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人大附中朝陽學校 北京 100029)
新一輪課改呼喚自主學習,學生能夠自己開展和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并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與習慣。自主學習方式要求擴展教學資源開發的領域,而不斷發展的資源建設也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條件和保障。而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基于學生的直接生活經驗,“重在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與主動實踐”[1],實現知識綜合運用的全新課程。
自主學習一直是西方教育心理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熱點問題,近年來,世界各國逐漸都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目標”[2]。雖然目前各界對自主學習的定義不同,但其本質涵義是一致的。
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覺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和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一種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是“學習者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主動建構的過程”[3],強調培育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進行能動的學習,即主動地自覺自愿地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或不情愿地學習。
基于自主學習理念的綜合實踐活動突破了傳統學科課程受教材和課堂約束的局限,把學生置于現實的生活世界中去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利用各種資源進行自主性、實踐性、探究性的活動。這種資源的開發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也能提高教師的指導能力,并能促進學校與社區、家庭、社會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了解,增進學校與社會的聯系。
2.1 對學生成長的意義。
2.1.1 有利于學生接觸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了解實踐中的許多問題,從而發掘實踐中有價值的自主學習主題。文中涉及到《我眼中的共享單車——有規矩才能騎得更遠》的教學課例,就很好地體現了從實踐中發掘活動主題的重要意義。
《我眼中的共享單車——有規矩才能騎得更遠》所選用的教學資源是共享單車這一社會新興事物。這一新興事物最早也是孩子們發現并在平時教學中提出來,教師發現可以用來作為教學資源。接著,教師在全年級開展“我眼中的共享單車”攝影展,以“我眼中的共享單車”為主題,拍攝學生見到的共享單車,可以是共享單車好的一面,也可以是共享單車遭到破壞的現象,每班評選出優秀作品進行展出,并進行表彰。本活動通過學生的鏡頭,來發現共享單車的現狀,學生在親身社會經歷中感受單車帶給我們的便利,同時通過目睹各種不文明現象,為后期匯總研究課題以及開展研究奠定基礎。
2.1.2 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形成主動參與、自覺探究的習慣。基于自主學習理念的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空間,學生的學習超越了書本、超越了課堂,學生可以走出教室、走出學校,投人到廣闊的自然、社會大環境中去。《我眼中的共享單車——有規矩才能騎得更遠》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在前期準備時要求孩子們去觀察和拍攝身邊的共享單車,利用這一社會資源去發現問題。回到學校之后,全班同學根據騎單車的經歷,以“共享單車”為主課題,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進行頭腦風暴,匯報他們發現的亮點和問題,匯集成本次實踐活動的子課題,最后選擇有價值有新意的問題作為研究子課題進行研究。
2.1.3 有利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基于自主學習理念的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提升了參與社會的深度和廣度,這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社會參與這一核心素養。《我眼中的共享單車——有規矩才能騎得更遠》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和服務社會,通過共享單車這一社會資源的使用和保護,來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提升規則意識,明確只有法律和道德雙輪驅動,共享單車才能行穩致遠;在共享經濟大潮之下,守好道德、規則底線,做文明中學生。
2.2 對教師指導的意義。基于自主學習理念的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教師必須走出書本、走出教室,指導學生開發社會實踐活動資源。在指導過程中,教師的課程意識得到提升,課程觀得以確立。
基于自主學習理念的綜合實踐活動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指導地位。學生面對豐富的校內外資源時,哪些資源對自己有用?哪些資源需要重新探尋?往往很茫然,造成資源多而無從著手。這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著手開發,但不能直接代替學生。教師是課程資源開發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也是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在活動中發展,不斷提高自己的指導地位。
2.3 對學校發展的意義。學校的發展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教師的發展為重點。基于自主學習理念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拓展了學校教育的空間,把學生和教師引向社會,搭建起了學校、社會、家庭之間的相互聯系。
2.3.1 基于自主學習理念的綜合實踐活動需要學校加強與社會的聯系。學校可以與社會相關部門建立實習實驗、參觀學習基地,聯合舉辦各種活動,或者請校外專家、學者到校內為學生作報告或講座,或者將學生帶到社區參加活動。
《我眼中的共享單車——有規矩才能騎得更遠》綜合社會實踐活動中就邀請了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來給全體初二學生做了《共享單車中的法律問題》專題報告。這就加強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系,擴展了學校教育空間。
2.3.2 基于自主學習理念的綜合實踐活動需要學校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家庭不僅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參與和支持者,家庭里的許多資源也是學校所缺少的。《我眼中的共享單車——有規矩才能騎得更遠》綜合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去騎單車,很多需要家長陪同一起,這就讓家長也加入教育的隊伍中來。同時,學生拍照、攝影等也可能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學生自發到學校周圍的太陽宮、芍藥居地鐵口附近進行志愿服務,不少家長也加入進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1 立足學校,重視資源內部開發。立足學校是指基于自主學習理念的綜合實踐活動要以校為本,充分挖掘學校現有的實踐活動資源,學校領導、教師要重視校內資源的開發,并指導教師和學生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學校實踐活動資源建設上。
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學校的各種資源是經過篩選并受到教師有效控制的,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例如,學校的各類書籍、報紙雜志、網絡信息資源都經過選擇和過濾,凡有害信息和資源都會被嚴格拒之校外。
《我眼中的共享單車——有規矩才能騎得更遠》這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就充分利用了校內的各種活動資源。本次實踐活動是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要形式,初二學生當時并沒有接觸過研究性學習,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之參與到這次活動中是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指導教師了解到,學校高中部設有專門課程《研究性學習》,可以為初中的研學課程提供參考。經過研討,指導老師對這份開題報告進行了修改,使之更符合初中學生認知水平和行為特點。
3.2 整合學校內部的教師資源。教師之間互相交流、溝通,實行同伴互助,實現資源共享。學校教師經過專業技能培訓,具有豐富的教育經驗和學校管理經驗,掌握課程開發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是懂得教育科學規律的專業人員,教師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在課程資源開發中的言語和行動”[4]。各個學科、各個部門的教師掌握著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源,如果能充分利用起來,將會大大有益于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展和能力的提升。
《我眼中的共享單車——有規矩才能騎得更遠》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師資源。這次活動成功借助了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組內教師、德育處、團委、藝術體操社、新聞中心的力量,齊心聚力才能辦好這次活動。一是同組老師商量對策。這個活動從策劃到實施,從主題確定到活動方案,同組老師都給予了大力的幫助。她們都是對教學充滿熱愛、深受學生喜愛的一線教師,對于什么的教學資源能夠調動學生主動性非常了解。二是通過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發布活動通知。這樣我們的活動可以被初一初二初三所有學生知曉。三是借助德育處、團委的力量。德育處主任幫助我們聯系了朝陽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給全體初二學生做了專題報告;團委書記為《拯救共享單車》志愿活動提供了人力和時間支持,并為活動做了動員。四是新聞中心為活動做宣傳。活動后期,我們初二道德與法治備課組、學校藝術體操社團聯合開展“微志愿:拯救共享單車,我們在行動”志愿活動,并請新聞中心進行了專門報道,提升了活動的影響力度。
3.3 挖掘學生內在力量。學生本身就擁有豐富的資源,他們主動提供和生成的資源,更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而“最能激發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的因素是學習興趣”[5]。《我眼中的共享單車——有規矩才能騎得更遠》綜合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就充分發揮了自身主動性,自主生成和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1)討論交流,生成子課題資源。學生根據騎單車的經歷,以“共享單車”為主課題,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提出各種問題,最后選擇有價值有新意的問題作為研究子課題進行研究。
(2)小組活動,生成活動資源。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感興趣的課題,同一課題的成為一組,并自主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并完成相關記錄表和活動手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利用并輸出了各類資源,包括影像資源、文本資源、人力資源、實踐活動資源、信息化資源。
第一組:共享單車的前世今生
任務:研究出共享單車是什么、傳動原理、發展歷程、各品牌單車的優缺點以及適應人群,解決共享單車的使用規則是什么。
第二組:共享單車也有“成長的煩惱”
任務:總結出違反共享單車的使用規則的種種現象,探析違反規則的原因。
第三組:共享單車有一道法律的“鎖”
任務:針對二組總結出的違反共享單車的使用規則的種種現象,具體說明其涉及的法律問題。
第四組:共享單車,有規矩才能騎得更遠
任務:針對共享單車使用中出現的不同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面向全體學生發出遵守規則、愛護共享單車的倡議書,開展拯救共享單車的志愿服務活動,制作宣傳片。
3.4 走進社區,把握資源外部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實踐的課程,本土資源更能激發學生自主性。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資源開發“原則上不遠離本土資源與經驗,根據本地區的自然環境、社會面貌、文化基礎等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6]。社區蘊含著豐富的實踐活動資源,比如實踐活動基地敬老院、圖書館、閱讀室等,以及社區的各界人士,都可以為我們所用。
《我眼中的共享單車——有規矩才能騎得更遠》綜合社會實踐活動中主要利用的社區資源有兩類:一是社區社會環境。我們學校人大附中朝陽學校位于朝陽區芍藥居、太陽宮一代,緊鄰芍藥居、太陽宮兩個地鐵口,周圍居民小區也比較多。為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推廣低碳、環保、健康的出行方式,我校初二道德與法治學科組和校團委、學校藝術體操社團聯合開展“微志愿:拯救共享單車,我們在行動”志愿活動。志愿者深入到學校周圍地鐵口、居民小區宣傳文明騎行、文明停放,進行隨手、隨時、隨地整理和清潔共享單車活動,用舉手之勞為市容市貌做貢獻,展現人朝學子的靚麗風采。二是社區人力資源。我們在周圍地鐵和居民小區開展志愿服務的過程中,不少周圍的居民也參與進來,其中還包括孩子們的家長。
3.5 面向社會,實現資源整體開發。現在的課程具有開放性、綜合性特點,這就決定了課程資源的開發也是面向社會的全方位的整體性開發。社會豐富的人文景觀、水利電力工程、場地空間及人力、財力等都可以作為課程資源開發的領域。這些社會資源要進入我們的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對象,就必須經過教師積極主動的開發。
《我眼中的共享單車——有規矩才能騎得更遠》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利用了網絡資源。比如在做關于共享單車的調查問卷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問卷星發布了《關于人朝初中學生共享單車使用情況的調查》調查問卷。這份問卷從編寫到發布,集中了學生的智慧。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利用問卷星發布問卷,更知道了如何編制有效問卷。其次,開發了高校資源。共享單車最先起源于北大,學生為探究其起源,專門跑到北大、人大去做采訪,調查共享單車如何興起、大學生對于共享單車的使用心得和發展看法,掌握了不少第一手資料。三是聯系了專家資源。本次活動邀請到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張宏偉檢察官,來給全體初二學生做關于共享單車的法律問題的專題報告。這拓展了學生視野,加深了學生對于共享單車使用規則的理性認識,更加堅定地依法文明使用共享單車。
實踐證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較好地訓練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評價能力,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讓我們乘著新課改的東風,組織好綜合實踐活動,還學生一片自主學習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