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蘭
(福建省建甌市第一中學附屬小學 福建 建甌 353100)
審視我們語文課堂,絕大部分老師總是習慣于閱讀課專心致志教閱讀,習作課才苦口婆心地教寫作,這種閱讀與寫作分離的教學狀態,導致讀的效果大打折扣,寫的結果不盡人意。而《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提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因此,如何將“讀”與“寫”的教學有機統整,整體推進,就成了我們語文老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下面我將從習作單元和閱讀策略單元兩個板塊來談談如何實施讀寫統整教學。
統編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編排習作單元,每單元一般有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習作例文,統編教材加大了習作在教學中的分量,正如執行主編陳先云教授所說:“教科書的編排意圖是改變傳統完全以閱讀為中心的編排體系,引導語文教學更加關注表達。”因此習作單元教學應實施讀寫整合,指導學生通過課文、例文的閱讀領悟寫法,讓閱讀為“真寫作”服務。
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習作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按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按游覽的順序寫景物”。本單元編排了《海上日出》《記金華的雙龍洞》兩篇精讀課文,《頤和園》《七月的天山》兩篇習作例文。我在本單元實施“讀寫統整”教學是這么做的:
1.1 聚焦語文要素,進行單元解讀。本單元兩篇精讀課文重在學習“按一定順序寫景物”。交流平臺結合兩篇課文進行方法練一練,后面兩篇習作例文更貼近兒童的生活,進一步豐富“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便于學生仿寫。單元習作“游________”,意在引導學生在游覽一處地方時,能按游覽順序來寫這個地方,把游覽過程寫清楚,并能寫出景物特點。整個單元緊緊圍繞習作要素,引導學生在讀中領悟,在寫中運用,循序漸進逐步夯實。
1.2 明確教學重點,逐漸習得方法。習作單元中課文的功能是“為寫而讀”,主要目標是學習習作方法。《海上日出》一文重點學習作者使用表示時間變化的詞和表示景物本身變化的詞有條不紊表現海上日出的“奇觀”;《記金華的雙龍洞》重點學習作者是怎樣把景物特點和自己的感受寫清楚的;《頤和園》重點關注過渡句的作用及初步了解“移步換景”的寫法;《七月的天山》重點關注“順序”,還要關注各自然段首句。四篇文章各有側重,每篇只需突出一個重點,不必面面俱到。
比如教學《海上日出》結合課后第1題,設計這樣的“讀寫統整”活動:
第一步朗讀課文,運用以往學過的“邊讀邊想畫面“的方法,讀文字,想畫面,體會巴金筆下日出的奇觀。
第二步發現作者如何寫“日出時的景象”,圈畫出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轉眼間”“慢慢地在擴大”“過了一會兒”“一剎那間”等表示時間變化的詞,這是文章的第一條線索,從中引導學生發現原來巴金就是運用時間變化的詞來寫日出時景象。再圈畫出表示太陽、云彩、霞光等本身變化的詞語:“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顏色紅得非常可愛”“深紅的……發出了奪目的亮光……有了光彩”等。這是巴金行文的第二條線索,由此發現作者還通過表示景物本身變化的詞語來寫日出時的景象。接著讓學生抓住這些表示變化的關鍵詞來完成課題習題——“說一說日出時的景象”,這是有難度的訓練,能說的同學說,更多同學還是熟讀成誦就好,且要求摘抄描寫顏色的詞,為習作作準備。
第三步發現方法——運用兩條線索,將時間和景物變化兩者整合起來寫,這就是《海上日出》運用的“按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
完成閱讀教學任務后,學生從讀中領悟了方法,又有文章作范例,此時結合“初試身手”的練習,讓學生嘗試實踐,片斷描寫便水到渠成。有位孩子是這樣寫“校園一角”的:
走進校園左邊是一片綠化帶,那里種著一片翠綠的竹林。春天竹林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很有生氣,從遠處看,就好像一堵翠綠的墻。下雨時,竹林的竹子仍然挺拔地矗立在那里,像一個個戰士一動不動。雨過天晴,竹葉上滿是“珍珠”。夏天,竹葉又多又密,不留一點兒縫隙,一陣風吹過,竹葉發出“沙沙沙”的聲音,猶如千萬只玉手在演奏著“竹葉交響曲”……
這個片斷小作者就是向巴金“借”了方法,用上了“春天、夏天”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還注意景物的變化,寫出天晴時、下雨時、雨過天晴、刮風時不同狀態下竹林的樣子。
1.3 統籌規劃教學,分步練筆達標。習作單元“讀寫整合”教學要統籌安排,分步實施閱讀。《海上日出》一文重點感悟動詞和把太陽當作人來寫的表達好處,學習按時間變化和景物本身變化順序來寫的方法;《記金華的雙龍洞》著重緊扣“孔隙”“內洞”這兩個段落,學習把特別吸引你的景物作為重點寫,注意把自己“擺進去”寫出感受;《頤和園》詞匯豐富,語言優美,通過朗讀,摘抄積累語言素材,通過“路線圖”體會過渡句的好處;《七月的天山》學習各自然段首句點明游覽順序的方法。
學生從讀中領悟了按一定順序來寫的方法,在“初試身手”嘗試運用,這樣的閱讀才能很自然帶出“真寫作”。
閱讀策略單元是統編教材中又一個特色的內容,這個單元的“讀寫統整”教學更應在“讀”中滲透“寫”,這里的“寫”除了常規意義上的寫話、習作,還包括摘抄、批注等,用“寫”來推進“深閱讀”。
統編教材三至六年級依次編排了預測、提問、提高閱讀的速度,有目的地閱讀四個閱讀策略單元。“讀寫統整”教學就是要針對不同的閱讀策略,設計與其緊密結合的讀寫活動,讓“寫”成為“讀”的支架,通過寫幫助學生更好領悟、運用相關的閱讀策略。
2.1 學習單——鋪設讀寫臺階。學習單是閱讀策略單元“讀寫統整”教學常用的工具。例如四年級上冊提問策略單元,編排了《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蝙蝠與雷達》《呼風喚雨的世紀》《蝴蝶的家》四篇課文,重點學習針對部分內容、全文來提問,針對課文內容、課文寫法、聯系生活經驗來提問,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試著把問題分類,選出值得思考的問題并嘗試解決等策略。這些提問策略是有層次、有梯度的,要先學會從多個角度提問,進而掌握篩選、分類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根據每篇課文策略學習的重點,設計了多種形式的學習單,鋪設了四級臺階,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提問策略。
臺階一:學會提問方法。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一課,借助學習單指導學生大膽提問,學會通過“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等提問詞提出問題。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個人提問清單
(1)用上“是什么”提問:
(2)用上“怎么樣”提問:
(3)用上“為什么”提問:
(4)其他:
溫馨提示:(1)句子結尾都有問號了嗎?(2)你的問題用上合適的提問詞了嗎?(3)讀一讀,你的問題說清楚了嗎?
臺階二:拓寬提問維度
《蝙蝠與雷達》一課,借助學習單,鼓勵學生從內容、寫法、生活經驗等多個角度進行提問。
《蝙蝠與雷達》小組問題清單
(1)從內容的角度提問:
(2)從寫法的角度提問:
(3)從生活經驗的角度提問:
臺階三:教給篩選方法
《呼風喚雨的世紀》一課,指導學生借助學習單,從“是否對理解課文的幫助”入手,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
《呼風喚雨的世紀》我是問題篩選小能手學習單
(1)對理解課文沒有幫助的問題:
(2)對理解課文有幫助的問題:
臺階四:嘗試解決問題
最后一課《蝴蝶的家》,鼓勵學生借助學習單綜合運用前幾課學到的方法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分類,選出值得思考的問題并嘗試解決。
《蝴蝶的家》提問清單
提問法一:提問可以針對課文的一部分內容提問,可以針對全文提問。
提問法二:提問還可以針對課文內容,從課文寫法、從課文中得到的啟示,聯系生活經驗提問。
(1)我會邊讀《蝴蝶的家》邊提問:
(2)我能選出3個幫助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
(3)我還解決了( )個問題,我把解決的問題記在下面,并和同學交流了答案。
借助以上四種學習單,學生從“獨立嘗試,練習提問——小組合作,整理問題——領悟方法,篩選問題——再次練習,運用策略”,將策略學習細化成一個個具體的學習活動,讓“寫”始終貫穿閱讀策略學習的全過程,在幫助學生學會提問的同時也推進了“深閱讀”。
2.2 思維導圖——盤點思維成果。思維導圖是提升學生思維的好幫手,對促進學生的“深閱讀”發揮積極的作用,在高年級“讀寫統整”教學中常被運用。
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閱讀策略是“有目的地閱讀”。其中《故宮博物院》一課,它是由一組非連續文本組成,閱讀要求是有目的地閱讀相關材料,畫一張故宮參觀路線圖。在教學中可鼓勵學生根據家人不同喜好選擇游覽的內容,畫出思維導圖,盤點思維成果,習得閱讀策略,最終促進“深閱讀”。
統編教材尤為關注學生的閱讀,且大力推進閱讀,一年級教材里有“和大人一起讀”,二年級教材中有“我愛閱讀”,從三年級教材開始有“快樂讀書吧”。那在“快樂讀書吧”的教學中就要實施讀寫一體化,上好“導讀課”“推進課”和“分享課”,設計形式多樣的工具和支架,提高閱讀的質量。比如三年級上冊的“快樂讀書吧”向學生推薦的必讀書目有《安徒生童話》《稻草人》《格林童話》三本中外童話書。以閱讀《格林童話》為例,可以開展以下讀寫活動:
3.1 制定讀寫計劃。導讀課上推薦閱讀書目,展示目錄情節,激發閱讀期待,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可以有統一的格式,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下面是其中一種:
《格林童話》一書共有幾個故事?每天讀幾個?計劃用幾天讀完?并按照閱讀時間、閱讀的故事、一句讀后感受(可從人物、情節、想象、主題等多方面去記錄)、評價(按計劃讀完獎勵一顆星)這四個方面有計劃地閱讀。
3.2 記錄閱讀感悟。可以設計多種記錄閱讀感悟的實踐活動,比如制作故事中的人物名片,寫寫他們的特點,記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感悟童話故事中人物的真善美;摘錄童話故事的富有神奇想象的精彩詞句段;進行主題探究,發現故事表達的愿望、寄托的情感。閱讀感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連環畫、圖示、表格等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呈現。比如:合上《格林童話》,閉上眼睛,你的腦海里浮現出哪些神奇的寶物呢?請你想一想,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寶物填一填,寫一寫。
寶物名稱:
寶物主人:
寶物技能:
寶物出自的童話題目:
寶物神奇指數(以五顆星為準)可得的星的顆數是:
你想擁有這個寶物嗎?理由是:
3.3 實踐運用閱讀策略。課本中學到的閱讀策略,要在“快樂讀書吧”中實踐運用,可以設計實踐閱讀的問題,幫助學生隨時記下自己的預測和疑問,在真實的閱讀情境中進行策略運用。
(1)看了故事名,我想提的問題是:
(2)讀了第一段我產生的問題是:
(3)讀到中間我的問題是:
(4)讀到最后我又產生了新的問題:
當然,除了教材上重點學習的預測、提問等策略,還可以根據閱讀書目的特點,拓展圖像化、聯結等常用的閱讀策略,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
如果把“讀”比作扎根,那么“寫”就是抽芽、長葉、開花、結果。扎根和生長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使用統編教材中,應通過“讀寫整合”教學讓“讀”與“寫”美美與共,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