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昆 朱俊琳 劉 靜
西南地區森林康養產業現狀及發展探究
張仲昆1朱俊琳2劉靜1
(1.西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云南昆明650000;2.西南林業大學科技處云南昆明650000)
西南地區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其中,西南林區是我國的第二大天然林區。在當前國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的背景下,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對于推動西南地區鄉村經濟與社會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在分析西南地區5個省區市的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為西南地區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提出合理的建議與策略。
森林康養;西南地區;鄉村振興
森林康養是以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以促進大眾健康為目的,利用森林生態資源、景觀資源、食藥資源和文化資源并與醫學、養生學有機融合,開展保健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的服務活動。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是科學、合理利用林草資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有效途徑,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措施,是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戰略選擇。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進入了新的階段,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2019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文件提出要“向社會提供多層次、多種類、高質量的森林康養服務”。森林康養產業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下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西南地區地域遼闊,同時由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到位,森林資源條件相較于全國其他地區更加優越,發展以森林資源為基礎的森林康養產業能夠有效推動傳統健康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提升。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將西南地區作為研究對象,在分析了西南地區5個省區市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可行性建議,對促進鄉村振興和產業轉型具有現實意義[1]。
我國學者關于森林康養的研究主要包括森林康養功效和產業發展規劃兩個方面。關于森林康養功效方面的研究,在1998年,李朝暉等將848例確診為精神分裂癥的患者進行對照試驗,他將848個精神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是森林浴組,另一組是封閉管理加服氯丙嗪組,試驗結果表明,森林浴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2]。自2010年以來,浙江醫院聯合浙江省林業廳開展了森林環境促進人體健康的系列研究,該系列研究分析了森林環境對人體健康狀態以及慢性病的治療和保健作用。李曉儲團隊通過實驗證明側柏精油對肺癌細胞NCL-H460的活性有很強的抑制作用,間接證明了森林浴對免疫系統的作用[3]。我國的研究者們通過對照試驗和臨床觀察論證了森林康養對于人體健康的作用[4]。近年來,國內學者對森林康養發展規劃、商業模式等問題的研究成果較多。例如,謝一帆通過對全國77家森林康養基地2018年—2019年經營發展狀況,從地區等多種維度分析了森林康養基地產品的特征,并得出森林康養產品存在地區、規模等差異[5]。胡舒雯以374家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單位為研究對象,采用多種方法對森林康養基地的空間分布進行分析,得出了不同經濟帶下森林康養基地數量存在顯著差異的結論[6]。但是,現階段國內大多數研究都只是停留在宏觀層面的探析,少有對具體案例進行量化分析。
近年來,在國家和各級政府的支持下,西南地區森林康養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西南地區建設起數千家森林康養基地,產值將超千億元。有關數據表明,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森林康養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對于鄉村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7]。
(1)云南省歷來是旅游大省,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旅游資源,為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先決條件。為發展森林康養產業,云南省人民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云南省的森林康養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2016年,云南省的萬馬林場森林康養基地等6家單位入選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之后,2017年有12家單位入選,2018年入選了5家,2019年開展了森林康養市(縣)、鄉以及森林康養人家的試點工作,2020年,云南省昆明潘茂野趣莊園、紅河州龍韻養生谷森林康養基地、普洱市思茅區、騰沖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入選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第一批)名單[8]。
(2)四川省是西南地區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較早的省級行政單位,早在2015年,四川省就啟動了森林康養產業培育工作。截至2017年12月,四川省實現森林康養產業總產值超過300億元。截至2020年12月,四川省已創建4個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278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536個省級森林康養人家,森林康養產業體系逐步完善。
(3)重慶市地處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有山城之稱。重慶市森林生態系統保存較好,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4.5%。在2020年,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永川茶山竹海、武隆仙女山、巴南彩色森林4家單位入選了國家林草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公布的第一批96家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名單。重慶市現有各級森林體驗養生康養基地31家,森林康養人家3 700余家。
(4)貴州省擁有獨特的山地景觀、適宜的氣候條件以及優良的生態環境,貴州省有著1.64億畝的森林植被面積,全省森林覆蓋率已達60%。貴州省以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優勢為依托,通過政策引導和項目扶持,大力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截至2020年底,貴州省共有森林康養(試點)基地78處,其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5處、省級森林康養(試點)基地58處、中產聯森林康養(試點)基地15處。以森林療養、溫泉療養、中醫療養、飲食療養、文化療養、運動療養等各有特色、優勢互補的大康養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
(5)西藏自治區的森林康養產業起步較晚,西藏自治區的森林康養產業主要分布在林芝、日喀則等藏東南地區。2020年,西藏自治區一共成立了6家森林康養基地,為西藏的旅游產業和康養產業開辟了新模式[9]。
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對于西南地區偏遠鄉村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發展森林康養產業能夠帶動當地各類產業的發展,能夠改善當地的交通和衛生條件,同時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吸納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加快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目標[10]。雖然西南地區森林資源較全國其他地區相比有顯著的優勢,但是西南地區森林康養產業的產值卻不如人意。例如,浙江省森林康養產業總產值在2021年達到了2 348億元,全省有50多萬人直接從事森林康養經營活動。由此看來,西南地區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與東部地區仍有一定的差距。
西南地區的森林資源與東部地區相比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是在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方面卻落后于東部地區,究其原因,首先是西南地區森林康養產業的起步時間晚于東部地區;其次是西南地區對森林康養產業的重視程度不足,在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西南地區的資源優勢未能轉變為產業優勢。西南地區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短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礎設施投入不足。西南地區多高原山地,經濟基礎較薄弱,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困難,進而制約著西南地區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
(2)管理體系不健全。西南地區森林康養產業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較為落后,沒有做到頂層設計與底層設計相結合。許多鄉村不具備與森林康養相配套的基層組織,出現過度開發的現象,同時由于缺乏合理規劃,導致森林康養產業建設的同質化現象嚴重。
(3)專業人才欠缺。森林康養產業是集林業、醫療、養老、旅游等于一身的產業,涉及的醫療和管理規劃占非常重要的部分,森林康養產業的專業人才需要有豐富的醫療理論知識,熟練掌握相關醫療療養技術,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識。然而目前西南地區還沒有高校開設相關專業,也沒有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對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11]。
(4)宣傳力度不足。西南地區各省區市對于森林康養的宣傳力度普遍不足,導致許多人對森林康養產業比較陌生,同時也使得森林康養的品牌和特色也沒有得到有效傳播。
(5)森林康養的發展離不開其他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如林業、旅游業、交通業、零售業。西南地區的森林康養產業起步較晚,森林康養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度不足,這必然導致產業結構單一,服務產品缺乏創新。開發具有特色的森林康養服務是吸引游客的關鍵,如果服務和產品單一,那么即使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也難以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12]。
隨著國民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森林康養產業的前景愈發廣闊。西南地區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同時也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然而,由于基礎設施落后、經營管理方式不成熟、人才儲備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西南地區的森林資源和人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應該從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投融資方式、宣傳方式以及產品創新等方面著手,推動西南地區森林康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西南地區多山地少平原,而森林康養基地更是大多建于山區,需要完善交通網絡,提供便利且多樣的交通方式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13]。可以根據森林康養基地資源狀況,充分利用山岳、河流、峽谷等自然景觀規劃多樣的休閑旅游線路。完善基地內部道路體系,合理布局康養步道,保障游客人身安全。同時在改善森林康養基地的基本生活條件的同時,應該加強森林康養基地廁所、飲水、停車場、垃圾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改善網絡通信條件,同時鼓勵森林基地周圍的農戶積極參與森林康養產業建設,為游客提供相應的服務,促進當地就業。
森林康養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進行長遠的規劃。第一,需要各級政府加大對人才引進的投資力度,引進優秀人才。第二,地方政府加大與高校的合作力度,開設森林康養相關專業,讓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同時定期到森林康養基地進行實習,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三,可以組織當地現有從業者或者有意向從事森林康養行業的年輕人學習森林康養專業知識,建立人才考評體系,考核成功便可從事森林康養相關職業,提高當地就業率。第四,有關部門還可以組織建設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研究院,由專家對各地森林康養產業進行一對一指導,以解決森林康養基地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雖然東部地區的森林資源普遍不如西南地區,但是東部地區的森林康養產業卻走在了西南地區的前面。因此,西南地區可以借鑒東部地區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模式。由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森林康養產業的建設[14]。加大政策的優惠力度,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由政府部門進行頂層規劃設計和監管,社會資本參與經營。這樣既可以引導森林康養產業的有序合理開發,又能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
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全方位的宣傳,使人們充分了解森林康養,從而打造良好的森林康養市場。此外,各級政府可以在官方網站上設置森林康養專欄,發布當地森林康養基地的詳細介紹。同時也可以借助直播平臺,對森林康養基地進行在線直播,與潛在消費者進行交流互動,通過將傳統的新聞媒體宣傳與互聯網平臺相結合,森林康養產業能夠得到更大范圍的宣傳。
對于森林康養服務的開發,各地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與市場需求,注重森林康養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同時針對特定人群開發相應的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各類人群的需要。例如,針對青少年,可以設置森林學校、森林帳篷等體驗類項目;針對中青年群體,可以設置攀登、瑜伽等運動型項目;針對老年人群體,可以設置養生、日光浴等養生型項目。此外,西南地區擁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可以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森林康養服務,吸引游客了解當地少數民族文化。
森林康養產業是兼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產業,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是改善西南地區生態環境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西南地區森林康養產業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基礎設施落后、管理體系不健全、專業人才缺乏等都是制約西南地區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充分將鄉村當地特色資源與森林康養產業相結合,推動西南地區森林康養產業蓬勃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
[1]何思笑,張建國.浙江省森林康養品牌資源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22,39(1):180-189.
[2]李朝暉,黃耀斌,儲毅輝.森林浴治療精神分裂癥[J].中華理療雜志,1998(5):305-306.
[3]李曉儲,蔣繼宏,黃利斌,等.生態保健樹種最新研究進展[J].中國城市林業,2005(6):61.
[4]黃曉彬,鄔翰臻,吳鋒,等.綠色療愈視角下的森林康養中心概念設計[J].世界林業研究,2022,35(1):147.
[5]謝一帆,熊偉,秦光遠.中國森林康養基地供給產品的特征分析——基于77家森林康養基地的調查[J].林產工業,2021,58(9):84-90.
[6]胡舒雯.中國森林康養基地空間分布及驅動力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7]張欣.鄉村振興戰略下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對策[J].林業科技,2021,46(6):57-59.
[8]馬婭.森林康養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21.
[9]謝新.西南地區森林旅游現狀及發展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20,49(4):142-146.
[10]秦莎莎,王廣斌.產業融合視角下的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策略[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12):114-115.
[11]武長雄.森林康養產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J].人力資源,2020(24):18-19.
[12]張洋,林楠,吳成亮.我國森林康養產業的供需前景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3(1):89-95.
[13]劉紋卉,劉彥平.云南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探析[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9,3(6):85-89.
[14]陳曉麗.森林療養功效及應用案例研究——以日本?韓國為例[J].綠色科技,2017(15):234-236.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6.47
S788.1;F719
A
2095-1205(2022)06-144-03
2022年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22Y623)
張仲昆(1997- ),男,漢族,湖南婁底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農村產業。
朱俊琳(1969- ),漢族,云南昆明人,碩士,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管理科學和產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