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多卓嘎
(西藏日喀則市江孜縣龍馬鄉小學 西藏 江孜 857400)
數學作為一門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學科,在人們的學習生活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偏弱、對數學知識缺乏學習興趣等情況的影響,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偏低。現階段,為切實解決上述問題,教師可以將微課融入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
根據目前的教學標準,教師在實際的課堂當中是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探究,強調學生本身的主體作用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對于章節的教學重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本章節的實際教學內容,確定好教學重難點的主次順序,并且制作好重難點相關的微課資源,以便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探究,達成知識的最終內化效果。特別是對于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即便是已經升至高年級,但也屬于年紀較小的范疇,對于一些復雜的數學知識無法很直觀地理解并應用。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當中,如何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也就成了決定課堂呈現效果的重點問題?;诖饲闆r,利用好微課資源,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決,讓整個教學過程不再是重復性的煩瑣教學,而是由更高效的創新模式代替。比如在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乘法》這一章節的教學過程當中,在學生已經掌握乘法的豎式運算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對學生在乘法運算方面的思考進行進一步的啟迪。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之前學過的加法、減法豎式和乘法豎式進行類比,讓學生思考兩種不同算法之間的高位和低位運算規則是從何而來。然后再和學生進行課堂上的溝通交流,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最后再進行微課的播放講解,讓學生了解到乘法運算的實際規則和具體原理。這樣能夠讓學生的數學乘法定理的應用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夠鍛煉其思維拓展能力。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即使到了高年級他們也還是處于形象思維發育階段,還是對新鮮、有趣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所以,即便是引入微課教學,教師也要根據教學內容、根據小學生的興趣喜好等,豐富教學過程和微課教學形式,適當增加學生喜歡的、有趣的教學元素,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知識的學習中,以在輔助傳統教學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助力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例如,游戲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進而在融入游戲內容時,教師便可以嘗試借助微課視頻為學生展示相關游戲過程,使學生可以在被吸引、在自主觀看的過程中,主動了解其中的游戲規則,以能順利參與游戲,收獲更為愉悅的情緒體驗,也進一步強化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而在組織學生學習“組合圖形面積”這部分知識時,其中所涉及的“拼、剪、移、補”面積計算方法,相對比較抽象,對于正處于形象思維發育階段的小學生來講會產生一定的學習障礙。對此,教師便可以將這些方法在微課視頻中進行呈現,以更加清晰、動態、直觀的形式,引導學生感知“轉化”這一數學思想,切實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思維概念,在激發其學習興趣的同時,推進課堂教學氛圍的優化、教學效率的提升。
為了切實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形象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鮮活生動的認知視域內突破學習難點,獲得能力提升。教師應通過對微課的利用,來搭建交互式、可視化、直觀性認識生態。使課堂教學中涉及的一些抽象性、復雜性知識得以直觀呈現,從不同層面來減低教學難度,提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與生命力,實現對學生認知自信的培育,來開掘學生的認知潛能。而且,微課的應用,于無形之中革新、優化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模式與途徑,更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以切實提升了教學指導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例如,在開展“三角形的高”知識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能夠精準判別并畫出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的高。教師可以微課為輔助,將每一種三角形的畫法詳細講解,并在課堂循環播放,組織學生嘗試多次操作。通過微課的指引,經過學生的實踐,使小學數學教學的開展更為充分且高效,以通過對微課的利用,來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控,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
課前預習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在課前進行高質量的預習,可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跟上教師的思路。但是,多數學生并未意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而且枯燥抽象的數學新知識內容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自主預習的興趣。學生通常會因為部分內容的無法理解而中途放棄,所以如何使學生認真地完成課前預習工作,已經成了教育工作的難點。微課的時間雖然較短,僅有5~10分鐘,卻包含了數學課程中的重點、難點知識。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布置觀看微課視頻作業,讓學生只花費較短的時間就能夠對數學新知識產生初步的了解,同時記下在觀看視頻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在課堂學習中進行解答。巧妙地運用微課會使學生不再忽視預習,還會主動地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當學生認真完成課前預習,帶著自己產生的疑問有目標地聽講,真正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引發學生自動地思考和探究。巧妙運用微課開展課前預習,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的放矢地聽講,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以往的數學課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界限,教師只負責講授教材中的知識,而學生只要認真聽講即可。雖然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課程的時間,但是由于教師和學生缺乏交流,導致教師不知道學生的想法,學生有不理解的知識也得不到解決。對此,在應用微課的數學教學中,教學形式發生變化,教學速度增快,原本需要一堂課時間的內容,現在半堂課的時間就可以講完,節省了課堂時間。教師可以再利用這部分時間,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增加彼此之間的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技術創新教學活動,給學生構建合適的教學情境,能夠提升教師和學生交流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合理利用現有技術,創新教學活動,為與學生進行交流創造機會。小學生性格活潑,一味管制只會適得其反,教師可以轉變觀念,為學生留出更多自由安排的時間,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我利用微課技術開展教學,省去了板書的時間,很快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隨后,我將剩下的時間留給學生自由討論,體現了他們的主體地位,也給了他們充分的自主權。學生討論年、月、日之間的關系,筆者也走下講臺,參與到其中,與學生共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筆者傾聽學生的發言,對學生的情況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同時,筆者還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補充,如有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區分大、小月,筆者就利用微課將所有月份的天數羅列出來;學生發現了有的月份有“31日”,而有的月份只有“30日”,筆者就告訴他們,有沒有“31日”就是區分“大、小月”的條件。這樣,通過合理地利用技術,創新了數學教學形式,節省了大量的課堂時間,為學生自由發揮提供了平臺,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較于傳統講授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將直觀、短小的微課引入課堂教學當中,可以更好地使學生理解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知識點的講解是課堂的主要內容之一,為進一步提升知識講解活動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將數學中不同的知識點劃分成一個個小的視頻動畫,由動畫人物將所需要學習的內容“說”出來,在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的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其想象力與思維能力,切實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舉例來說,在學習“分數”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為便于學生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一張紙對折分成兩份,那么每份是這張紙的一半,如何用數學的方式將這一半的紙表達出來呢?通過這一問題,引出“分數線、分子、分母”的知識,然后,為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可以為學生播放兩個小朋友分4瓶飲料、2個蘋果以及1個比薩的視頻,并引導學生學習分數的具體表示方式。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不具備全面的認知能力,并且邏輯思維能力不是很強,這就使得小學生在學習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時難以理解。教師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降低理解難度,喚起有效思維,提高學習效果??梢越柚⒄n完成這一任務。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統計》這一課時,筆者挑選了大家都熟悉的奧運會視頻片段作為本課的微課視頻資料。在視頻中,頻繁出現各個國家金牌、銀牌、銅牌獲得數量的統計值,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理解統計的概念,感受統計的意義,學習和掌握了統計的方法。同時,當看到我國運動員獎牌數名列前茅時,還會由衷的產生一種自豪感,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微課資源可以進行以下分類:其一,錄制型微課,就是利用攝像機等設備,對教與學過程進行拍攝,以此建立真實的教學情境。其二,錄屏型微課,需要輔助相應的軟件工具,設計PPT,錄制教師講解的音頻。其三,為軟件合成式微課,需要借助圖像、視頻等制作軟件,將動畫、圖文等進行合成,以此輸出視頻,這樣就能夠在真實的課堂與PPT建立深度融合。對于相同的知識點,我們可以借助網絡學習平臺,將其制作成為不同類型的微課資源,學生可以根據偏好以及接受方式自主選擇,這樣的學習更具有個性化特點。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既可以錄制微課,完整地呈現師生的互動過程,使觀看視頻的學生可以感同身受,能夠體會數學思維的發生發展過程,也能夠清晰把握課程知識;我們也可以制作成錄屏型微課,只關注知識點講解,突出重點內容,明晰教學主線,這樣可以規避其他信息對教學過程的干擾。對于學生而言,個體的差異也引發了學習的差異以及對知識掌握的差異,教師需要充分尊重這種差異,還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格局引入微課,完成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高效處理。分別立足于知識結構、呈現方式以及掌握程度等不同的維度展開剖析,這樣向學生呈現的便是具有梯度的學習方式。這種形式下,所設計的微課具有眾多優勢,不僅可以實現知識點的填充,也有助于調整現有的知識結構,還具有極強的生成性以及動態性,學生自主可以完成整理。不管是微設計還是微課件,我們都可以對其進行修改、擴充,也可以結合教情、學情以及資源環境的改變,而不斷豐富、不斷充實,以實現動態更新。酌情修改的方式,可節約微課制作時間,也能夠充分滿足不同層次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以“平面圖形總復習”為例,我們可以開發以“基本圖形面積的復習”為主題的微課,然后結合學生的復習情況進行調整修改,再次推出“組合圖形面積復習”,這樣就能夠與之前的知識點建立連接,實現對微課內容的進一步擴充,學生也可以根據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自主選擇、自主復習,既實現了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也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復習需求。
小學數學是一門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創建邏輯思維能力的課程,對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發展都至關重要。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種比較根深蒂固的教學理念。比如,有的教師注重于給學生講解方法,講解知識點,將教學精力放在提高成績上,這種教學模式或許符合以前的教育要求,但現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教育理念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與缺陷,不適合當前的教育發展要求。必須要改變和創新,結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從教育工作者到學生,都要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計算機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廣泛,微課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微課極大地豐富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制作的微視頻、動畫音頻資料,可以加深學習,而且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擴寬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教師作為教育引導者,要打開自己的思維,對現代教育理念進行學習,明確當前教育教學就是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的,要不斷學習信息化教學技術、信息化教學理念,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只有從教育工作者著手,改變了老舊的思維認知,才能帶動整個教學環境的改變,才能以身作則,給學生傳遞更多新的理念,為微課、慕課等新的教學模式的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依據學情,不斷激發、調動和推進學生的課堂學習、深度學習的情感,利用微課資源,形成教學活動的生動、有趣,降低學習難度,從而生成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及實效性,達成教與學效率的雙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