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國家能源泰安熱電有限公司
山東電網通過六回1000 千伏線路、四回500 千伏線路,以及三回直流通道承接來自華北、東北以及西北電網的外電送入,接納外電能力達3100 萬千瓦,占全網最高用電負荷的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受端電網,也是國內新能源裝機最大的省級電網。2021 年“外電入魯”年度送電量為1200 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6.2%。
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山東電網 220 千伏及以上系統共有變電站 582 座。其中500 千伏及以上系統共有變電站 65 座;220 千伏系統共有變電站 517 座。而直調電廠的數量達到了68 座、機組的總數量高達210 臺,裝機總容量 7419.0 萬千瓦。其中直調公用電廠52 座、機組 171 臺,裝機容量 6562.0 萬千瓦;直調自備電廠16 座、機組39 臺,裝機容量857.0 萬千瓦。在上述多種裝置中,30 萬千瓦及以上機組是當前山東電網經常使用的主力裝置機型,共計131 臺,裝機容量 6155.0 萬千瓦,占到總裝機容量的82.96%。而單機容量最大的機組為海陽核電兩臺125 萬千瓦機組。風電場227 座,機組 9826 臺,裝機總容量1976.98 萬千瓦,光伏裝機容量3714.53 萬千瓦。
隨著《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 號)的頒布,進一步促進了當前山東省電力市場的改革與升級轉型,預示著新一輪電力市場化改革正在開始。2017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南方(以廣東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東、福建、四川、甘肅等8 個地區作為第一批電力現貨市場試點。2019 年6 月山東電力現貨市場啟動模擬試運行,2021 年12 月開啟長周期連續結算試運行,截至2022 年7月底,山東連續不間斷結算試運行已經滿8 個月。
山東電力現貨電能量市場由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和零售市場組成,與輔助服務市場協調出清。中長期市場發揮“壓艙石”作用,用于穩定市場預期,規避現貨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現貨市場發揮發現分時價格信號作用,引導市場主體簽訂基于分時價格信號的中長期合同;零售市場由售電公司和電力用戶簽訂合同,售電公司根據從中長期市場和現貨市場購電價格,向電力用戶傳導價格信號,引導用戶削峰填谷、錯峰用電;輔助服務市場實現發用兩側為電網運行提供調頻等輔助服務,向提供輔助服務的市場主體提供補償,相關費用由市場主體根據“誰受益、誰分攤”的原則分攤。
(1)當前在山東電力現貨市場中,已經出臺了相應關于燃煤發電機組容量的具體電價補償機制,可以對火電企業及時進行補償,有效穩定了現貨市場價格、保證發電容量充足。
(2)同時,在電力現貨市場模式下也實施了電力的零售市場的試運行,實現了零售市場和批發市場的有序銜接、電力價格信號的有效傳導。
(3)創新構建事前、事后市場力監測機制,保障了市場主體公平競爭。
(1)調度模式變化。非現貨模式下火電企業按電量計劃發電,機組啟停由電力調度機構統一安排。現貨模式下火電企業實現一定程度的自調度,可以根據電力供需變化決定機組啟停。
(2)盈利模式變化。非現貨模式下火電企業中長期合同電價穩定,年度收益基本確定。現貨模式下金融性中長期合同、日前與日內偏差結算、容量電費、深度調峰偏差套利、啟動費用、調頻服務費用等都增加了火電企業的盈利點。
(3)機組非停、降出力損失增大。非現貨模式下火電企業只要完成年度電量計劃,機組非停、降出力對收入影響不大。現貨模式下機組非停、降出力不僅影響容量電費收入,還影響機組搶發高價電的能力。
(4)機組靈活性對收益影響較大。現貨模式下機組實際發電量與中長期合約實時進行偏差結算,中午低谷時段機組普遍深度調峰,無法兌付中長期合約電量,需要按照現貨價格購電兌付中長期合約電量,機組靈活性改造可以顯著提升機組在現貨期間的電費收入。
(5)機組爬坡能力影響現貨收益。現貨模式下電量附帶時間價值,時間不同、電量價值不同,高峰時段發電負荷需求高、電價高,機組爬坡能力低會影響機組高負荷時段高價電量占比,嚴重影響機組的結算均價。
(1)現貨模式下,用電量、電價等,是由多種因素所決定的,其中包括了實際市場中的需求量、電網結構類型、電力價格以及對手影響等多種因素。同時,在電力現貨市場中,時間標準更加細致化、微小化,包括了中長期市場交易,日前、日內和實時市場以及輔助服務市場交易等,可以交易的類型數量較多,業務范圍也在逐步擴大,業務量也在飛速增加,電量、電價不確定性大大增加,火電企業的營收和利潤不明確。
(2)當前火電企業主要的經營成本中,有70%都來自燃料成本,燃料的價格變化直接影響著火電成本。但是根據電力調度機構提出的保證供應安全的要求,需要火電企業保證電力的庫存,從而能夠應對一些突發狀況,然而保證電力的高庫存,需要企業更多的資金和應對更大的自然風險、熱量損失等問題,如何妥善處理好火電企業自身的發電成本和電力現貨報價之間的關系,是當前火電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3)現貨模式下,火電企業的發電量、電價的組成結構出現了非常大的改變,已經不再適用傳統的電價市場規則。而是電量、電價結構完善是在每一個小時進行結算,從而形成相應的結算單,在每個月的月末進行清算處理。隨著電力現貨市場的推進,進一步增加了數據量和業務量,進而需要借助相應的信息化系統快速、準確、高速地對各個數據信息進行收集、整合以及分析,給火電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帶來挑戰。
(4)現貨模式下,火電企業發電量完成的不確定性、度電收益的不確定性,導致財務盈虧預算比較困難。火電企業需要參照變動成本報價以確保有邊際效益,需要降低固定成本以爭取固定成本補償大于固定成本,實現企業有利潤不虧損,而當前火電企業并沒有建立起成本與電價之間的聯動預算機制。
(5)對供熱市場可靠供應的沖擊。現貨模式下供暖季僅保證供熱機組的最低技術出力,最低技術出力以上部分根據機組報價出清負荷,供熱機組的運行方式和發電負荷保證較為困難,而新能源大發時段供熱的可靠性和品質也難以保證。
(1)市場監管的過度干預。受政府限價的政策影響,現貨價格上行空間受到限制,現貨出清價格頻繁觸發監管限值,進而使得電力現貨市場不能準確了解在實際銷售中電力的具體價格范圍,發電成本難以向用戶側傳導。
(2)不平衡資金分攤不合理。輔助服務市場機制還不健全,調頻市場補償不到位,輔助服務費用均由發電企業分攤,尚未傳導至用戶側。山東電力現貨市場雙軌制運行產生的優發優購不平衡資金和日前實時預測偏差等不平衡費用主要由火電企業承擔。
(3)新能源消納與電網調峰矛盾凸顯。新能源企業的快速發展,為山東電力現貨市場帶來了較高的消納成本,火電機組被迫頻繁啟停進行深度調峰,春秋季火電機組經常出現日內啟停情況,對火電機組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極大的考驗。
(1)火電企業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建立起相應的市場化的營銷體系,進一步限制了火電企業中電力市場的開發、交易管理、風險管控、營銷等各個分體系的建立進度。雖然有市場營銷崗位,但是所起到的作用過于微小,營銷人員的數量較少,無法滿足在實際現貨交易市場中的工作量,梯隊建設和人才保護不夠,無法適應當前山東電力現貨市場的要求。
(2)信息化水平嚴重不足。現貨模式下的山東電力市場正在走向流程化、標準化和信息化,對海量的數據分析需要信息化手段提升效率。各類模型、數據分析目前仍靠人工Excel支撐,應及早將電力現貨智慧決策系統應用到現貨交易實戰中并不斷完善,可以將交易人員從重復性的數據整理和維護中解放出來,從而在系統性分析和策略制定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緊密跟蹤國家和山東省的電改政策,深入研究電力現貨市場交易規則,分析對火電企業產生的影響,超前制定應對措施。并及時建立起相應的市場經營機制,促進市場的穩定運行。同時,還可以建立起相應的激勵制度,積極鼓勵市場中各個電力企業的參與度,增強參與市場的主動性,進一步確立市場化體制機制。此外,火電企業還需要根據當前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能源發展趨勢、區域內電網架構,以及電力的實際供需情況、規則等各個方面的要素,并融合自身企業在發展中的實際能力來設計出符合自身企業的戰略經營任務和目標,科學合理地處理電量和電價之間的關系,爭取實現經營目標最大化。
現貨模式下,火電企業收益主要由中長期合約收益、現貨電能量交易收益和容量成本補償三部分組成,火電企業要結合山東區域政策和企業實際,研究制定現貨交易措施,提前部署交易方案和策略,從而實現對電力交易市場策略的改進與完善。可以根據當前系統中的邊界條件,結合火電企業自身中發電機組的運行情況和能源消耗成本,在保證經營周期內收益基礎上來開展電力現貨的交易。
山東電力市場中,開展中長期市場和現貨市場的主要目的是保證中長期的經濟效益,降低風險力度,從而可以對電力現貨價格進行調整。在當前電力現貨市場中,風險系數較大,而可以使用降低風險的方法較少,通常只能是借助簽約相應的電力合約來減低現貨交易的風險。但是所簽訂的合同中,事前約定的電量、價格等都會對火電企業的經濟效益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現貨交易需要交易員有敏銳的洞察力、快速捕捉市場機會的能力,做好現貨交易人才的儲備和培養是現貨交易的基礎。火電企業必須積極建立起現貨交易的團隊,培養“多面手”式的復合型人才,從而來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此外,還需要為現貨交易的工作人員提供參與培訓的機會,定期邀請一些專家來為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最終來提高現貨交易人員的業務能力水平。
現貨交易工作強度高、技術含量高,需要交易員高度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長遠來看,火電企業應建立與現貨交易相適應的激勵機制,充分激發交易員的主動性。
其中火電企業需要加大對市場需求的考察力度,能夠及時準確了解市場需求量,電網運行中的相關信息,國家發布的相關政策以及其他企業的發電量等信息,通過綜合分析這些因素來做出相對應的應對措施。在此過程中,活動期間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積極搭建相應的信息系統,從而能夠借助計算機設備、互聯網等技術來整合當前現有的各種資源信息。
現貨市場中加強機組維護、提高機組健康水平,確保機組發電能力是火電企業在電力現貨市場增收的基礎,機組非停、降出力都將嚴重影響現貨收益。
現貨市場中加強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和深調能力,一方面可以保證風力發電機組的運行方式穩定,另一方面還可以保證現貨價格低時獲得低價時段偏差結算套利,提高現貨收益。
現貨市場中火電機組收益模式發生根本變化,經營風險增大,需要充分利用負荷預測、價格,隨時啟停機組,做好日內啟停調峰創收;提高機組AGC 性能,增加輔助服務收入;快速跟蹤調度指令,及時響應負荷變化,搶發高價電;平衡供熱與停機套利,隨時做好停機套利的準備。
在當前山東現貨市場中,各個火電企業之間競爭的因素主要是自身企業中各臺機組所消耗的成本費用。當機組的運行成分較低,并且不成為邊際機組,才有賺錢的可能。在固定成本壓降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火電企業要深入研究控降燃料成本,不斷優化燃煤結構,增加機組吃“粗糧”的能力,實現燃煤量、質、價的最優結合。
現貨市場中火電機組充分競爭,機組煤耗水平參與市場出清計算,加強企業管理和設備技術改造,提高效率、降低煤耗,增強企業競爭力,才能抵抗現貨市場的風險。
現貨市場中電量、電價的上下波動,進一步給當前火電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在當前火電企業的管理中,需要準確掌握在山東各個區域內火電企業的經濟技術參數以及具體網架結構等,并能夠及時建立起對現貨市場價格的預測模型和風險預測模型,在簽訂中長期合同時能夠及時應對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嚴格按照相應的應對措施和實際情況來適當調整現貨交易的各項數據信息,但是同時也需要加強在法務和財務方面的風險管控力度。
在當前山東電力市場中,火電企業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現貨市場中,火電企業應該及時根據當前能源結構變化和電力交易市場的具體情況來及時制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降低風險,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而在本文中提出了火電企業應對電力現貨市場的具體措施,進一步來促進當前山東地區中各個火電企業的長遠發展與升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