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諾金
(蘇州市吳江區蘇州灣實驗初級中學,江蘇 蘇州 215200)
初中歷史教學只講授歷史知識是不夠的。要想讓歷史學習真正能夠起到讀史明智的作用,基礎條件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而這也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五個要素之一。縱觀初中歷史教學,唯物史觀的教育歷來受到重視,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對唯物史觀及其教學應當有什么樣的新理解,需要教師做出更多的探索。本文試著從三個方面簡述。
唯物史觀的概念是永恒的,而唯物史觀的內涵卻是處于不斷豐富之中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表示要用“唯物史觀”闡釋歷史的發展與變化,強調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對人類歷史的發展進行科學、正確的闡釋。相對于此前的表述而言,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意味著唯物史觀已經成為指導教師在課堂上闡釋歷史事件的唯一指導思想,不再強調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而是統一為唯物史觀,這實際上是概括程度更高的表述。作為五大核心素養之一的唯物史觀,是學生認識和解釋歷史的科學歷史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唯物史觀為統領,加強學生對歷史整體的把握,認清歷史發展大勢。由此也可以認為,唯物史觀已經成為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指向,這也就意味著初中歷史教學在教材理解之初,就要重視唯物史觀的指導作用。
例如,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教學中,從“電的應用”到“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再到“化學工業和新材料”等,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或者學生可能更加重視的是這些工業技術的具體表現形式及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等。無論是電的應用,還是新的交通工具的發明,學生都能夠從中發現應用之初的種種“幼稚”表現,到成熟應用之后巨大的價值,因而也能認識到任何一項發明都會經歷從粗糙到精細、從笨拙到精巧的過程。但如果想要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這樣的教學仍然是不夠的,因為唯物史觀之于學生,應當是學生能夠用以分析歷史事件的理念,當學生帶著唯物史觀能夠分析出不同歷史時期的類似歷史事件背后的發展脈絡時,才意味著其唯物史觀真正形成,而這正是初中歷史教學所必須堅持的唯物史觀導向。
因此,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教學中,從“電的應用”到“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再到“化學工業和新材料”等,要讓學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認識到這些事物發展背后的規律,這樣才更容易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歷史的價值。
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唯物史觀是第一素養要素,也是其他核心素養要素培育的基礎。當初中歷史教學確立了核心素養培育目標,并努力在唯物史觀基礎上生成其他素養要素時,初中歷史的教與學就面臨著新的選擇。總的來說,要求理解唯物史觀是科學的歷史觀;能夠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發展的總趨勢;能夠將唯物史觀運用于歷史的學習與探究中,并將唯物史觀作為認識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指導思想。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教學中,筆者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增設了一個讓學生探究歷史脈絡的環節,即學生認識電的應用本身有一個漸進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電的發現和發明,電動機的發明,電的初步應用到大規模應用等歷史知識;讓學生認識到內燃機的發明是對蒸汽機的革命,內燃機的發明對工業生產、交通帶來巨大變化,而這個變化又是從最初的、最笨拙的發明開始的——最初的汽車并不具有實用功能,在經歷了德國、美國等工程師的不斷改良之后,具有實用性的汽車才逐漸被人們接受。
這樣的一個歷史事件發展的過程,使得學生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人們會不懈地推進電的普遍性應用呢?為什么人們發現最初的汽車那么笨拙,還要堅持不懈地改進呢?
學生的問題就是教學的動力,這個時候教師應當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唯物史觀的機會。筆者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努力讓學生認識到,人們不懈研究的動力其實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堅信自己研究對象的價值——愛迪生堅信電總會得到大規模的應用,所以他不怕上千次的失敗而不斷地改進電燈;戴姆勒、本茨堅信汽車最終會替代人力車、畜力車或蒸汽機車,所以他們不斷地改進汽車,打造了汽車中的頂尖品牌。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工業的飛速發展,人們需要更強大的動力與效率更高的機器。
這樣的觀點其實就是一種唯物史觀,它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分析問題,從而在分析過程中強化觀點,于是唯物史觀的培養也就更具效果。
唯物史觀是面向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認識。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對象應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是辯證唯物主義在社會領域中的推廣和運用。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三觀”培養的重要階段,教師應擺脫機械講授歷史事件甚至是歷史故事的舊習,真正從培養學生唯物史觀的角度組織實施歷史教學,這是指向學生認識進而培育唯物史觀的正確思路。
重視學生的認識,就是重視學生認識歷史事件的態度,重視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時的價值取向。提供豐富的事例供學生分析,在歷史事例分析的過程中尋找歷史發展的脈絡與邏輯,實際上是唯物史觀培養的一個重要原則。基于教材內容的表述,教師根據教材的編寫思想并從權威的歷史書籍中尋找更多、更詳細的內容,豐富學生的認知,促進學生的思考,極大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愿望。有了這個基礎,學生在形成唯物史觀的過程中,思路會更加清晰,所形成的認識也不會偏離唯物主義軌道。因此,這樣的思路應當是培養唯物史觀的正確思路。
學生的認識發展,實際上就是唯物史觀的培養過程,尤其是面向初中學生的教學,重視學生的認識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發展的重要階段,基于唯物史觀進行歷史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中,生成看待事物的科學觀點,這有利于學生積累正確的歷史知識,有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歷史學習方法,也有利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