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曉慧
(江蘇省蘇州市滄浪實驗小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0)
小學音樂是孩子們正式接觸音樂知識的起點。所謂的節奏型教學是以激起學生興趣為目的,在按照老師的教學方法指導下,根據自己的各項綜合能力主動開展學習,在學生在學習中占據主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發掘自己隱藏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學校的音樂課程中也設置有專門的教學方式,節奏型教學對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利的,節奏型教學作為一項教學內容還能有效促進藝術知識的傳承,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藝術美感的熏陶,小學音樂節奏型教學需要進行注重對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實現整體教學的進步。
小學音樂老師在身心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重的音樂知識但是現在的小學音樂教師往往失去了這個觀念,在現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學生無法通過自身完成對音樂的學習,尚且不能夠深刻的理解音樂知識,然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較之老師填鴨式的教學要好很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更大程度上實現自身知識的內化,但從目前看來,小學音樂教學老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音樂知識依舊有很多的問題[1]。
2.1 學生學習的方向不明確。通過大數據的調查顯示,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都很缺乏主動學習的習慣,在音樂專業課教學中更加缺乏學習的動力,要知道就目前小學階段的專業課老師而言,各種理論實踐的教學講解示范,都缺乏一個科學合理的對學生自身的一個認識,這也就導致了小學學生對自身有很大的一個迷茫狀態,從而導致就算想學習,學習的方向也很模糊,以至于在教師講課的時候往往是被動的接受,極其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
2.2 學習的方法不科學。要知道,即便是在小學階段也是有很多熱愛學習的學生,為了提升自身的水平,盲目的學習,沒有系統的方法引導,就比如說在理論知識學習中,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很多時候,因為引導方式的不足,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很難以發現自身的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的指正,從而影響到了學習的效率和熱情[2]。
2.3 網絡信息的作用被忽視。到了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互聯網技術可以說是貫穿我們的生活,小學音樂教學在網絡上自然是有其發展和應用的,這便為小學院校的學生開啟了一個便利的大門,但很多時候受到小學生會受到家長老師的限制,從而無法認識到這一現代化信息的作用,以至于沒有將其運用到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去,沒有達到學習的效果,而家長和教師因為沒有有效客觀的觀察到學生學習的情況,以至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降,使得音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沒能有效的糾正指導。
2.4 教師專業水平不扎實。在我處于地區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還未掌握節奏教學的原理和方法。第一,對于老師而言,節奏訓練可以快速讓學生進入狀態,從而降低音樂課的教學難度。第二,對于小學學生來說進行節奏訓練目的是為了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有一定樂理知識的了解,是學生學習音樂基礎的關鍵。現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重要程度逐漸提高,但是還存在種種問題,這些問題任然影響著音樂教學效果。有一部分音樂教師認為小學音樂課程不是十分重要,在課堂中讓學生自由活動,也就是“放養式”管理,這樣不僅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樂感”還浪費的寶貴的時間。同時,還有一部分的教師專業水平不夠,不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導致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不大,因此老師在教學中遇到種種問題。
2.5 節奏訓練方式單調,教學效率低。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處音樂以外的學科都已經順應了新時代的課程改革對教學模式進行了改變。但是小學的音樂學科的性質比較特使,還是有一部分的小學音樂教師沒有跟上時代的潮流,沒有進行教學模式的轉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按照原有的方式進行教學,阻礙了學生對于小學音樂能力的提升,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小學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節奏訓練單一,訓練方式枯燥乏味。如此以往,導致了小學學生對于音樂這一學科的低興趣、不感冒,不愿意去主動的探究音樂知識。長久下去,從小就把小學生對音樂興趣扼殺在搖籃之中,不僅對于音樂的審美,還有對世界的審美止步不前得不到提高。在授課的過程中,一些小學音樂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音樂學科的教學,導致學生對音樂知識掌握的片面,大大降低了音樂教學節奏訓練效率。
3.1 節奏訓練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節奏在音樂教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通過準確的表達出樂曲的節奏,樂曲的性質、風格以及內在的情感才能得以完美的體現。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讓他們真正掌握節奏的本質是不容易的,因此,我們要通過教學來讓學生們了解認識節奏,了解節奏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節奏的訓練落實到具體的音樂教學中,理解音樂作品所具有的內在含義。只有了解了節奏訓練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3.2 提升學生欣賞能力。音樂是聽覺藝術,要感受音樂,要用自己的全身心來捕捉在空間中的聲響,去感知音的韻律,音的節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是極為重要的,而對于音樂的美就是去感受音樂中的淡然優雅,感悟其中的妙處,通過反復的聽辨、記憶,當音樂在學生中留下烙印,這時他們光看著樂譜就能唱出音的高低,教師在音樂節奏教學中,也應當注重美感的培養,以及對于音樂節奏審美的欣賞,增強對于音樂的理解,從而達到開闊學生視野的作用,多多學習觀賞別人的演唱技巧,了解樂曲的變換,從而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身邊的美好,同時,在學習節奏型音樂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整體的氣質,不僅能夠增添自己的形象美,更能夠在藝術的熏陶下,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的自信心。
3.3 提升學生文化修養。倘若院校想要為學生的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除了要對音樂的各種技巧要熟知之外,還需要對綜合素質的培養提上日程,要知道在平常的音樂表演中,情節的跌宕起伏都需要有關于節奏的藝術修養跟得上節奏,不僅有助于觀眾理解,更有助于演員演奏時能夠配合演唱。
3.4 增加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容置疑,音樂的節奏能夠喚起人的情感,帶動人的主觀能動性跟著節奏的變化而跌宕起伏。在音樂教學中,由于節奏的特性能夠有效的帶動學生的內心情感,有助于教學任務的有利完成,并且幫助他們完善他們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從心底來認識音樂的內在美,種下他們對音樂學習熱情、興趣的種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例,歌曲的開頭以六小節進軍號般的前奏。它鏗鏘有力的節奏、明亮雄偉的旋律,其中三連音的妙用更是增強了歌曲的戰斗氛圍,象征著中國人民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偉大精神。
3.5 與游戲相結合,培養學生節奏。小學生在這一階段正處于好玩的年級,對于這些固定性的東西學習較為費力,教師可以借用學生愛玩這一天性,將其融入游戲,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進一步培養節奏性的培養,就比如說在利用模仿小動物走路或者跑步的視頻來對他們的步伐來進行節奏的拍打,可以隨著動物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這樣對節奏性的訓練能夠為學生的音樂節奏基礎打下堅實的基礎。節奏的訓練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它能幫助學生抓住樂曲的實質,更好的理解和把握音樂。無論是何種樂曲,其節奏不可能是的單一的,節奏以最直接的方式訴說情感,在某些時刻,炙熱的情感能夠激發人的創作熱情,從而產生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
3.6 通過詩詞朗讀,培養節奏。除了與游戲相結合之外,語文中的一些詩詞也一樣可以相互融合,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就比如說故此中的《春曉》《野草》都有極強的斷句韻律,不僅充分提高了學生對古詩的鑒賞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對節奏的控制和把握程度。
4.1 確定教學目標。節奏型教學需要要求把教學內容切分為具體的教學任務,并且根據教學任務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法。學校和教師應該對教學任務作出合理的規劃,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模塊化和分類化。所謂模塊化是延續傳統的教學內容,按章節進行劃分,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所謂分類化是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從易到難劃分知識點和教學任務,對于簡單的知識點,可以由學生自主學習,并且進行講解。這個過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不能一味的依賴教師,應該有最基本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樣能夠彌補教師在教學工作當中出現的疏漏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一些錯漏。此外,對于教師來說,這也是一個完善自己教學方法的機會。傳統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的主體性,使得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維。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于基礎概念的講解,去理解學生的學習思維,發現他們與過去學生思維方式的不同,進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
4.2 調整課程內容。當前時代的教學內容與過去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更加強調趣味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課程內容不能全部都是黑板上死板的理論,需要在其中加入許多生動趣味的知識。使得這些知識不局限于黑板,同時,教師也應[3]該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把理論知識的講解轉變為生動有趣的練習,通過觀摩較為有名的音樂表演,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加強,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掛念。這樣調整過的課程內容能夠更加順應時代,更能滿足現代化對于高精尖人才的需求,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音樂這門課程。
4.3 提升學生學習課程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專業課不僅僅需要耐心和熱情,還需要有自己對學習課程的濃厚興趣,要知道教師在授課當中,要制作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最為直觀有效的方法便是老師溫和親切的語言,就比如說,學習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可能學生會因為分心走神而導致學習的效果不佳,導致當堂課程掌握的不夠完善,這就需要老師耐心的指導,以及老師不驕不躁的態度,給學生一定的精神安撫,制造出一個較為和諧安逸的學習環境,通過鼓勵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只要對學生的進步進行適當的贊美和表揚,那么學生就一定會有所進步。
需知節奏型教學的本質便是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已學習為重,而非是督促學生學習,在這一整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教學時以點概面,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思考的時間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際運用能力,真正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5.1 突出重點內容。整個實訓過程中,重在培養學生的理論記憶能力,要將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在實際計算過程中完美地呈現出來。就音樂考核來說,重點的內容就是理論記憶能力。理論記憶能力的好壞不僅完整地呈現給學生真實的基礎水平,更是鍛煉學生理論記憶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在具體進行練習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表演講解一遍,讓學生在腦子里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在了解實際理論大概概念的基礎上,再在眾多案例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練習。這一過程需要教師的全程參與,保證學生掌握得徹底。其次,教師要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學會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深刻理解這些概念,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新媒體技術對這些重難點的概念做一個具體的闡述,化抽象為具象。音樂的理論記憶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也是一個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的一個過程。在理論運用練習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概念,鞏固基礎,讓學生能扎實地學到知識。最后是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這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也是對教師教學的一個巨大的考驗。由于音樂的特殊性,學生是需要掌握一定的實際運用能力的。良好的運用能力將是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和工作中最強大的助力和武器。教師在平常的實訓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運用思維,在實訓中要十分注重他們對于音樂音樂能力的鍛煉,讓他們對于音樂表達有一個深入、透徹的理解。這有助于增強他們的實際理論運用能力。
5.2 保證教學方法的合理性。課程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可以借助任務驅動教學法,把教學內容模塊化,設置成一個個的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完成任務的形式實現一個個知識點的掌握。節奏使音樂具有特性,形象更加鮮明。不同的節奏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例如:我們欣賞圓舞曲時,它的節奏優雅而帶有轉動感,使人就想隨節奏而轉動;進行曲的節奏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如行進般有力量。所有的音樂作品都是這樣的,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特征。每一首作品中節奏又是不停地變化的。而恰恰是這些節奏讓人悲傷、歡樂、甜美,總是扣人心弦。一首歌曲節奏的變化,音樂情緒也隨之發生改變。因此,在平時音樂教學中必須把節奏訓練放在首位。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學習能力[4]。要保證教學方法的合理性。首先,要安排實訓任務。在安排實訓任務的時候,注意給任務難度分級,避免學生一開始就接觸難度很高的任務,注意循序漸進,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樂趣,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信心和興趣。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實訓計劃。教師要從具體任務出發,合理安排學生完成任務的順序。然后,要做好任務實施工作。教師在實訓過程中,要保證任務的完美實施,這對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和協調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時營造出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對課程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也便于他們從一開始就更好的掌握那些基礎的概念,為完成之后的實踐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是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要制定合理適當的評價體系,盡量激發同學們對于學習探索的熱情。讓同學們查漏補缺,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也讓教師能夠隨時調整教學的方式,用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法去進行領導教育。
來自的大自然的日出日落、潮起潮落、四季變化,各種動植物的呼吸以及人類心臟的跳動都有其獨特的節奏,天地之間無不在節奏的統領之下。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節奏,它是音樂的靈魂。不同音樂形象的完成和塑造需要特定的節奏形態來完成。準確的把握節奏是音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在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的訓練,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訓練他們的節奏感,增強他們對美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