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王亞勛
(1.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甘肅 臨夏 731100;2.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農業(yè)廣播電視學校,甘肅 臨夏 731100)
臨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臨夏州)位于甘肅省中部西南面,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補給區(qū),也是生態(tài)安全的屏障,大部分區(qū)域屬溫帶半干旱氣候,積石山縣、臨夏縣、和政縣、康樂縣等太子山沿線高寒陰濕,東鄉(xiāng)縣、永靖縣等山區(qū)干旱,臨夏市、廣河縣等河谷平川溫和。所屬區(qū)域年平均氣溫約6.4℃,年均降水量530~540 mm,無霜期137 d左右。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海拔1800~2000 m[1]。臨夏市地處黃河上游,甘肅省中南部,距省會蘭州市150 km,市區(qū)北、西、南三面被臨夏縣環(huán)抱,東與東鄉(xiāng)縣隔河相鄰,是臨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近年來,臨夏州高質高效發(fā)展鄉(xiāng)村產業(yè),圍繞“牛羊菜果薯藥菌花”特色產業(yè),堅持合理化布局、規(guī)?;N養(yǎng),臨夏州蔬菜種植產業(yè)不斷擴大,蔬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yè),種植“新、奇、特”蔬菜品種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在臨夏州推廣種植金皮西葫蘆,可因地制宜推進農業(yè)結構調整,為鄉(xiāng)村振興、農民增收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不斷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新的元素。
金皮西葫蘆是葫蘆科南瓜屬,屬于一年生蔓生草本作物,是從韓國引進的新品種,也被稱之為香蕉西葫蘆、黃蕉瓜,其表皮光滑、皮色金黃、色澤亮麗,果實肉質鮮美,風味獨特,所含營養(yǎng)物質豐富,烹飪方法十分靈活,既可以熱炒、涼拌,又能夠生吃,吃起來味道鮮美、清脆爽口,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F(xiàn)將金皮西葫蘆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金皮西葫蘆生育期短,設施種植40~53 d可采摘上市,根據(jù)市場需求選擇耐低溫性強、抗病能力強、生長速度較快、結瓜率較高、連續(xù)坐果能力強的直立生長的金葫蘆(一代雜交)、黃金西葫蘆等一代優(yōu)良雜交品種。
金皮西葫蘆植株生長勢強、瓜碼密、采瓜周期長、需水肥多,適宜選擇平坦地塊種植,前茬作物以藜麥、豆類、玉米等為宜。
如果地塊較干,在整地施肥前先澆1次水,過幾天等地稍干能操作時再整地施肥。金皮西葫蘆生長旺盛,產量高,需肥量大,要重施基肥,一般施充分腐熟的優(yōu)質農家肥75 t/hm2、磷二銨450~600 kg/hm2、硫酸鉀225 kg/hm2,肥料可以在整個地塊內全面撒施,也可以留少量精肥在起壟時集中施到壟下。全面撒施后深翻入土,使肥土混勻,再精細耙耱,使土質疏松、土壤細綿。臨夏州適宜“清明”過后進行整地,追肥需少量多次,并深翻25~30 cm,避免燒苗,整平耙細。金皮西葫蘆對土壤的適應性非常強,但更喜歡疏松肥沃、保肥保水能力強的壤土,播種前7~10 d用殺菌殺蟲農藥消毒殺蟲。
起馬鞍形小高壟,壟面寬1 m,壟高20 cm,溝寬60 cm,壟面要寬窄均勻,高低一致,使壟面平整,且要將壟面壓實。起壟先澆透壟背,造好底墑。播種有2種方式,一種是先起壟、覆膜,然后播種的方式,另一種是先起壟、播種,然后覆膜的方式。如果用先起壟、覆膜,然后播種的方式,播種時先按行、株距定點,劃破地膜,在播種穴內澆水,等水下滲完后,用濕潤細土與壟面填平,然后用手指或小木棍插深度1~2 cm放入種子,在播種孔覆1~2 cm濕潤、松散的細土。為了節(jié)約種子,可以每窩播1粒種子,金皮西葫蘆幼苗比較粗壯,一般出苗不成問題,如果考慮到萬一缺苗時補苗,可以在每壟頭上的1~2窩播2粒種子(壟短1窩,長壟2窩),到時有空窩時移栽。如果采用先起壟、播種,然后覆膜的方式,播種窩要挖得深一些,使播種窩與壟面離開一些距離,防止出苗后頂在地膜上發(fā)生燒苗。
現(xiàn)在的種子多為包衣種子,不需要做催芽處理,但為了提高種子的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保證發(fā)芽整齊快速,出芽后苗情茁壯,應進行選種和曬種處理??梢栽诓シN前1~2 d晾曬種子,并撿除種子中飽滿度差、破損、弱小和霉變的種子。為有效避免晚霜及突如其來的春雪天氣危害,通常采用先進行播種再覆膜的種植方式。金皮西葫蘆適合在17~25℃時種植,它的根系最低耐溫為12℃,所以在臨夏州種植金皮西葫蘆可以選在4月15—25日進行播種,播種時間盡量選擇在晴朗的天氣。金皮西葫蘆是深根系作物,根系強大,主根入土可以深達2 m,側根水平延伸在40~75 cm,但金皮西葫蘆根傷后的再生能力差,育苗移栽容易傷根,所以在金皮西葫蘆的栽培上一般用直播方式。播種時在壟面上“品”字形種2行,行距50 cm,株距60 cm。每穴播1~2粒種子,保苗約22500~27000株/hm2。
采用先播種后覆膜方式的,播后出苗時要及時查苗、放苗,以防地膜燙傷幼苗。出苗后隨時發(fā)現(xiàn)空窩及時補種,如果播種時有的窩子種了2個種子,可到二葉一心時移苗補栽。
金皮西葫蘆喜歡在沙質土壤里生長,出苗后用適量的沙壤土封窩,有利于金皮西葫蘆生長,再者沙子比較干爽,可以降低根部濕度,防治和減少根腐病等病害的發(fā)生。按比例混合多菌靈,用藥沙封窩,效果更好,用500 g多菌靈配成的藥沙大約能封1000個窩子。
金皮西葫蘆坐瓜后,莖蔓生長、開花、座瓜、瓜條生長幾方面同時進行,養(yǎng)分競爭激烈,先座的瓜優(yōu)先爭奪養(yǎng)分,迅速長大,后面座的瓜往往因養(yǎng)分不足生長緩慢,甚至化瓜,出現(xiàn)座瓜的間歇現(xiàn)象。要注意瓜條長到采摘標準(250~500 g)、瓜皮尚未硬化前要及時采收。對于開花坐瓜過多的植株,要趁早適當?shù)厥杌ㄊ韫?,保證留下來的幼瓜有比較充足的養(yǎng)分。
金皮西葫蘆品種有矮生和蔓生2種,臨夏州一般選擇矮生金皮西葫蘆,以主蔓結瓜為主,其側蔓一般不發(fā)達,也很少結瓜,為減少養(yǎng)分的無效消耗,要將基部的側芽及早抹除,再任其自然生長。要及時除去老葉、病殘葉和化瓜。取老葉時應注意只取葉片,保留葉柄,等葉柄干后清除;單株每次最多取3片葉,取葉后單株上應留8片葉子以上;采瓜或取葉后莖上留有傷口,要用多菌靈等及時涂抹,早上天晴時要加強通風排濕,促使傷口盡快干燥愈合,減少病害侵染。
植物生長期間追肥是對基肥有效補充的輔助手段,追肥時要注意N、P、K的配合使用,金皮西葫蘆在生長前期莖葉生長,需N肥較多,中期座瓜后P、K肥的需求逐漸增多,盛瓜期達到P、K肥需量高峰,必須施足夠的K肥和P肥,結合澆水追施尿素150 kg/hm2、硫酸鉀75 kg/hm2,把肥料溶于水中,隨水灌入,必要時可用0.2%磷酸二氫鉀噴施葉面肥。
根瓜6~8 cm時開始追肥,并注意保持土壤水分,避免土壤干裂。水肥需求量在盛果期達到頂峰,適當加大水肥用量。為防止墜秧和影響上部座瓜,根瓜要適當早摘,當莖蔓上再有1~2個開花座果后就可采收。根瓜采收后,隨著座瓜的陸續(xù)增多,莖蔓生長、開花、座瓜、瓜條生長幾方面同時進行,對水肥的需要量不斷加大,原則上地干就澆、缺肥就追,一般每隔7~10天澆水1次,結合澆水進行適量追肥,一般每次追磷二銨150 kg/hm2、硫酸鉀75 kg/hm2。
澆水時要采取小水勤澆的方法,不宜大水漫灌和旱澇不均,水不能漫到壟面上或水翻壟,防治根部濕度大而發(fā)病和病菌隨水傳播,太干時猛然澆水會發(fā)生落花、掉幼瓜現(xiàn)象。
金皮西葫蘆病害主要有蔓枯病、病毒病、白粉病等[2]。
5.1.1 蔓枯病 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在瓜蔓上產生橢圓形、梭形灰白色病斑,病斑處瓜蔓表皮龜裂,有時溢出琥珀色的樹脂膠狀物,后期瓜蔓干縮,縱裂成亂麻狀;用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按1∶10的比例混勻混合土,和成藥泥,抹在發(fā)病部位上,或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用毛筆蘸藥液涂抹在發(fā)病部位上,防治效果較好。
5.1.2 病毒病 黃化皺縮型:葉片從上部開始失綠,然后整個植株黃化、皺縮、植株矮化,較嚴重時還會導致植株死亡,會造成不接瓜或者瓜行小,果皮表面有大小不一樣的瘤狀物,造成減產及瓜品品質變劣。防治方法:一是避免與白菜類蔬菜連茬,前茬最好是蔥蒜類或茄果類蔬菜。二是用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或5%菌毒清3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液500倍液,也可以采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三是及時防治蟲害,減少蟲子咬成傷口,病菌從傷口侵入。四是清理病殘體,減少傳染源,及時拔除發(fā)病嚴重和枯死的病株,減少傳染源,防止交叉感染。
5.1.3 白粉病 是一種真菌性的病害,典型癥狀是葉片上有白粉。發(fā)病初期在葉片兩面出現(xiàn)白色接近圓形的小粉斑,葉面上較多。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白色小粉斑逐漸向四周擴展,連接成片,形成邊緣不明顯的大片白粉區(qū),隨后葉片逐漸變黃、干枯;發(fā)病后期病斑變褐,在病斑上長出成堆的黑色小顆粒,這是病菌的子實體。防治方法:用20%東方氟佳乳油1500倍液、10%苯醚甲環(huán)唑(世高)3000倍液、4%農抗120水劑2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劑200倍液防治,也可用硫制劑防治,所用的硫制劑主要是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45%石硫合劑500倍液噴霧防治,葉片的兩面都要噴到,每隔7天防治1次,連續(xù)防治2~3次,為防止病菌對某一種藥物產生耐藥性,防治時要交替用藥。
金皮西葫蘆的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菜葉螨)、瓜蚜、白粉虱(成蟲及若蟲群)等。
5.2.1 物理防治技術 從源頭抓起,選用早熟、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品種,培育無病壯苗,清除田間雜草,減少蟲源,避免重茬種植,可有效減少蟲害;利用斑潛蠅、白粉虱有趨黃性、趨嫩性的特性設置粘板,黃板掛置略微高于植株頂部。
5.2.2 化學防治技術 瓜蚜一般用苦參素乳油1000倍液、或溴艿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也可以用20%殺滅菊酯2000~3000倍液,或者3%殺蟲脒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紅蜘蛛(菜葉螨)發(fā)生初期要及時用藥防治,用10%的煙堿乳油800~1000倍液,或阿維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聯(lián)苯菊酯乳油700~850倍液,或2.5%滅螨錳1000~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成熟采摘后的果實逐個用防震保護網套套袋,防止陽光直接照射,平鋪放在紙箱內儲藏。采收、分級、包裝、運輸時應輕拿輕放,不要損傷瓜皮,防止外皮碰傷影響商品質量。嫩瓜應儲藏在溫度5~10℃及相對濕度95%的環(huán)境條件下[2]。如需冷藏后再行銷售,需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機械冷藏庫房及用具的消毒。硫磺熏蒸:12~24 h用量10 g/m3;福爾馬林熏蒸:12~24 h用40%甲醛12~15 ml/m3;過氧乙酸熏蒸:8~24 h用坐瓜26%過氧乙酸5~10 ml;0.2%過氧乙酸噴灑;0.3%~0.4%有效氯漂白粉噴灑;0.5%高錳酸鉀溶液噴灑。二是機械冷藏產品的入貯堆放。堆放的總要求是“三離一隙”,“三離”指的是離墻、離地面、離天花板;“一隙”是指垛與垛之間及垛內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三是貯藏產品的檢查,每隔3~5天檢查1次。四是在冬季長途運輸時,還要用棉被和塑料布密封覆蓋,以防凍傷。
場地篩選:取平坦、光照充足的陽面地塊。
尾菜處理:將金皮西葫蘆尾菜剁碎,長度約為10 cm,并撿凈其中不能腐解的有機、無機雜質。
漚肥坑制作:金皮西葫蘆收獲后,在所選的漚肥場地上就地開挖漚肥池,一般挖長2~3 m、寬1.5~2 m、深1~1.5 m的方形土坑,鏟平坑地,用等面積的塑料膜鋪于地面,如果是永久性的,可先用磚砌,再抹2~3 cm厚水泥砂漿,以不滲漏肥水為宜。
漚制過程:在處理好的漚肥池中,池底墊入30 cm的干土,然后將金皮西葫蘆尾菜填入50 cm攤平,撒入碳酸氫銨4~6 kg/m3、過石灰3.5~5.5 kg/m3,最后在其上均勻鋪灑干土,厚度約10 cm[3],處理較多時可以重復上述過程。
表面處理:用大面積厚塑料包嚴實,在密封的狀態(tài)下進行漚發(fā),45~75 d才能充分腐熟[3]。
腐熟判斷:漚肥池中間的漚肥顏色呈黑褐色或黑色,有臭味,無原料形態(tài)特征,則漚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