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在知網搜索大學生、志愿服務關鍵詞,會發現很多相關研究的文章,但是聚焦于實踐志愿服務主體也就是大學生卻不多,對大學生志愿者參加服務的心理感受、困惑解答以及個性化需求等更是缺乏深入細致的了解。如何能夠使大學生志愿者一方面為志愿服務貢獻自己的力量,一方面又能在服務中提升自我效能感,并正向遷移到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關系志愿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和大學生志愿者自身素養提升。文章在分析大學生志愿者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結合焦點解決取向的理念與架構,深入探討給予焦點解決模式下的大學生志愿者自我效能感提升路徑。
自我效能感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研究發現的,指的是人們對自身完成某項工作任務或行為活動的信念。它是個體對自己是否能在某一水平上完成這一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判斷、信念或主體的自我把握。人們總是從事那些自己感覺能夠勝任或者對之有信心的活動,盡量避免去做那些自己沒有信心的事情,自我效能感影響著人們作出行為選擇和正在行動的過程。
自我效能感通常受以下四種因素的影響:
第一,直接性經驗。直接性經驗來自個人的親身體驗,成功的經驗會提高自我效能感,反之則會降低。同時,良好的人格、后天的培養和周圍的環境作用能夠幫助人創建并維持比較穩固的自我效能感,使其不會因為一時失敗而降低,也不會因一時的成功而得以提高。
第二,替代性經驗。替代性經驗就是班杜拉所提出的觀察學習,人們觀察他人的行為、行為所獲得的結果,繼而影響自己的行為和判斷。替代性經驗是影響自我效能感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言語勸說。言語勸說即運用語言來改變人們的認知,繼而影響自我效能感的一種方法。言語勸說簡便易行,人們常常用這種方式試圖去影響改變別人,但由于其缺少個人經驗基礎,所以形成的自我效能感缺乏牢固性。
第四,其他因素。自我效能感還受情緒、個人性格、自控能力、知識和技能水平、自尊、自信心、環境、他人期待等因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一個充滿自信與自尊的人,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就相對會高一些,環境融洽、他人支持能夠推動個體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及提高。
以上這些因素是自我效能感的普遍的影響因素,具體到大學生志愿者的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有文獻做了一些研究。張琰、李國瓊研究發現自我效能感會影響人們的很多實際表現,諸如人們對活動的具體選擇和堅持情況、活動的行為表現以及過程中的情緒狀態。同時,直接性經驗、替代性經驗和實際客觀情境會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本文中,直接性經驗主要是大學生從之前所參與的大型賽事志愿服務中的服務成果和收獲成長;替代性經驗是大學生志愿者觀察其他從大型賽會中受益的志愿者和他們的服務成果,從而影響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個人之前的成敗經驗指大學生之前所參加的大型賽會志愿服務狀況,包括大學生的服務成果、收獲感受等[1]。陳美玲、蔡霞、張金梅等在對醫學生志愿者志愿服務動機的影響因素回歸分析的研究發現,影響醫學生志愿者進行志愿服務的動機主要有兩個:學業自我效能感和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次數,可解釋總變異的35.6%。學業自我效能感比較高的醫學學生,在志愿服務面臨一些問題時,不但可以調整自我狀態和開展自我糾正行動,還會促進志愿活動的持續性。本研究結果顯示,醫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次數為3次或4次較為合適[2]。高志利研究發現,大學生志愿者的母親受教育程度對大學生志愿者自我效能感水平具有顯著影響。母親受教育程度低的一端和高的一端,這兩類大學生志愿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均分較高。同時,大學生在實際志愿服務中所體會到的快樂感,以及志愿者本人是否是應屆畢業生即將面臨就業的情況,也明顯的影響大學生志愿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大學生志愿者選擇“面臨就業”組自我效能感均分(26.24±0.418)與沒有面臨“就業”組(24.20±0.684)兩組均值比較有差異(P〈0.01)。可見就業問題對其自我效能感影響也較大[3]。大學生志愿者自我效能感不僅受到直接性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勸說等一般因素的影響,還受到學業自我效能感、參與服務的次數、母親受教育水平、在志愿服務中體會到的快樂感以及本人是否面臨就業等與大學生群體息息相關的因素影響,后者母親受教育水平、本人是否面臨就業這兩個是比較客觀的數據,無法通過主觀努力而改變。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在20世紀80年代通過臨床實務逐漸發展出來的一種咨詢技術。該技術現在應用于學校、社區、監獄、醫院等很多領域,形成了焦點解決模式的學校、社區、醫院等。焦點解決模式采取和他人合作的方式,相信每個人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通過以問題解決為目標的對話,挖掘人們身上已有的成功經驗、好的例外、擁有的資源和力量,人們不斷地形成自己的解決之道并付諸行動開啟改變之旅[4]。
在直接性經驗因素上,焦點解決特別注重挖掘當事人過往的成功經驗,繼而引導當事人看到自己的優勢、資源和力量,在賦能的過程中,自我效能感不知不覺間得到了提升。
在替代性經驗因素上,焦點解決不會局限于當事人本人的想法和行為,它尊重當事人的生活脈絡,在此基礎上通過關系問句等方式讓其看到別人的做法、重視他人對自己行為的看法等。
言語勸說層面,焦點解決并非簡單說教,它一般通過傾聽與理解、形塑、代表性問句等方式讓當事人自己發現已有的力量并發展出解決之道,這個過程無形中就會提升自我效能感。
由于焦點解決通過贊美、代表性問句等方式對當事人進行賦能,所以大學生志愿者主動參與志愿服務的次數會有所上升,同時過程中體驗到的快樂感也會增強,因為他/她在過程中不僅體會到了付出,也感受到了自尊感、自信和勝任力。
焦點解決模式下大學生志愿者自我效能感提升可以從個人和團體兩個層面來說。
1.尊重的實踐者
焦點解決取向的大學生志愿者尊重并接納自己對于他人、世界和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認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狀況,而所做的選擇一定有其道理和原因,當然接納并不等于認同和支持。同時,尊重每一個志愿服務對象的獨特性,認為每個服務對象都是自己生命的專家,采取未知、好奇、欣賞的態度去了解他人,關注什么對于自己來說是重要的、想要的。
2.目標的引領者
焦點解決取向的大學生志愿者并不是不在乎問題,但是更在乎的是通過顯現出來的問題想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秉承著“人是人,問題是問題,人不等于他們的問題”“問題的背后是目標”“抱怨的背后是期待”“思考問題會產生問題,思考解決方案會產生解決方案”等信念與團隊成員和服務對象對話,堅持由自身的立場出發,確認出自己對志愿服務的目標和期待,并使愿景目標與現在的學習生活產生聯結[5]。
3.資源的發掘者
焦點解決取向的大學生志愿者相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是其生命的專家,擁有資源與力量來幫助自己,同時很多時候服務對象是帶著解答與資源而來的,只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知道答案、擁有資源。志愿者通過引導服務對象看到來談問題只是“暫時”讓他們卡住或困擾,而來談問題以外的其他部分,他們是足以應付的,同時自己面對問題并非毫無作為而是已經有所作為,在問題以外的例外部分和已做的所為中找到哪怕一點點的成功之處和背后所顯示出來的資源和優勢。
4.贊美的應用者
為協助大學生志愿者解決自己的問題,焦點解決模式下大學生會通過贊美技巧讓他們看到在志愿服務過程中自己身上的優點、資源和已有的成功之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升了自尊感,同時也會對遇到的問題或所處的情境有了新的理解或視角,這將有利于學生尋求解決之道。大學生志愿者在應用贊美技術時,不僅會直接贊美,還會通過間接贊美或者學生自我贊美來對自我進行肯定,這些都能幫助學生意識化與強化自己的優勢。
5.改變的推動者
焦點解決取向的大學生志愿者相信小改變會帶來大改變,也就是會產生滾雪球效應,TA會帶著學生積極探究一些已發生的細微變化,協助學生看到這些變化、回顧變化是如何發生的,這一方面提升了學生的自我能量,一方面讓改變意識化,強化進展的再發生,從而促進大改變的發生。
1.利用奇跡問句或者假設問句挖掘、統一大學生志愿者的共同愿景和期待
大學生志愿者一般都歸屬于某一個團體,例如,青年志愿者協會,或者因為某一個大型活動而聚集到一起,作為團體領導者不管在團隊成立初期還是活動開展過程中都可以借用焦點解決的奇跡問句或假設問句了解志愿者對團體、自己和活動的期待。例如通過諸如“你期待的團隊是什么樣子?”“當你離開團隊的時候,你發現自己有怎樣的改變會覺得當初加入這個志愿者團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次的活動,你期待自己有什么樣的表現,能具體說一兩點嗎?”等,這樣引導可挖掘大學生志愿者心中真正所想的,而團體的愿景和期待其實也能包含甚至融合每個個體的期待。
2.利用例外問句引導大學生志愿者看到自己已有的成功之處
很多加入青協或者參加志愿服務的大學生本身心理力量稍弱,通過助人的過程自己也會得到很多的成長,但是也會遇到難以邁出第一步或者當遇到困難問題時畏縮不前的狀態,這個時候團體領導人可以通過焦點解決的例外問句引導他們看到自己身上已有的成功之處、資源、優勢和力量。例如,“在過去的學習和人際交往中,你是如何幫助自己勇敢地邁出第一步的?”“我觀察到,之前的某個活動你做得很好,當時是怎么做到的,對你現在遇到的困難有什么啟發嗎?”這樣的一些問句可以讓大學生志愿者看到自身的力量,因為解決辦法是蘊藏在自身和過去經歷中的,可以很大地提升自我效能感。
3.借助一小步行動提升大學生志愿者的執行力
有效的行動可以提升自信、勝任感,繼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團體領導者可以使用評量問句和一小步行動來促進大學生志愿者將想法轉化為行動,而且評量問句可以讓志愿者看到自己身上已做到之處,大大提升自信。例如,可以問“如果你期待的問題解決之后的樣子是10分,1分代表相反的樣子,你覺得現在是幾分了?是因為已經做了什么使得你打這個分數而不是更低。”“如果在現在的分數上提高1分,你應對這個事情時會有什么不同的反應或者做法?”“需要發生什么,才能使你現在的分數提高1分,僅僅是1分”“如果是你的隊友遇到類似的情況,TA會怎么做”。這樣的焦點式問句沒有追究問題如何發生的、個人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等,而是把眼光放在大學生志愿者已經做到的部分以及如何做到的,這樣的視角可以讓志愿者注意到自己已為、能為的部分,從而有信心、力量和能力去思考如何應對現在遇到的困境。
由此可以看出,焦點解決模式下的大學生志愿者團體為志愿者們營造了一個溫暖、安全、放心的環境和工作氛圍,這樣的環境和氛圍可以減少志愿者的內在焦慮、害怕,而是將更多的心理能量放在探索自己已有的資源、力量和成功之處,從而如何更好地去解決現在所遇的困難和問題,而困境得以解決又會反過來增強大學生志愿者的自信,繼而提升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