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晉蘭,瑪格樂,葉一霏,蘇武崢,李 志,金 榮
(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規劃研究院,830049;2 烏魯木齊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一站,830001;3 新疆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科技信息研究所,830002:新疆烏魯木齊)
若羌縣位于新疆東南部、塔里木盆地東部,與甘肅、青海、西藏三?。▍^)接壤,是塔克拉瑪干、庫木塔格、庫魯克三大沙漠環繞下的寶貴綠洲,行政面積20.23 萬km2,素有“華夏第一大縣”之稱。縣轄5 鎮3鄉、53 個行政村(社區),其中有戶籍人口的村(社區)29 個;全縣總人口8.6 萬,其中農業人口1.62 萬。農業種植面積2.192 萬hm2(基本農田0.448 萬hm2),其中紅棗種植面積1.559 萬hm2。近年來,若羌縣持續優化產業結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73%。
(1)統籌做好就業創業工作。累計新增城鎮就業9 300 余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2.29 萬人次,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
(2)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高標準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復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實現全覆蓋,農村幼兒園實現“應建盡建”“應入盡入”。深入推進兵地聯合辦學,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
(3)統籌醫療保障資源??h鄉村三級診療體系逐步完善,鄉鎮衛生院標準化率達100%,遠程會診實現全覆蓋。免費健康體檢惠及城鄉各族群眾12 萬人次。社會保障應保盡保,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至850 元/月和900 元/月,率先實現農村低保和城市低保兩線合一。
(1)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成3 個鄉鎮105 km 排污管道沖洗清淤。投資2 850 萬元新建25 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污水管網覆蓋率達92%。縣城垃圾填埋場二期、瓦石峽鎮垃圾填埋場建成投用,實現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2)持續構建縣域生態治理體系。新增人工造林面積1 073 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83 km2,發展高效節水農業1.333 萬余hm2,退地減水0.406 萬hm2。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嚴格保護與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1)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積極探索“龍頭企業+科技特派員+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架起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橋梁,形成了七星羌都農牧集團龍頭引領,塔里木、羅布莊子、愛健康、興發等農業合作社助力農業生產的良好局面。
(2)推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2012 年以來紅棗種植面積穩定在1.533 萬hm2左右,產量由5.5 萬t 增加至8.1 萬t,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30 076 元增加至33 125 元。紅棗期貨成功上市,2 家交割庫落地若羌縣,新疆(南疆)紅棗特色干鮮果品交易集散中心建成投用。若羌紅棗榮獲“國家馳名商標”、“一帶一路”農產品商標品牌建設特殊貢獻獎,成功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3)加快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完成52 個旅游資源點位梳理;加快建設鄉村民俗展覽館、科技館、游客服務中心等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做好3 個全國旅游重點村創建申報工作;指導15 家民宿進行裝修改造,5 家正在裝修改造中,1 家初步具備接待游客能力。
(1)放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的門檻不斷降低、通道逐步拓展,力爭每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2 百分點以上。
(2)完善鄉村投入保障體系。加快落實專項資金,切實提高使用效益。2020 年撥付各類鄉村振興專項資金同比增長42.9%。不斷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優化師資配置,2018 年以來教育資金投入6.22 億元。
一是城鄉二元的戶籍壁壘沒有根本消除,農民擔心城鎮落戶后無法保障農村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資格權,落戶積極性不高。二是若羌縣屬于國家五類艱苦地區,現有的激勵機制難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三是土地集約化利用率低。四是城鄉金融資源配置失衡。
一是教育資源不足,教育人才缺乏。二是鄉鎮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薄弱,標準化建設程度參差不齊,醫療衛生隊伍整體素質不高。三是鄉鎮文化設施缺乏,群眾文化生活單調。
一是存在規劃與建設“兩張皮”問題。二是城鄉基礎設施投入不足。三是城鄉公共資源配置仍不合理,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欠賬仍然較多。四是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建成后缺乏有效的管護機制。
一是農業優勢產業科技化程度不高。二是農產品外銷渠道不寬。三是勞動力供需不匹配的矛盾依舊存在。
一是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完善戶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在農村的合法財產權利,消除農民顧慮,鼓勵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二是建立人才返鄉入鄉激勵機制。加快制定財政、金融、社會保障、職稱評定等領域的激勵政策,通過減稅降費、解決用地、信貸支持等方式,引導各類人才返鄉創業。三是健全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加快各級財政支持城鄉融合發展及相關平臺和載體建設,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調整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
一是建立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增強鄉村教師崗位吸引力,推動教師資源向鄉村傾斜,完善教育信息化發展機制。二是健全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遠程醫療體系建設,改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條件,提高重大傳染病防治能力,加強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農村人口健康素養水平,補充民營醫療機構建設。三是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統籌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布局、人才服務等,推動文化資源重點向農村傾斜。
一是按照“多規合一”要求編制若羌縣空間規劃,實現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等有機融合,實現一個縣“一張藍圖”。二是建立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機制,推動城鄉路網一體化規劃設計,做好農村戶廁改造,統籌規劃重要市政公用設施及城鄉污染物的收運處置體系。三是合理配置城鄉公共資源,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快推動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縮小城鄉差距。
一是加速推進農牧業現代化,建立科技成果入鄉轉化機制,加大技術引進、示范和推廣力度,推動農業發展由以原料生產為主向開拓農產品市場、推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和加快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方向轉型升級。二是進一步拓寬農產品外銷渠道,依托河北省對口援疆積極搭建農產品銷售平臺,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三是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辟農民經營性收入增長點。培育農業農村新業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業產業化經營等,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實現農民收入的持久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