企協同創新培養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模式,為促進兩者長期穩定合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