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飛 陳彩霞
山東省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探究
孫明飛陳彩霞
(鄄城縣左營鎮人民政府山東菏澤274607)
鄉村旅游作為農村地區經濟的新興增長點,有力地推動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并且實現了對鄉村旅游資源的充分利用,促進了農村地區的產業升級。山東省是我國的文化大省和農業大省,在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以鄉村旅游為切入點促進農業資源和文化資源的融合,從而促進鄉村文旅產業的發展是具有可行性的。文章針對山東省鄉村旅游發展的實際條件進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促進山東省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山東省;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鄉村旅游是在鄉村地區的自然環境、建筑和文化等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拓展以會務度假、休閑娛樂等項目為主的一種新興旅游形式,而且漸漸成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可以促進鄉村地區旅游資源的開發,又可以實現當地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然而,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鄉村旅游項目的發展也面臨一些短板。因此,如何通過一定的措施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并且實現農村地區經濟的持續增長,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有關鄉村旅游的理論研究起源于20世紀中期的西方發達國家,西方學者在提出鄉村旅游相關概念的基礎上,針對鄉村旅游的發展和管理進行了深入探討,重點關注如何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有關鄉村旅游的研究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末,直到近幾年,鄉村旅游呈井噴式發展態勢,但是我國目前的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方式較為粗放,創新能力不足,這種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因此,有必要加強對鄉村旅游的研究,進而明確鄉村旅游發展對于地方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整合地方鄉村旅游資源,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山東省是我國的文化大省和農業大省,豐富的文化資源和農業資源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是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旅游項目趨同等。通過對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地方政府摸清這些問題的成因,進而對癥下藥,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鄉村旅游的高質量發展。
本文結合山東省的鄉村旅游發展條件進行SWOT分析,明晰鄉村旅游發展的優勢和短板,并對山東省鄉村旅游發展面臨的機遇和威脅進行探討。
山東省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為山東省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2.1.1 區位優勢
山東省地處華北平原和膠東半島的交界處,境內公路系統、鐵路系統以及航空系統均較為發達,且三大系統之間相互融合,既方便本地游客進入鄉村,也方便外地游客入魯旅游。與此同時,山東省大多數鄉村旅游景區毗鄰城區,既促進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也使得城市居民能夠更方便地接觸鄉村旅游項目[1]。
2.1.2 資源優勢
山東省是我國的文化大省和農業大省。文化資源方面,山東省具有特別豐富的民俗文化,包括楊家埠木版年畫、濟南面塑、膠州秧歌等,山東省的民俗文化植根于當地鄉土,不同的旅游產品也都具備相當濃厚的民俗色彩。與此同時,一些民俗村定期舉辦的文化節慶也可以成為文化旅游資源的重要支撐。魯東沿海地區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是發展漁家樂等鄉村旅游項目的重要支撐,而魯西南地區則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農業資源方面,山東省的特色農產品包括青州銀瓜、濰縣蘿卜、煙臺蘋果等,山東省更有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壽光蔬菜批發市場,為發展農家樂旅游奠定了基礎。將山東省的文化資源和農業資源有機結合,可以打造出一體化的鄉村旅游項目,例如,在銀瓜采摘季節,可以打造“范公亭—井塘古村—銀瓜采摘—云門山游玩”的鄉村特色旅游路線,讓游客獲得良好的旅游觀光體驗。
要實現山東省鄉村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還必須找準山東省鄉村旅游領域存在的劣勢,進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山東省鄉村旅游資源豐富,但由于缺乏科學的發展規劃,一些農村地區存在盲目開發或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不足的問題。目前,山東省鄉村旅游產品以農家樂、漁業、旅游民俗體驗等初級旅游產品為主,優質旅游產品開發不足,鄉村旅游企業的創新能力薄弱。與我國其他旅游大省相比,山東省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偏低,發展速度較慢,難以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
我國鄉村旅游起步較晚,發展經驗不足,有關鄉村旅游的理論研究也較少,而旅游市場擴展迅速,導致許多民間資本在短時間內大量涌入鄉村旅游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地區的鄉村旅游資源遭到破壞性開發,如果不加以規范和引導,最終將會導致鄉村旅游落得一地雞毛。與此同時,由于大量民間資本在短時間內迅速涌入,市場上出現了大量有關鄉村旅游的中小企業,但是這些企業資質不全,而且容易出現低價競爭的現象,擾亂市場秩序,這些鄉村旅游相關企業的服務項目也存在一定的同質化傾向,缺乏自身的特色,如果無法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鄉村旅游必將陷入桎梏[2]。
從鄉村旅游從業人員方面來看,由于鄉村旅游項目依托當地鄉村資源,因此從業人員大多來自本地農村,從業者水平參差不齊,缺乏長遠的眼光和專業的旅游知識、經濟知識,時常出現坐地起價、哄抬物價等問題,影響了當地鄉村旅游的形象。此外,粗放式的發展也導致當地的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
山東省是我國經濟發達的省份之一,也是人口大省,人們的消費水平較高,而且隨著山東省人民政府在鄉村旅游方面的支持和投入,省內的鄉村旅游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在消費升級的時代,人們渴望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更愿意進入自然資源、民俗資源豐富的鄉村地區去感受自然、享受生活。
從政策角度來看,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而山東省在2018年年底已經實現了公路村村通,為鄉村旅游提供了重要的交通資源支持,而且未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加持下,鄉村旅游會逐步成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2020年7月31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介紹《山東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2020—2025年)》的相關內容,對于山東省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做出重要指示,山東省需要發揮自身農業大省的優勢,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其中就包括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等方面,而旅游業屬于綜合性產業,通過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助推山東省的鄉村振興。換言之,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要求山東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
鄉村旅游的發展與當地的民俗文化的開發是融為一體的,而且借助鄉村旅游對傳統文化、民俗文化進行開發,也有助于實現文化資源的保護性開發,使得地區的特色文化資源在得到保護的前提下實現開發。與此同時,鄉村旅游的發展也有利于游客們更深刻地了解優秀傳統文化。
此外,“三農”問題歷來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點問題,一系列農業政策的頒布和施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有力地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并推動鄉村旅游資源的整合與開發,在合理的規劃和布局下,鄉村旅游產業將會呈現出持續穩定的發展態勢,進而促進農村地區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并對相關的資料進行了研究探討,認為現階段山東省鄉村旅游產業面臨的挑戰主要是鄉村旅游類型單一化、粗放式開發以及人才隊伍建設不足。
鄉村旅游依托當地的自然生態資源,而且目前有關鄉村旅游的商家數量劇增,但是由于缺乏政府部門的主導和協調,導致鄉村旅游的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例如,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功能的基礎設施重復建設,景區內部商家營業項目趨同,多為民俗手工藝品或者小吃,甚至一些地區采取“鄉村旅游+小吃街”的發展模式,導致鄉村旅游景區淪為“美食街”。
與此同時,鄉村旅游發展期間,當地的商家和游客忽視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旅游項目的發展強度超過了當地生態環境的承載力。此外,山東省鄉村旅游產業缺乏先進人才的支持。筆者與省內部分高校相關專業的輔導員進行了溝通,以山東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為例,該專業的畢業生大多選擇留在城市進入企事業單位,或者進入鄉鎮事業單位,很少有學生選擇進入鄉村旅游行業。
山東省各地區的鄉村旅游必須緊緊依托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做到揚長避短、趨利避害。鄉村景區主要依托于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而在后續的規劃中,鄉村景區發展規劃需要與當地城市發展規劃相協調,使得景區發展主動契合城市發展目標,在此基礎上繼續推進鄉村旅游的發展。與此同時,景區也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設施和服務設施,使得外地游客的觀賞和游覽更加便利,并強化農副產品加工與開發,積極發展農家樂、民俗文化旅游項目[3]。
各地區可以采取“農旅結合”的發展模式,借助現代科技推動農業資源、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的整合,實現旅游效益和農業效益的緊密融合。例如,鄉村旅游景區內部可以推出“種植體驗”項目,吸引游客進入景區之后,讓游客在農場內部認購相應的土地,由游客親自開展種植活動,種植成果歸游客所有,如果游客的時間有限,也可以雇傭農場內部員工代為照顧。這種“種植體驗”的鄉村旅游項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同時吸引回頭客,推動鄉村旅游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借助當地文化優勢,推動文化資源的整合,如借助名人故居、傳統民俗、非遺文化、紅色文化等,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為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注入文化內涵,也可以促進各類文化資源與農產品、手工產品的融合,研發具有地方特色、民俗風情的手工藝術品,激發游客的購買欲望,挖掘游客的消費潛力[4]。
山東省各地區的鄉村旅游應合理評價區域游客數量和生態適宜性,加大區域旅游景觀保護力度,建立各類生態人文自然保護區,將環境保護融入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進程。在吸引企業入駐的同時,要嚴格評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努力協調旅游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通過加強宣教工作,增強鄉村旅游景區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使鄉村的綠水青山成為鄉村的“致富寶”,促進鄉村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要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并強化對鄉村旅游產業的理論研究,優化鄉村旅游項目的產品結構和產業布局,對各地區的鄉村旅游資源做到準確把控,并提升旅游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鄉村旅游產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發揮規模優勢。
政府部門需要強化對旅游市場的規劃,做好民間資本的準入工作,引導民間資本有序進入鄉村旅游市場,并且在政府的主導下形成行業標準規范,避免各類旅游企業出現低價競爭、無序競爭的亂象,與此同時也應當強化對當地商家的培訓,使其關注鄉村旅游產業的長遠利益,協調好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關系。
現階段,全國各地的鄉村旅游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山東省的鄉村旅游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基于政策、資金、技術方面的投入,積極抓住旅游行業的發展機遇,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并強化對生態資源的保護性開發。鄉村旅游應當堅持“精”“新”“奇”的發展特點,抓住“精”的發展核心,提升鄉村旅游產品和鄉村旅游項目的吸引力,并推出文化旅游、生態旅游、觀光旅游等多種旅游模式相結合的項目[5]。
山東省各地市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應當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化,做好市場調研,并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突出新鮮、多樣、趣味性的旅游產品,避免各地區之間出現大量趨同的產品。相關企業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游客推出不同的旅游產品,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消費需求,還可以發展體驗式旅游、生活式旅游,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此外,在地方鄉村旅游發展期間,應當充分抓住政策優勢,發揮政策對鄉村旅游項目的推動力。
針對現階段鄉村旅游發展呈現出的粗放式和同質化的傾向,而且存在旅游人才隊伍建設不足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強化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的創新驅動,推動鄉村旅游發展觀念、發展模式創新,突出旅游項目及旅游產品的特色,提升旅游產品和項目的市場競爭力,改變低效、同質化的開發模式,并推動旅游資源的整合;第二,推動保護式開發,做好對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與此同時,積極倡導文明旅游,做好鄉村旅游發展期間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避免出現生態資源、生態環境受損的問題;第三,做好對鄉村旅游的宣傳推廣工作,可以借助鄉村旅游區域聯盟等方式,實現旅游資源的共享以及不同鄉村旅游景區的優勢互補,還可以提升聯盟內部旅游企業的知名度;第四,強化人才隊伍建設,與地方高校加強溝通協作,明確鄉村旅游發展的人才需求,從高校引入優秀的專業人才。
山東省鄉村旅游的發展對于山東省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因此,必須積極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并對不利因素進行規避和控制,同時積極把握機遇,在政府的規劃和引導下,主動迎接挑戰,從而促進山東省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1]董俊杰.山東省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D].長春:吉林大學,2021.
[2]李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濟南市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20.
[3]張靜.山東省鄉村旅游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20.
[4]孫元偉.莒縣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20.
[5]尤海濤.基于城鄉統籌視角的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5.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6.50
F592;F323
A
2095-1205(2022)06-154-03
孫明飛(1980- ),男,漢族,山東鄄城人,本科,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