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關乎人們的身體健康,也關系著社會穩定,頻繁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會干擾社會秩序,妨礙食品行業發展,甚至影響國家形象。鑒于此,相關部門應充分意識到食品檢驗的重要性,從技術和管理方面進行深入創新,為食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保障。食品檢驗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要力求檢驗結果真實準確,嚴格控制檢驗過程中的主觀、客觀因素。
食品檢驗是指對食品質量進行研究和評定,一般以物理、化學技術及理論為基礎,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對食品原材料、制作過程、食品成品等進行嚴格管控與監測,確保生產環節與成品符合國家標準。基于食品檢驗內容分析,檢驗人員要按照相關方法,全面檢驗食品中的添加劑、有害物質等,由于檢驗過程易受各種因素影響,會出現檢驗誤差,需要檢驗人員通過對影響因素的分析與控制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檢驗機構存在的意義是向社會提供真實的食品相關數據,其中準確性是檢驗機構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關鍵。食品質量安全檢驗機構為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通常會將檢驗能力驗證作為一種常用手段[1]。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因此相關機構為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會提前進行質量檢驗。因此,食品檢驗在保證食品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雖然食品檢驗的方法、儀器設備水平等在不斷提升,但檢驗操作還需要工作人員執行,因此人為因素是影響檢驗準確性的關鍵因素,具體表現如下。①檢驗人員的技術水平。食品檢驗的每個環節都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檢驗人員需具備扎實的業務能力與豐富的工作經驗,如果對檢驗儀器設備的了解不夠深入,或對檢驗技術的掌握不足,將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真實性,使其不具備參考價值。②檢驗人員的職業素養。食品檢驗力求嚴謹、嚴格、科學和合理,這也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檢驗人員在食品檢測中不按照要求進行操作,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就得不到保障。
食品檢驗儀器、試劑都是影響結果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現代化儀器設備和先進技術在食品檢驗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不同類型的檢驗設備,其操作方式、檢驗精度等會存在差異,需要靈活進行選擇。在檢驗儀器設備使用期間,也會出現損耗,如果檢驗人員不了解儀器設備,忽視檢驗儀器的養護和檢修,那么檢驗得到的結果不具備參考價值。此外,食品檢測會用到很多不同類型的化學試劑,各類型試劑對存放環境的要求不同,部分試劑需保存在陰暗環境中,部分試劑要密封保存,否則就會發生變質,不利于檢驗工作的順利進行。
檢驗環境也是食品檢驗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一般會在實驗室內進行檢測,要注意控制溫度、濕度、氣壓等客觀條件,否則會給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帶來直接影響[2]。基于實際情況分析,多數人員并未形成檢驗、管理實驗室的習慣,不了解實驗室條件對食品檢驗的影響,態度不端正,無疑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結合以往經驗分析,食品檢驗方法直接影響著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究其原因為不同檢驗方法的檢驗原理有所差異,若選用不合理的檢測方法,會導致檢測結果存在誤差,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在食品檢驗過程中,樣品取樣是基礎性工作,同時也是影響結果的重要因素。取樣時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樣品,不可盲目、隨意取樣,要充分考慮到實驗室環境以及樣品對溫度、濕度的敏感性,做好管控工作,保證結果不出現偏差。有學者認為,樣品性能、樣品制備等是影響檢驗準確性的主要因素,取樣方法不當、樣品受污染、取樣環境不適宜等,都會造成檢驗結果出現偏差。例如,檢測樣品中黃曲霉毒素B1時,要在避光的環境下操作,主要是因為樣品一旦受到紫外線的照射,就會使黃曲霉毒素B1發生化學反應,影響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在食品樣品制備中,需要粉碎、分取處理,如果樣品制備不符合要求,也會導致檢驗結果出現誤差[3]。如醋、醬油等液體樣品要混勻,固體樣品要粉碎、研磨,才能保證檢驗樣品具有代表性。
檢驗人員是食品檢驗的核心人物,其工作能力、專業素養等關系著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要做好檢驗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其專業素養。規范人員的操作步驟,精確到細微之處,增加其理論知識,提高操作能力,每個崗位都由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明確劃分職責與具體工作內容。在日常培訓中,還要端正檢驗人員的工作態度,強化職業道德修養,明確食品檢驗準確性對人們身體健康的影響,提高工作責任感;引入復合型的檢驗人員,鼓勵通過各種渠道豐富人員的知識體系,提高專業技能,確保能勝任食品檢驗工作;為檢驗人員提供技能訓練的機會,包括能力測試、技能比賽等,鞏固操作技能,提升專業素養。
檢驗人員應熟悉各類試劑和儀器的特征、使用方法,基于食品檢驗的需求進行選擇,從而保證食品檢驗結果的真實性。實際工作中,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檢驗儀器。為保證檢驗儀器的精準度,推進食品檢驗工作順利開展,要求檢驗人員在選擇檢驗儀器時,優先選擇有自動校正功能的儀器;科學設定檢驗儀器的校正間隔,避免時間過短或過長影響工作進度[4];定期校準儀器,并在儀器使用前檢查精準度是否在允許范圍內;做好檢驗儀器的維護工作,如蒸餾裝置,要確保其氣密性不受影響。由于殘留雜質會影響檢驗結果,要求在正式檢驗前徹底清洗所用器皿。
(2)檢驗試劑。檢驗試劑的選用是否科學,將直接影響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對此在實際檢驗工作中,要科學選擇檢驗試劑。結合每個樣品的特征,選擇合適的化學試劑;結合試劑的特性,選擇合理的保存環境,如光敏試劑要避光保存,揮發性試劑要密封保存,對溫濕度敏感的試劑,要嚴格控制保存環境的溫濕度;定期檢查試劑保存期、性狀等,及時清除變質、過期的試劑。為進一步保證食品檢驗的準確性,還要結合相關要求進行溶液滴定。
食品檢驗實驗室的氣壓、溫濕度等因素會影響檢驗結果,也會導致食品變質,造成檢驗結果不真實。對此,需考慮各種樣品特征、檢驗方法等對檢驗環境的要求,特別是濕度、溫度等因素,確保食品、檢驗儀器和試劑等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如果檢驗樣品時所處環境條件不合理,勢必會影響檢驗精準性。對此,要嚴格控制、合理調整檢驗環境。例如,采用容量法進行食品理化檢驗時,要確保所處環境溫度在20 ℃左右。此外,還要嚴格控制檢驗環境的整潔度,進一步提高檢驗準確性。
食品檢驗所選用的方法對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有著直接影響。在食品檢驗過程中,檢驗人員要以國家標準為基準,根據食品的性狀、成分等特征,科學選擇檢驗方法[5]。對于乳制品的檢驗,檢驗人員可使用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檢測,以三聚氰胺為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檢測,其結果準確度高。
樣品采集是食品檢驗的基礎性工作,會對后續環節的順利進行產生一定的影響。為獲取更精確的檢驗數據,檢驗人員要充分意識到樣品采集的重要性,嚴格按照相應的流程開展工作,減少各方面的誤差,提升結果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在取樣過程中,要選擇有代表性的樣品,認真核對樣品生產日期、類別;保證采集環境溫度、濕度適宜,根據樣品的性質與類型,選擇合適的保存容器,避免其理化指標、微生物含量發生變化。固體樣品的制備,采用四分法對角采樣。
3.6.1 完善檢驗標準
規范的食品檢驗流程以及完善的食品檢驗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檢驗質量,確保食品安全。檢驗人員對于食品檢驗工作中的缺漏環節,要按相關流程補充。相關部門要完善檢驗制度,確保檢驗工作有據可依;加強對檢驗工作的監管,明確檢驗人員的職責,約束檢驗過程,防止檢驗人員操作不當導致檢驗誤差,切實維護食品檢驗的質量和安全性,為人們的生命健康、食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保障[6]。
3.6.2 保證“三真”
在食品檢驗工作中,檢驗人員應使用執法記錄儀對整個操作過程進行記錄;檢驗機構要在重點位置布設監控設備,保證樣品符合“三真”原則,即樣品真、檢驗真、數據真。在整個檢驗過程中,要重點突出抽、檢、處3個環節,做好樣品抽檢分離、質量提升、數字化轉型等工作,逐漸完善抽檢流程,從而提高抽檢工作的質量。
3.6.3 降低檢驗誤差
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是指檢驗值、實際值保持一致,通常情況下,將檢驗誤差作為檢驗準確性的衡量標準,誤差值越小,檢驗準確性越高。如果檢驗值、實際值之間存在很大的誤差,說明精準性較低。為獲得準確的檢驗結果,要盡可能降低誤差值。基于實際工作分析,可采用以下方法判斷檢驗誤差。①進行多次試驗對照。②用加標物檢驗回收率,并確保檢驗儀器、設備的精密度符合標準。③詳細比對不同的檢驗結果,找尋出現偏差的原因,采用有效措施改良,從而提高檢驗結果的精準度。
綜上所述,食品檢驗工作對食品行業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是提高食品安全性、推動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在食品檢驗工作中,檢驗人員的專業素養、檢驗儀器設備、試劑和環境等是影響檢驗準確性的常見因素,影響食品的安全性。為保證檢驗數據符合要求,需要檢驗機構和人員從多個維度著手,規范樣品采集工作,科學選用檢驗方法、儀器設備和試劑,提高檢驗人員的專業素養等,盡量減少各種因素對檢驗數據的影響,切實滿足食品檢驗工作的需要,為人們提供安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