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黎
(蘭州理工大學,730050,甘肅蘭州)
2017 年,我國為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出臺了 “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戰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號召全國高校積極響應新工科建設政策,全力探索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新工科背景下,金工實習作為高等院校工科類專業重要實踐環節之一,應響應我國新工科政策的各項要求,將金工實習改革目標定位于培養我國“知識、能力、素質、創新”四位一體的復合應用型人才上,通過金工實習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平臺的提升、教學評價機制的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等措施,提高金工實習教學質量,真正培養工科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勞動觀念、工程素養、工匠精神、質量經濟意識等。本文立足我國新工科背景,更深一步探索金工實習改革與實踐的方法,以期為相應高校有關專業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一方面,我國實施新工科相關政策,明確提出高校要根據產業需求建專業,根據技術發展定內容,根據學生志趣變方法,根據學校主體推改革等,建設理論學習、技術實踐、職業發展一體式教育平臺,增強工程教育國際競爭力。因此,新工科建設要求下,金工實習改革的目標應瞄準教學模式創新、教育平臺搭建、教學評價機制完善及工科人才培養等方面,在改革過程中,全面圍繞培養工科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職業精神而開展[1]。另一方面,改革應從金工實習的課程性質出發,金工實習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實訓課程,課程目標是培養工科學生的實踐能力、技術操作能力、工程設計能力等,因此,金工實習改革目標應重點定位實踐認知、基本實操、綜合創新等層面,以切實提高金工實習課程教學質量[2]。
通過對高校金工實習現狀調查發現,目前金工實習主要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實習目標模糊等問題。以機械類專業為例,很多教師開展金工實習課程時,主要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如集體性實習模式,導致不同專業的學生聚集一起,無法實現實習內容的合理區別。甚至學生眾多,而實習安排不合理,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影響金工實習的高效開展。并且,部分教師在開展金工實習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教學目標模糊的問題,無法關注到工科學生的工程素養發展、創新能力形成,很多情況下,不同專業的學生的教學目標混為一塊,無法實現針對性教學[3]。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一方面,目前高校金工實習中仍然存在著設備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在金工實習開展中容易出現部分學生沒有設備可使用的情況。大多數情況下,教師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實踐操作的機會,會以輪流排隊的形式讓學生參與操作實踐,該問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工實習開展的效率,導致學生實踐過程不充分。另一方面,金工實習內容也較為混亂,機械類專業與非機械類專業金工實習內容重疊、混合,金工實習內容的針對性不強,無法實現與其他專業課程的銜接[4]。
新工科背景下金工實習改革及實踐,需要從優化金工實習教學體系入手,建立起金工實習新方案,促進金工實習教學機制的轉變。以西部某高校機械類專業為例,金工實習改革的實施,對現有的機械類專業金工實習內容、課時標準、教育目標等進行重新優化與完善。將金工實習的內容從整體上劃分成“工程認知模塊”“工程實踐模塊”“工程綜合模塊”三大內容板塊。其中,工程認知模塊主要面向大一學生群體,其主要教學目標定位為了解實習目的、掌握設備基本操作、體驗真實的工程現場、認知真實的工作環境等。而工程實踐模塊主要面向機械類專業高年級學生,教學目標定位為零部件加工、工程設計、工程設備操作等核心技術教學層面,使學生在金工實習中,重點掌握加工工藝、基本操作技術、專業設計技術等。工程綜合模塊面向即將畢業實習的學生群體,教學目標定位為創新能力、創新意識、職業精神、技術能力等綜合素養培養,為機械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奠定基礎。通過將金工實習劃分為不同的板塊,使實習內容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解決教學目標模糊、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等問題,真正體現金工實習課程價值[5]。
新工科背景下,金工實習教學改革及實踐開展,需要重點推動金工實習模式的創新,從建立起多維一體的金工實習平臺入手,實現金工實習教學模式的整體改革、完善,有效提高金工實習質量。例如,金工實習模式方面,專業課程教師可將原來的集中式實習轉為分散式實習,對不同的工科專業實施分散式實習教學。分散式實習模式的主要特點就是針對不同工科專業進行針對性的實習指導,采用該模式,不僅有利于解決學校相關設備不足、實習場所容納度不足、實習人員擁擠等問題,更有利于實現對不同專業學生的針對性實習指導,提高整體教學質量。采用分散式實習模式,可以將學生按班級分散至一學期進行,每班分時間進行實習,一般每班實習半天,并連續進行。此外,為了保證金工實習效率,需要學校建立起一個三級金工實習實踐平臺,即基礎實習平臺、專業實習平臺、綜合實習平臺,并加強學校與相關企業的合作,通過多維一體式實習平臺的打造,更好地推動金工實習的高質量實施[6]。
新工科背景下,要進一步健全金工實習評價機制,從金工實習評價機制、評價方式的改革入手,實現金工實習的全方位改革創新,提高金工實習質量。同時,學校也要進一步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在金工實習教學資源上提供客觀保障與條件,更好地培養高素質的工科人才。例如,根據不同專業的金工實習標準,建立起一個有關日常學習評價、實踐評價、學習成績評價、技能素養評價、綜合能力評價的綜合體系。高校與企業進行合作,建立起二級教學梯隊,一級梯隊由本校教師隊伍組成,二級梯隊從企業聘請高級技術人員擔任教師。在金工實習中,由本校教師負責好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傳授及校本教材指導,由企業技術人員做好對工科學生的工程實踐知識的指導與傳授,從而彌補傳統師資單一的問題[7]。此外,學校應打通教師人才培養渠道,加大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支持度與資金扶持力度,鼓勵教師通過參加相關培訓、研究活動、學科競賽等,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為金工實習的高效開展提供師資保障。
新工科背景下,推動高等院校的金工實習改革與實踐,不僅是我國新工科建設的根本要求,更是培養我國高素質、應用型工科人才的現實舉措。結合目前金工實習開展中存在的各類問題,重點通過優化金工實習教學體系、創新金工實習教學模式、健全金工實習評價機制等手段,構建金工實習新機制,從而為我國培養更多實學實干、全面發展的新工科人才,促進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