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尚敏
(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第八小學 貴州 黔西 551500)
思維能夠絕對一個學生學習的上限,在數學課堂上,數學知識點的難度一般都比較困難,課堂上大多數學生都會因為數學知識點的抽象性而導致理解上的困難,從而影響了自己的學習信心。在思維能力的培養下,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會有更加清晰地學習思路,同時,也會掌握更加有效的學習方式,在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時,教師要先對影響教學的因素進行研究,并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狀態創新出適當的教學方法,能夠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高效地進行學習,在學習時逐漸地促進自身的思維能力。
1.1 有助于數學問題的思考。數學課堂上會頻繁地出現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到充分地利用,它就可以變成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不僅能夠讓學生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夠使知識實踐落實到課堂中。通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思考問題時就會擁有更加清晰的思路,從而在課堂上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以此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思維能力的提高就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思考問題,實現高效地學習。
1.2 有助于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小學階段中,這一階段更多的是一種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因為小學是學生成長和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這個過程中是奠定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而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上通過各種新穎、高效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受到自己學習質量的逐漸提高,他們在課堂上會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養成了更加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此促進自身學習能力的培養。[1]
1.3 有助于學生信心的激發。在小學階段中,這個階段的學生并不具備完善的自主學習能力,客觀的因素能夠很明顯的影響到學生學習效率,尤其是學生自身的學習信心,它就可以明顯地影響到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狀態,所以,教師就需要加強學生學習信心的激發。在思維能力的培養下,小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會變得更加快捷,同時,也會積累到更加豐富的數學知識點,以此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中,以促進數學學科的發展。
2.1 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數學知識點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它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在學習時需要學生具有相應的數學抽象思維能力,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這一階段處于學生學習能力成長的關鍵時期,并不具備完善的抽象意識,這也就導致課堂上學生在理解知識點時出現問題,進而影響了數學課堂的教學。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積極地創新教學模式,盡可能的降低數學知識點的抽象程度,以此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
2.2 教學方式的枯燥性。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雖然素質教育已經逐漸得到了推廣,但仍有部分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將學生學習成績作為教育的重點,這也就導致課堂上教學方法的單一,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枯燥的學習氛圍,進而抑制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針對這一問題來說,教師需要積極的對課堂氛圍進行調解,能夠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使學生感受到課堂上的新穎性和活躍性,以此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
2.3 學生學習興趣低下。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學習動力起絕對性作用,對于一個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于一些新穎、有趣的事物存在著天生的吸引力,會不自覺地融入進去。而在當前數學教育背景下,大多數學生感受不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這也就導致學生自身學習興趣的低下,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在這個背景下,教師就需要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進行重點的研究,從而實現高效地教學。
在教育的發展下,越來越多的教學理念呈現在教師面前,這也意味著教師教學需要得到及時的轉變,以實現科學、高效的教學。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來說,首先就需要及時去創新教學方法,并通過具體知識點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實踐,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融入到課堂中,能夠在思考問題時找到合理的思路,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思維能力的養成。[2]
3.1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在數學課堂上,通過問題進行思考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它既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所以,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根據一個具體的知識點去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在問題下進行積極的探究思考,從而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收獲到豐富的知識點,以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教學“小數加法”這個知識點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整數加法”進行推導,并以此設計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開展探究,實現更加高效地學習。例如,這時可先提出問題:計算,通過這道例題將進位加法知識給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正確的計算并鞏固對進位加法的理解。接著,教師就繼續提出小數的加法運算例題,如:計算,在課堂上,教師就可提出這個問題:“小數點所帶來的影響是什么?相比于整數加法來說,小數加法該如何注意小數點的運用?”在這個問題下,并結合實際例題,學生在課堂上就會積極的探究,從而實現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提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既能夠使課堂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同時,它也可以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充分的練習,以此實現更加高效地學習。
3.2 創設情境,調解課堂枯燥氛圍。在一般情況下,數學課堂上的氛圍都比較枯燥,大多數學生無法真正地融入到課堂中,從而影響了數學思維的培養。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就可以通過具體的知識點進行研究,通過創設出相應的教學情境,將知識點利用情境引入出來,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融入到課堂中,以此實現高效地學習。同時,情境的設計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效率的提高,以此實現數學思維的培養。
比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這一節知識點時,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對圓柱的認知,教師節可通過實際情境的創建,利用學具去開展教學方式,在對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進行實際推導和應用,從而實現學習氛圍的活躍,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例如,對于圓柱表面積計算公式來說,首先可以得到圓柱是由上下底面和一個側面的組成,它的表面積也就是三個面的面積之和,較難理解的就是側面積的計算,因此,就可通過教學前圈的設計來引導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同時,調整課堂上的氛圍。教師利用紙張設計一個圓柱作為學具,然后沿圓柱側面垂直剪開,可以發現圓柱的側面變成了一個矩形,接著,轎車就可引導學生去利用矩形面積公式去計算,以此使學生學習更加高效,并鍛煉了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
3.3 合作學習,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對于一個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科的知識點在學習時會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就會導致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分散,抑制了學生學習效率的培養。因此,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時,教師就需要對數學知識難度的降低進行研究,通過合作學習、師生討論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使學生對復雜程度較高的知識點進行積極的討論,以此實現高效地學習,從而促進數學思維的提高。
比如,在教學“分數加減法運算”這個知識點時,分數運算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為當分數的分母不同時,需要學生先對其進行通分,轉化為分母相同的分數,然后再進行加減法運算,這種復雜的過程就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學習難度,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時,就需先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去降低難度,以促進學生學習質量。例如,教師先提出這道例題:“”,然后引導學生先對其進行通分運算,將兩個分數轉化為分母相同的式子,接著,再利用分數加減法運算法則去開展計算,運算過程為:“”。最后,在引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對分數加減法運算的思路和過程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構建出一個知識框架,以鍛煉學生的課堂學習思維,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3.4 任務導學,明確學生學習方向。很多小學生在課堂上都會出現一種現象,這個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它就是學生學習方向的模糊。在課堂上因為學生找不到學習的重點,從而就無法集中精力解決重點問題,進而抑制了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就需要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通過任務導學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將學習重點以任務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明確自身學習方向,以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比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這一知識點時,為了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方向,同時,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教師就可以設計出學習任務,讓學生借助學習任務來明確課堂學習方向,從而提高學生能力。例如,對于這節課來說,教師可以設計出這個任務:“利用方格紙去推理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在方格紙中,利用長方形面積公式去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根據方格紙中多邊形的形狀,可以直接觀察到長方形面積公式為,A和b分別代表長和寬,在對比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時,當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一致時,同時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的底邊長相等時,就可觀察到兩者的面積也是相等的,因此,學生就可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為,a和h分別表示底和高。
3.5 數學建模,減小知識抽象程度。數學知識點具有較高的抽象性,這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學時就需要對這一方面進行積極的研究,及時轉變教學方法,以降低知識抽象程度,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數學建模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和做題思路,學生在應用時能夠進一步的激發自己的學習思維,因為它需要學生去構建一個數學模型,并依據數學模型進行思考學習,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探究意識,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比如,在教學“植樹問題”這個知識點時,植樹問題是小學數學應用題的??碱}型,它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時,教師可以通過數學建模這種方式進行教學,以降低應用題的抽象程度,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例如,針對這個問題:“在一條100米的小道內,每隔五米種一棵樹,在兩端都種的前提下,可以種多少棵樹?”在解決這個問題前,教師可先提出一個數學模型:“樹的數量=間隔數+1”,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數學模型去思考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獲取到豐富的知識點,以激發學生學習信心并鍛煉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
3.6 以生為本,激發學生學習信心。在新課程的發展下,以生為本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理念,通過以生為本的理念,學生會逐漸地成為課堂的主體地位,并且,在自主學習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信心都會得到相應的激發,以此實現數學思維的培養。所以,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以生為本的方式開展教學,引導學生根據知識點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逐漸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實現高效地教學。
比如,在教學“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時,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中,教師可以先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利用以生為本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學習地位,從而更加主動地融入到課堂中。如,在這個問題下:“籠子里有雞和兔若干只,其中,一共有50個頭,160只腳,問:雞和兔各有多少只?”在這道題中,教師就可先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將以生為本的理念充分融入到課堂中,并且與學生適當的提示以降低學習難度。例如,將“假設法”這個思想滲透到課堂中,使學生用假設法找到學習的思路,以此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探究里面,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鍛煉,實現課堂的高效教學。
4.1 注意滲透課堂趣味元素。當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課堂的樂趣時,就會積極自主的融入進去,更加配合教師所開展的教學工作,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學生興趣的激發作為重點,通過趣味元素的滲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加積極的融入到課堂中,對相應的數學問題進行積極的研究,以此間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實現高效地教學。
4.2 注意發揮學生自主學習。隨著新課程的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教學的重點,它是指在課堂上要盡可能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因為只有當學生真正運用過知識點時,才能做到深層次的理解。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就需要進一步的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任務導學、設計問題等方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向的清晰,在通過相應的提示去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激發學生學習思維能力。
4.3 注意課堂教學靈活發展。教學本就是一個靈活的過程,只有根據適當的教學氛圍和具體的知識內容,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做到高效的教學,對于數學學科來說更是如此,因為數學知識點具有較大的邏輯抽象性,如果不注重教學的靈活性,就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就需要注意教學的靈活性創新,積極地創新教學方法,以此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總而言之,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能夠很明顯的影響到學生學習效率,因為數學知識點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學生不具備相應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上就會導致學習效率的低下。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就需要重視起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通過創新出新穎的教學理念去開展教學,對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課堂教學狀態進行研究,設計出更加高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主動地融入到課堂中,實現更加高效、自主地學習,及時對知識點進行思考和實踐,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以落實新課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