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達
(中鐵二十三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地下水的治理是地鐵建設中的重難點內容,在地鐵暗挖隧道工程中,常采用深孔注漿施工技術,其特點在于可有效止水,減小現場地下水對施工的影響,營造安全的暗挖隧道施工環境。實踐表明,深孔注漿施工技術在改善施工條件、保證施工質量等方面均有突出的優勢,是地鐵暗挖隧道工程中的重要技術形式,有必要加強技術探討,把握應用要點,以便充分發揮該技術的優勢。
TGRM是基于特殊注漿材料進行注漿的工藝形式,被廣泛應用于地下注漿施工中,例如,城市隧道下穿道路、管線等工程。隧道開挖具有一定的破壞性,加上城市已建設的設施類型豐富、數量多,開挖可能對道路和管線造成影響,需采取控制措施,以免既有設施異常下沉,在此施工要求下,可采用TGRM水泥基特種灌漿料,用于維持地表的穩定性,規避異常狀況。TGRM水泥基特種灌漿料兼具以下多項優勢:
1)耐久性:以無機的硫鋁酸鹽水泥為主要成分,按比例摻入多類特種外加劑,拌制后的漿液可取得突出的加固效果,通常可滿足工程10年的使用壽命要求。
2)早強性:按照1∶1的水灰比制備漿液后,2 h的強度可提升至2 MPa,24 h超10 MPa,注漿后可在短時間內顯現出效果,得益于材料的早強特性,中途無須等待過長的時間即可安排開挖作業,提高了施工效率。
3)微膨脹性:以注入地層固化施工為例,漿液產生的漿塊有1%~2%的膨脹率,通過此類漿液的應用,可填補因土體擾動而引起的地表下沉,有利于維持地表穩定性。
4)抗分散性:漿液制備時摻入適量的絮凝劑,使漿液具有抗分散性,優勢在于抵御地下水對漿液的沖擊,以免漿液被沖散。由于漿液具有抗分散性,可有效控制注漿范圍,減少不必要的漿液浪費量,并且在地下水流動較強的區域具有更突出的應用效果[1]。
某軌道交通工程,雙線全長1 338 m,其中,某區段為上軟下硬地層,拱頂穿越富水砂礫層和中砂層;掌子面以富水砂層居多,區間多次近距離穿越所在城市的重要建(構)筑物,施工的擾動性較強,可能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干擾,因此,加強防控至關重要。中砂層、砂礫層以石英質為主,級配良好,分選性差,在動水作用下可能發生軟化,缺乏足夠的自穩能力,嚴重時有坍塌的可能。
1)現場勘察結果顯示,在左線拱頂周邊有雨水箱涵,此設施建設年代久遠,由于雨水的沖刷作用,導致底部的砂墊層受損,顯現出大量的水囊、空洞。此外,箱涵常年水量較多,是隧道水源的重要補給形式,在高水量的狀態下,極易威脅隧道的施工安全。
2)隧道周邊分布居民區,且以高密度的高層建筑居多,此條件下難以開展地面降水工作,為滿足工程對水處理的要求,需采取超前注漿止水、洞內引排的方法。
3)隧道斜穿越φ500 mm次高壓燃氣管,為保證該燃氣管的正常使用,必須加強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小沉降量。
1)梳理施工條件。加強現場勘察,確定施工范圍內的地質條件和水文條件,同時關注周邊的建設狀況,例如,已建設的建(構)筑物和管線,把握好隧道施工與周邊設施的位置關系;關注工程在工期和造價兩方面的要求,以便合理規劃注漿作業。
2)漿液注入方法的選擇。根據現場地層條件采取合適的漿液注入方法:中粗砂層以滲透擴散的方法為宜,材料選用超細水泥-水玻璃雙液漿;動水粉細砂層溶洞以劈裂擴散的方法為宜,漿液選用6種共混材料;斷層破碎帶以裂隙填充的方法為宜,材料選用普通水泥-水玻璃雙液漿;粉細砂層局部空洞的處理則以擠壓填充的方法為宜,材料選用普通水泥單液漿。
5.2.1 基礎參數
1)凝膠時間:根據材料的類型而定,單液漿不超過8 h,雙液漿30 s~3 min。
2)單孔單段注漿量:結合工程參數,借助相關公式計算而得。
3)分段長度:以前進式分段注漿的方法為例,每段不超過5 m。
4)注漿終壓:水壓穩定在0.2~0.4 MPa。
5)注漿速度:根據地質條件動態控制,砂層、粉質黏性土20~40 L/min;斷層破碎帶60~120 L/min;砂礫石40~60 L/min。
各項注漿參數的合理設定是取得良好注漿效果的重要前提,需要以現場試驗的方法確定,并結合施工條件靈活優化,保證注漿參數的可行性。在本工程中,主要考慮的是現場砂層和粉質黏土層,確定適宜的注漿參數,具體見表1。
5.2.2 深孔注漿工藝
以前進式分段的方式注漿,基本流程為:在指定點位用水平地質鉆機鉆孔,然后將配套的孔口管安裝至孔內,以分段的方法有序向前鉆注施工,最終完成整個深孔注漿作業。單個循環進尺為2~3 m,鉆孔到位后先將鉆桿退出,再完成法蘭盤和注漿管的安裝作業,注漿后,加強對漿液狀態的觀察,若其凝固則拆除法蘭盤,再按照前述提及的流程鉆孔,重復作業,直至鉆進深度達到要求為止。
5.2.3 注漿設備
ZDK-5水平工程地質分體式液壓鉆機,此設備的靈活性較強,可根據現場施工條件適當傾斜和偏移角度,以便高效注漿。
5.3.1 注漿范圍的設定
每循環施作長度12 m,開挖量10 m,剩余2 m暫不做開挖處理,作為下一循環的止漿巖盤。
5.3.2 鉆孔、注漿
鉆孔前,以噴射混凝土的方法封閉掌子面,形成穩定的止漿墻,避免注漿期間出現漏漿現象。鉆孔和注漿的作業要點如下。
1)鉆進成孔:以設計圖紙為準,確定孔口的具體位置,做好標記。孔位偏差≤20 mm,鉆孔角度偏差≤1°。鉆孔前做好技術交底,使司鉆人員掌握作業要求和具體方法,以便后續順利鉆孔。嚴格控制鉆桿深度,以慢速的狀態鉆進,保證鉆進深度的合理性[2]。鉆孔期間加強觀察,若有大量溢水的現象,暫停鉆進,查明原因,制定可行的處理方法,待現場異常狀況得到處理后,方可恢復鉆進。
2)提升鉆桿:以勻速的狀態提升鉆桿,每次回退量≤20 cm;鉆桿在鉆進期間附著一定量的渣土,因此,回退出孔后及時清理鉆桿,以便后續繼續投入使用。
3)漿液配制:以試驗確定的配合比為準,精準稱量各類質量達標的原材料,充分拌和,得到滿足注漿要求的漿液。為充分發揮出漿液的性能優勢,盡可能隨拌隨用。
4)正式注漿:注漿壓力0.15~0.75 MPa,具體根據現場情況靈活調節,同時注漿作業人員加強對每孔注漿量、注漿壓力等參數的控制。若注漿時出現注漿壓力異常波動(升高或降低)的情況,暫停注漿,分析原因,采取調節注漿參數、移位等相關處理方法,待現場恢復正常施工狀態后,方可繼續注漿。
5.4.1 冒漿
注漿時,現場作業人員加強對地表和相鄰管線的觀察,判斷隨著注漿進程的推進地層是否存在異常變化。例如,遇局部冒漿現象時,及時對該處做堵塞處理,以免漿液繼續冒出,必要時調整為間歇注漿的方法,使漿液被有效注入地層內。
5.4.2 注漿壓力異常波動
注漿壓力是注漿過程中的重點控制指標,若該值異常偏高或偏低均會影響注漿效果。注漿壓力偏高時,可能是管路堵塞所致,需及時檢查管路,若有堵塞則予以疏通;注漿壓力偏低時,可能是管路漏漿所致,需要及時修復,使管路恢復嚴密狀態。注漿期間動態控制注漿壓力,注漿接近尾聲時,終壓不可超過設定值。
5.4.3 凝膠時間變化
凝膠時間主要以現場加固土體的特性為參考合理調整。地層含水量偏高時,由于水的干擾,注入的漿液可能被稀釋,因此,需縮短凝膠時間;地層含水量偏低時,可適當延長凝膠時間,以保證漿液有足夠的擴散范圍,實現對特定區域的加固處理。凝膠時間的調節主要以原材料比例優化的途徑實現,根據規律,在水泥漿比例較高時漿液的凝膠時間相對較短。
5.4.4 注漿量調整
為控制地層的注漿量,宜采取隔孔注入的方法,避免相鄰注漿孔彼此造成影響,且后注孔的漿液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先注孔,使各孔的漿液均具有飽滿性,進而全面加固土體。
深孔注漿結束后,以鉆芯取樣的方法測定抗壓強度,只有在實測強度達到1.5 MPa后方可安排隧道開挖作業,否則需補注漿并再次檢驗,直至檢測結果滿足要求為止。
在本工程的施工中,對注漿后的施工情況做了全面的檢查,掌子面未見滲漏水現象,現場土體經過加固后其強度大幅提高,可避免原始狀態下軟弱、承載力不足的問題。在TGRM注漿的方式下,順利通過填石層、富水砂層,也安全通過水塔、次高壓燃氣管等既有設施,現場施工狀態良好,無安全事故,保證了既有設施的正常使用,總體來看,施工安全性較好、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滿足要求,具有突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地下水的治理是地鐵安全隧道工程中的重點內容,在此方面,深孔注漿施工技術具有代表性,通過該項技術的合理應用,可有效加固土體,減小地下水對現場施工的不良影響。經過本文有關于工程實例的分析,提出深孔注漿施工技術的具體應用要點。現場檢驗結果表明該項施工技術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