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秦月娥
目前,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備受關注,其中學前兒童是最受關注的特殊人群。由于父母角色的長期缺失、家中長輩對教育的認知不足,對農村留守學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留守兒童普遍處于“三缺”狀態,即生活上缺人照顧,行為上缺人管教,學習上缺人輔導,迫切需要關注和關愛。
對于家境困難的留守兒童,我園每年都進行調查統計,主動為他們準備申報材料,爭取相關政策支持。一些教職工還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他們關心與幫助。我園每學期都為留守兒童舉辦集體慶生會,在集體的祝福聲中,讓他們享受生日的快樂,許下美好的愿望,感受溫暖。例如,在小游戲“猜猜我是誰”中,他們蒙上眼睛,在眾多的祝福聲中找到媽媽的聲音;在卡片制作環節,一張張充滿愛與童趣的賀卡,掛在心愿樹上,空氣中彌漫著愛的氣味。
我園組織各班教師為留守兒童建立個人成長檔案,設置了“親情在線電話”,讓他們能時刻感受家的溫暖。同時,教師向家長宣傳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引導家長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經常與兒童保持聯系,了解兒童生活情況,悉心噓寒問暖,確保關愛“不斷線”。另外,我園注重改變留守兒童監護人的教育觀念,轉變家中長輩只重視身體健康、不重視心理健康、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培養的陳舊觀念。
心理健康是在社會環境和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因此,我園在留守兒童中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如開展洗漱、作息習慣、就餐習慣方面的指導性挑戰活動等。為了培養留守兒童健康的心理,我園把各班留守兒童組織在一起,認真溝通交流,了解其存在的心理問題,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我園還設立“談心小屋”,讓留守兒童在與教師的交流中,紓解情緒,快樂生活。
作為一名堅守農村幼兒園十多年的教師,我深深體會到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是建立健全農村幼兒園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制度;二是提高農村幼兒園師資素質,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幼兒園任教,組織教師開展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專項培訓;三是建立留守兒童家長聯系制度,詳細記錄并通留守兒童在園學習、生活、游戲及心理發展情況,第一時間與家長溝通,提供專業指導和幫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師始終用愛呵護留守兒童成長,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