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俊良 曾 豪 凌 旭 張冠勇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隨著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增長,實際生產中的定制化要求也越來越多,這對自動化程度高的數控加工系統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1]。數控加工產線要能適應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模式,使其能夠滿足柔性加工的生產要求[2]。在數控加工中,不同產品對應的加工程序是不一樣的,因此數控系統要實現柔性加工,就要依據不同的產品信息實現自動選擇對應的加工程序。此環節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產品信息的識別;二是識別后的產品信息傳遞。目前,數控機床自身不具備產品信息的識別,只能在外圍設備識別后再傳遞信息。而隨著圖像處理技術和相機技術的發展,視覺系統的功能也變得非常齊全,能夠方便快捷地實現對各類信息的識別,同時具有強大的通信功能,能將獲取到的信息傳遞給PLC、機器人等設備。因此,可考慮采用視覺系統來解決產品信息識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由于數控機床的通信功能受限,無法將視覺系統獲取到的產品信息直接傳遞給數控機床,而數控機床可通過OPC UA和WINCC進行通信,WINCC又可讀取PLC的變量信息,視覺系統也能和PLC進行通信,所以可考慮用WINCC來解決視覺系統識別產品信息后的傳遞問題。因此,研究WINCC、視覺系統和數控機床的集成,將有助于解決數控柔性加工中的關鍵問題。
數控機床采用的是由西門子公司生產的三軸銑床,加工動作由數控系統控制,數控系統為西門子SINUMERIK 828D系統,其含有支持OPC UA通信的網口[3-4]。通過該網口,數控系統可借助交換機和PC端的WINCC進行通信。
視覺系統采用歐姆龍生產的FZ-SC彩色CCD相機,并結合歐姆龍FH-L550處理器,對產品信息進行視覺識別,通過網口與交換機進行連接,并采用無協議通信的方式,將識別到的產品信息發送給PLC。
PLC采用西門子生產的1212C DC/DC/DC,期支持開放式用戶通信,并借助自帶的網絡接口與交換機進行連接,從而實現PLC與視覺系統的信息傳遞。同時,在PC端配套TIA Portal軟件,集成WINCC功能,PC也連接到交換機上,通過OPC UA來實現WINCC與數控機床之間的通信。圖1為實驗平臺的硬件架構,其展示了各單元的通信連接。

圖1 實驗平臺硬件架構
視覺系統通過拍照的方式來識別貼在產品上的標簽信息[5]。同時,對視覺系統進行通信設置,可在PLC端編寫通信程序,視覺系統將獲取到的產品信息傳遞給PLC,PLC將接收到的產品信息通過程序對數據進行處理后,利用變量關聯共享給PC端的WINCC,WINCC通過OPC UA將處理后的產品信息發送給數控機床,數控機床可根據此信息來自動選擇對應的加工程序,從而實現柔性定制加工。
基于圖1中的實驗平臺硬件架構來設計出一組產品標簽,標簽的具體信息見表1。其中,標簽信息中的前8位代表加工日期,第9位代表客戶名稱,第10位代表客戶產品。如樣件1的標簽信息為“20220317A1”,即2022年3月17日加工A客戶的1#產品,A客戶的1#產品對應的生產要求為加工1個孔;樣件2對應A客戶的2#產品,其定制的生產要求為加工2個孔;樣件3對應B客戶的1#產品,其定制的生產要求為加工3個孔;樣件4對應B客戶的2#產品,其定制的生產要求為加工4個孔;樣件5對應C客戶的1#產品,其定制的生產要求為加工5個孔。要求數控系統根據樣件上對應的標簽信息來自動選擇對應程序,完成產品的加工,并滿足不同客戶不同產品的定制化要求,從而實現柔性生產。

表1 產品信息
將表1中的產品信息以二維碼的形式貼在樣件上,并在視覺系統中設置二維碼識別的場景和通信協議。場景選擇標簽,框選標簽二維碼后,對參數視角進行測量,通信輸出選擇以太網。通信設置時選擇以太網無協議(TCP),并設置IP地址和端口號,此處的IP地址及端口號應與PLC通信程序的伙伴地址和端口號一致,數據輸出形式為ASCII。圖2為樣件1的標簽,從圖2可以看出,通過視覺系統識別出的樣件產品信息與表1中的信息一致,這說明視覺系統可成功地識別出產品的信息。

圖2 視覺系統識別出的產品信息
PLC通過通信程序從視覺系統中接收產品信息,并在數據處理后,將其共享給WINCC。PLC通過開放式的用戶通信,使用TSEND_C和TRCV_C指令與視覺系統進行通信,采用數組re來接收視覺系統返回的值,數組大小為16,數據類型為字符。圖3為PLC接收到的產品信息。其中,re[0]和re[1]為視覺系統返回數據的前綴,re[12]和re[13]為視覺系統返回數據的后綴,re[14]和re[15]為預留的空位,re[2]~re[11]為視覺系統返回的產品信息,圖3為樣件1的產品信息,可以看出為“20220317A1”,與視覺系統所識別的標簽信息一致,這說明視覺系統可將識別到的產品信息正確無誤地傳遞給PLC。

圖3 PLC從視覺系統接收到的產品信息
PLC通過程序對接收到的產品信息進行數據處理,處理原則為判定re[10]和re[11]中的值,在給R[1]賦予相應值的具體步驟如下:①若re[10]的值為A,且re[11]的值為1,則R[1]被賦予的值為1,即A客戶的1#產品對應的R[1]值為1;②若re[10]的值為A,且re[11]的值為2,則R[1]被賦予的值為2,即A客戶的2#產品對應的R[1]值為2;③若re[10]的值為B,且re[11]的值為1,則R[1]被賦予的值為3,即B客戶的1#產品對應的R[1]值為3;④若re[10]的值為B,且re[11]的值為2,則R[1]被賦予的值為4,即B客戶的2#產品對應的R[1]值為4;⑤若re[10]的值為C,且re[11]的值為1,則R[1]被賦予的值為5,即C客戶的1#產品對應的R[1]值為5。同時,將WINCC變量和PLC中的R[1]變量進行關聯,即可將PLC中R[1]變量的值傳遞給WINCC。圖4為PLC共享給WINCC的信息,R[1]的值為1,可知對應的產品信息為“20220317A1”,對應樣件1,即A客戶的1#產品。
WINCC通過OPC UA通信協議,將其產品信息變量關聯到數控系統中的R1參數,關聯地址為“ns=SinumerikVarProvider;s=/Channel/Parameter/R[1]”,以R參數的形式將獲得的產品信息傳遞給數控系統,圖5為數控系統獲得的產品信息,可以看出數控系統R1接收到的值為1,即對應的產品信息為“20220317A1”,對應樣件1,即A客戶的1#產品,與圖4中通過WINCC獲得的產品信息一致,這說明WINCC傳遞給數控系統的產品信息是正確無誤的。

圖4 WINCC獲得的產品信息

圖5 數控系統獲得的產品信息
數控系統根據不同的產品信息來自動選擇對應的加工程序,即R1的值為1時,數控系統選擇加工1個孔的程序;R1的值為2時,數控系統選擇選擇加工2個孔的程序;R1的值為3時,數控系統選擇加工3個孔的程序;R1的值為4時,數控系統選擇加工4個孔的程序;R1的值為5時,數控系統選擇加工5個孔的程序。圖6為根據視覺系統識別出來的產品標簽信息加工出的樣件,可以看出與產品信息所包含的加工要求一致,這說明視覺系統除了能成功識別樣件的產品信息外,還能通過PLC、WINCC準確地將產品信息傳遞給數控系統,數控系統也能根據對應的產品信息來選擇正確的程序,并完成加工。

圖6 加工后的樣件
通過硬件搭建,將數控機床與PC端的WINCC進行連接,同時PC端又與PLC進行連接,可實現PLC和視覺系統的通信,并進行試驗驗證,證明該方案可將視覺系統識別到的產品信息傳遞至數控機床,數控系統根據獲得的不同產品信息自動選擇對應的加工程序,從而實現數控柔性定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