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杰
(福建省泉州市農業學校 福建 泉州 362000)
1.1 中職教育環境分析。2014年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建立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2015年,福建省教育廳制定了《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加快推進現代學徒制項目建設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指出,為深入推進福建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職業教育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加快推進福建省現代學徒制項目建設。現代學徒制教育理念要求學校應踐行以企業用人需求作為學校制定人才培養規格的標準;以學生(學徒)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為紐帶;以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為形式,“做中學、學中做”;以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學徒制是我國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模式,2015年福建省教育廳發布《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加快推進現代學徒制項目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來,福建省已完成四批近二十所中職院校的五十幾個專業的現代學徒制試點。
近年來,電子商務發展迅速,電子商務專業成為優勢學科,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社會需求龐大,然而中職院校畢業生職業素質難以滿足企業需求,因此開展學徒制教學是中職教育改善人才供需關系的有力措施。
1.2 現代學徒制引企入校的目的。
(1)提升畢業生專業素質,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2)完成校企合作建設,推動校企深度融合,實現上課即上崗,畢業即就業。
(3)優化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安排,提升課程內容的職業標準,實現專業課程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
(4)引入企業優秀員工兼職教師,提升中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5)學校和企業雙方可以依據電子商務人才成長規律和企業實踐崗位的真實需要,共同研究、探討深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定人才的培養方案;校企雙方合作,對企業崗位、工作任務展開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參考國家電子商務職業資格標準、行業職業標準規定,開發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6)通過校企雙方的合作,可以編制適合當前行業環境的課程標準和教材、設計更符合實際的教學情境和內容、完成教學實施要求和組織過程、編制教學考核評價標準等。
以《福建省現代學徒制試點》政策申報為契機,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增強實踐能力”為落腳點,以滿足教學實際的需要和項目制實戰教學為標準,依托眾多的行業企業合作單位,遵循電子商務專業的內在規律,充分借鑒其他兄弟學校專業建設的優秀實踐經驗,努力探索出一條具有本校特色和本地文化特色的電子商務校企深度配合、共建的新思路。
同時,在原有的“產教融合、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進行創新與突破,促進和完善校企深度合作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參照企業對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強化實踐技能培訓,完善教學的實訓條件,學校在企業幫助下,可以建立一支理論水平高且實踐教學能力強的專兼職師資團隊,培養能夠承擔項目運作中各崗位任務、勝任電子商務各崗位的人才,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此模式使學校電子商務專業辦學實力、教學質量、管理水平、辦學效益、輻射能力等方面顯著增強,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在現代學徒制教學體系建設方面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2.1 現代學徒制教學開展模式。
2.2 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
2.2.1 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第二,讓在校學生能夠在進入社會之前,先有一定鋪墊,縮短進入工作的磨合期,能夠更快融入企業;第三,引導學生了解目前企業的相關電商崗位的工作內容、工資情況、公司整體業務模式、保險繳交、勞務合同、公司文化等內容;第四,鼓勵學生規劃好職業生涯,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2.2.2 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提升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電子商務人才,與本地代表電商公司開展合作,引企入校,在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進行電商實戰訓練。由電商公司提供公司運營的電商平臺和經營的店鋪,給電商專業學生進行實訓,讓電商專業學生能夠有效接觸電商實際運營工作,了解工作流程、熟悉工作內容、體驗工作過程,提高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為電商競賽儲備選手,也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及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和創新能力。
2.2.3 完成電子商務專業三年級學生的跟崗實踐及頂崗實習工作。
2.3 “寓學于工,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
2.3.1 針對在校生。學生在第一學年的公共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及專業基礎技能的學習和培養,主要由學校老師完成,企業進行配合,可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組織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參觀,更直觀的認識目前行業、企業的崗位分工和基本的崗位要求,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
第二學年課程由校內老師和企業導師共同完成。在校內老師完成專業課程理論教學的基礎上,企業導師帶領學生完成項目實踐,上學期主要完成相關專業課程理論教學和學習,下學期開始,由企業導師和校內老師配合,組織學生開展實訓,使學生了解企業相關電商崗位工作內容,例如電商客服、電商美工、電商運營等,獲得基礎的實踐能力。
第三學年上學期聘請企業老師帶項目到校組織學生跟崗實習,獲得部分專業技能,還可以利用假期時間進行專門的技能訓練。校企合作雙方在積極合作、協調發展、互動交流、互惠互利的原則基礎上,組織好學生的校內學習和頂崗實習。在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完成后,企業可按照綜合評價體系表彰部分學生,并鼓勵留在企業繼續工作。
按照企業—學徒—導師—學徒的形式,根據具體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專業崗位的技能訓練,學校和企業盡量實現教學內容相互穿插,相互交融,真正實現校企雙主體育人的目標。
2.3.2 針對學校教師。學校參考企業的雇用標準和用人需求,與校企合作企業開設寒暑期培訓班,包括網店運營培訓班、美工培訓班等,提高學校教師專業水平。
3.1 “雙師”型隊伍建設。從第二學年開始,企業安排優秀員工進駐學校作為兼職老師,開展店鋪運營、美工PS技術、客戶服務等專業課程教學。
第三學年第5學期,學校可將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按5-10人進行分組,由企業員工兼職教師開展小組教學,以企業實際業務為基礎完成實踐式教學。
3.2 頂崗實習安排。依托第5學期的分組教學,在第6學期安排學生跟隨指導的兼職教師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實習安排過程中,要求接收學徒制學員的企業按企業員工標準進行工作量核算與考核,實施同工同酬,確保學生利益[1]。
4.1 以校企合作,雙主體育人。建立校企合作的企業庫,建設企業進入機制,保障畢業生歸宿。并以引入的企業的優秀員工作為兼職教師,聯合學校教師打造工學結合的教師隊伍,由企業導師和專業教師帶領學生開展電商運營等方面的真實企業項目,培養學生店鋪運營、電商客服等崗位方面的技能[2]。
4.2 建立企業審查及篩選機制。對進入合作企業庫的企業進行嚴格審查篩選,首先對不滿足相關規定的企業排除在外。其次從學生安全、業務規范方面對企業進行考評,摒除存在安全隱患的企業及業務不規范的企業。再次從企業綜合實力、員工待遇、業務前景等方面對企業進行考評,采用優勝劣汰的方式,篩選優質企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4.3 建立學生跟崗實踐考評機制。以企業提供的業務為基礎,考評學生跟崗實踐過程中的基本規章制度遵守情況、任務完成質量、跟崗實踐積極性等方面進行考評,并設立獎勵機制,對有一定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的學生進行加分,與企業充分溝通后考評結果跟實習基本補貼掛鉤,促進學生跟崗實踐的積極性。
4.4 建立學生頂崗實習考評機制。企業作為考評主體,對進入企業頂崗實習的學生進行考評,主要由企業協助制定,從工作投入情況、任務完成情況、企業規章制度遵守情況等進行考評,學校輔助企業完成考評機制設定。并選擇優秀學生企業進行相關物質獎勵,學校進行榮譽獎勵。
4.5 建立校企合作對接機制。完善企業對接業務流程,建立校企合作中企業引入、考評、退出規范,并在時機成熟后建立相關信息化系統,信息化完成企業引入、考評、學生對接等工作,提升業務開展效率。
為了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業合作,為了提升我校電子商務專業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電子商務人才,電子商務專業與泉州市華創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引企入校,在第三學年第5學期我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進行跨境電商實戰訓練。由泉州市華創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提供公司運營的電商平臺和經營的店鋪,給電商專業學生進行運營管理,讓電商專業學生能夠有效接觸跨境電商實際運營工作,了解工作流程、熟悉工作內容、體驗工作過程,提高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為電商競賽儲備選手,也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及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5.1 實訓目的。
讓學生掌握以下技能:
(1)第三方平臺網店的商品上下架、商品編輯、商品優化等商品管理工作。
(2)網店運營中的促銷活動規劃及執行、圖片優化及關鍵詞、標題優化。
(3)與供應商的對接及產品選款、供貨議價、收錄產品管理、溝通技巧等。
(4)網店的訂單管理,包括發貨、結算、收款等。
5.2 實訓內容。以跨境電商平臺“shopee(蝦皮)”及“執御”的華創童鞋、古道男鞋店店鋪為基礎,為學生提供第三方網店的運營實訓。主要實訓內容包括網店店鋪管理、網店運營、訂單管理、商品管理。
5.3 實訓成果。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訓,學生利用晚自習等時間使用企業真實的項目、平臺賬號操作后臺,網店運營、客服等相關實踐技能得到大幅提升。
引企入校教學不僅是現代學徒制教學實施的重要保障,通過引企入校,校企配合共同完成對中職院校學生的專業培養能夠起到產教融合的目的,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使中職學校電子商務畢業生能夠真正符合電商企業的用工需求,加強電子商務人才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