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潔(整理)

《辭海》給普通人的定義是“才干能力位于中等的人”。蕓蕓眾生,普通是人生常態(tài)。但,當(dāng)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向自己的未來奔赴,就像水珠奔赴大海,便能成就無窮的能量。讓我們走進文學(xué)作品,看看它們對“普通人”的詮釋。

《普通人》
作者/梁曉聲
父親一生認真做人。認真做事。連當(dāng)群眾演員,也認真到可愛的程度。這大概首先與他愿意是分不開的。一個退了休的老建筑工人,忽然在攝影機前走來走去,肯定的是他的一份愉悅。人對自己極反感之事,想要認真也是認真不起來的。……我想——“認真”二字,之所以成為父親性格的主要特點,也許更因為他是一位建筑工人。幾乎一輩子都是一位建筑工人。而且是一位優(yōu)秀的獲得過無數(shù)次獎狀的建筑工人。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zhàn)斗。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當(dāng)然,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許一輩子就是個普通人,但他要做一個不平庸的人。在許許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應(yīng)該表現(xiàn)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來。

《平如美棠》
作者/饒平如
我……特地又到太平橋。……當(dāng)時的橋頭靠近東門城墻的地方有一座頗為高大的茶樓,周邊聚集著人流和商賈……而今人與樓俱往。然而抬眼望去,還能看見從姑山的形狀與印象中少年時所見全無二致。低頭看橋墩,橋墩也是舊時模樣,橋下旴江水也是這樣滾滾地來,被尖角劈開,再被卷入漩渦,最后淙淙流去,心下頓覺得安寧。山形依舊,流水澹澹,江月年年,星漢燦爛,原都不是為了要襯得人世無常的。

《馬橋詞典》
作者/韓少功
一個人的幼童期總是漫長的,一個人在動蕩時期、危險時期、痛苦時期所感受的時間也總是漫長的。毫無疑問,漫長是一種感受,出于人們特別敏感的神經(jīng),特別明晰的記憶,特別豐富的新知。在一些日子過得舒適而單調(diào)的人那里,在一天被一百天重復(fù)而一年被十年重復(fù)的生活里,我們則可以看到相反的情況:時間不是拉長了,不是放大和增容了,而是越來越匆促,越來越縮短,最后幾乎成了一個零,眨眼之際就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