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凱
(南京城市職業學院,南京 210002)
線上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形式較為活躍且不受地域限制。學生可以靈活規劃學習時間,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個人喜好、學習風格來選擇學習內容,使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線上教學的前提是必須保證學校既定的教學計劃和進度。同線下教學模式一樣,教師要按時進入課堂,借助學習通等平臺采用拍照等方式通知學生簽到,統一管理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生則按照教師要求進入課堂進行學習。教師可通過共享屏幕模擬黑板和幻燈片來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還可以在課下通過教師在平臺上傳的課程資源進行二次學習。
以南京城市職業學院為例,通過與樂課、超星等第三方公司合作,建立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庫,如習題集、PPT、作業、文稿、題庫等內容,教師在開展線上教學的活動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讓課堂更生動,使知識點的覆蓋更加全面。教師還可以根據專業特點和就業崗位需求自行建設課程化資源體系,如微課程、小視頻、任務點、討論答疑等內容,為學生進行線上學習提供便利。
教師根據課程目標和授課計劃在規定時間內做好教學設計,通過簽到、搶答等各種形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并通過線上單元測試來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保證教學質量。課后,學生可將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通過網絡平臺及時和教師進行溝通,教師要一一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遇到共性的問題要集中進行講解。
線上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備課之余還要掌握各種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方法,對年紀大的教師來說會有些不太適應,網絡條件也會成為影響線上教學正常進行的主要因素。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在教師的帶領和監督下學習,教師可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及課堂參與度來較為精準地把控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控制教學進度,做好教學安排。而采用了家庭式學習的線上模式后,學生學習更加依賴于自覺性和主動性,有的學生雖保持在線狀態但并不是在上課,教師也無法與每一個學生進行點對點互動。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學督導員只要進入課堂就能夠對教師的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授課質量進行客觀評價,并在課后直接跟被聽課教師進行交流,反饋聽課信息。而在采用線上模式后,會出現中途掉線等問題,督導員無法進入網絡課堂,增加了教學管理難度,不能及時與被聽課教師進行互動。
學校教學質量管理部門要對教學平臺、網絡狀況、直播條件、課程設置做好摸底跟蹤,對教學過程實行遠程網絡監控,安排專人值守,如同線下教學一樣,在開課前獲取線上教學方式和平臺登錄辦法,逐一對線上上課的班級進行監控、巡視,記錄課堂秩序。如發現問題,要及時與院部教務人員聯系,有效解決問題,保證教學的穩妥有序進行。監督人員要將每日監督的情況記錄在冊,定期將信息匯總,生成數據報表并反饋。
要想真正了解線上教學的開展情況,必須深入課堂一線。校領導、校院兩級督導員、校外督導專家要提前獲取線上開課信息,通過網絡形式開展校級公開課、院級公開課教學并隨堂聽課,確保所聽課程的全覆蓋,從而更具體地了解教師們在教學組織、管理和實施方面的實際情況,發現問題要及時反映給教學質量管理部門,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或建議。
線上教學的高效開展必須有豐富的、形式多樣的教學資源作為支撐。學校教學質量管理人員可通過進入學習通等教學平臺的后臺來對每門在線課程的教學資源進行全面抽查,抽查內容包括章節的資源、作業庫、講義、課程微課等。同時,還要對教學資源的質量提出要求,評估這些資源是否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并鼓勵各院部提供優秀的線上教學案例在全校教師中進行分享和推廣,以便梳理學生的學情。
線上教學具有一定局限性,教師不能和學生面對面,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在開課前對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案進行精心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更易接受,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教師在講授課堂知識的同時,要豐富教學組織的形式,可通過簽到、討論、搶答、作業批改、單元測驗等來與學生進行互動,增強模仿實體課堂的真實感,高效推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可以通過一些數據來衡量教師開展的線上課程教學質量,如智慧教學系統的訪問量、學生行為分析的大數據統計、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次數、學生提問的頻率、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以及學生能否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課后作業、預習和復習的任務。若發現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很難融入課堂,教學質量管理部門就要及時將情況反饋給院部,由院部第一時間傳達教師,敦促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和方法。
要以網絡為載體,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分別在課前、課中、課后不定期向教師和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問卷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到高職院校線上教學的特殊性,隨時掌握調研數據,做到心中有數。在線上教學開展初期,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就是教學平臺的選擇情況、網絡設備的支持情況、教學資源數量、學生對線上教學形式的認可度等方面。待線上教學逐漸平穩后,要對前期發現的問題、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學生課堂參與度、課后教學輔導問題反饋、學生的作業考試情況、師生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調查。
(1)教學體系是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不管是采用線下還是線上的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方案是不能改變的,教學體系也是必須要遵循的;(2)要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崗位需求來制訂教學標準,不能因教學模式的改變而改變;(3)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工作的核心,需要通過有效手段來對線上教學模式進行監控,確保線上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內容不刪減,教學時長不縮水,教學質量不打折。
A.做好開課準備。開課前,要從實際出發,仔細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組織、授課計劃、授課方法,推選優秀教師開展線上教學觀摩課,組織教師參加線上課程教學能力提升的技能培訓,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摸底,了解學生的上課設備情況、網絡情況、作息規律及學習習慣,保證學生能夠適應靈活的線上教學模式。
B.完善教學平臺。發揮技術部門的作用,通過問卷形式調研一線教師和學生用戶的反饋情況,選擇操作簡單、功能強大、網絡穩定、負載能力強的教學平臺,保證在線上授課時教師的視頻、課件和資源能夠原樣傳輸;建立QQ或微信線上教學工作群,由技術人員統一回答一線教師、教學管理人員、督導人員提出的問題,指導教師建課、備課、組卷、上傳課程資源;制作平臺用戶手冊和平臺使用微視頻,為年紀大的教師和督導人員提供針對性指導,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C.建立督導機制。打通信息反饋機制,安排校、院兩級督導進行遠程聽評課,直接參與線上教學活動,了解線上教學的運行情況,關注學生的體驗度,及時對課堂教學效果做出評價,對被聽課教師提出建議,總結提煉出優秀案例并進行推廣。
D.強化教學指導,找到教學質量的增長點。采用慕課的形式開展專家講座,使教師立足課程建設質量來進行精細化教學設計,引導教師加強對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思考和探索,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點。線上教學是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給高職院校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使高職院校在新的教學方式中找到教學質量的增長點,以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不斷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