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蕓 張多朋
摘要:縣級融媒體中心是基層主流媒體轉型發展的抓手,是基層網絡傳播的重要載體,更是黨重要的執政手段。目前,縣級融媒體中心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貴州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為例,分析當前國內縣級融媒體建設的具體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旨在為下一階段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為縣級融媒體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中心 媒介融合 發展困境 對策
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從國家政策層面,縣級融媒體建設提升為國家發展規劃,“以行政力量主導的自上而下的媒介融合行動”進入新階段,標志著我國媒體融合逐步細化深化??h級融媒體建設的提出不僅有利于加強國家的基層治理,而且有利于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打通信息傳遞的“最后一公里”。
國家大力推進縣級融媒體建設,建設并發展縣級融媒體,已成為傳媒業界關注的焦點。筆者深入實地調研,獲取第一手資料,立足當地實際,探究當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存在的困境,以期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建議。
一、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現狀
縣級融媒體中心經過幾年的發展,在建設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但同時也出現了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以貴州省為例,2018年10月,貴州省全面啟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2019年3月底,貴州88個縣市區融媒體中心全部掛牌,于2019 年 5 月底全部通過驗收并投入實際運行,實現了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全覆蓋,在全媒體矩陣建設、受眾覆蓋、功能建設、傳播影響、技術支撐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效果,進入“全國第一方陣”。但是貴州88個縣市區在縣級融媒體建設中,由于地區經濟和媒體發展不平衡,各市縣級融媒體進展程度存在較大差異。
(一)縣級融媒體中心功能建設不斷完善
貴州各縣市區融媒體中心全力打造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和社區信息樞紐三大功能,成效顯著。劍河縣融媒體中心成立后,改建“劍河發布”微信公眾號,開辦“劍河發布”抖音號和“劍河之聲”微博,迅速占領網絡輿論陣地,將現實生活和虛擬網絡深度融合。此外,劍河縣融媒體中心緊跟黨委號召和重大時間節點,在新媒體平臺和傳統媒體平臺先后開設“決戰脫貧攻堅”“我的脫貧(扶貧)故事”“厲行節約·珍惜糧食”“疫情防控”“新時代、新奮斗、新作為”“四項提升助力鄉村振興”等專欄,全力打造主流輿論陣地,真正做到“黨有所呼,我有所應”。修文縣融媒體中心積極開發建設“融媒問政”和投稿版塊功能,并將該功能接入修文縣融媒體中心“爽爽貴陽心學修文”APP,進一步暢通與群眾的交流渠道。
(二)縣級融媒體中心全媒體矩陣初具規模
貴州88個縣市區融媒體中心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已全部建成全媒體矩陣。其中6個以上新媒體傳播平臺的縣級融媒體中心達到60%以上,分眾傳播、分類覆蓋的格局逐步形成。修文縣融媒體中心建設運營“1+N”媒體傳播矩陣,即:“1”個縣融媒體中心“數智”中央房;“N”個傳播平臺:修文綜合頻道《今日看修文》,新媒體“爽爽貴陽心學修文”APP 新聞客戶端、“爽爽貴陽心學修文”微信公眾號、“爽爽貴陽心學修文”微博、“爽爽貴陽心學修文”抖音號、“爽爽貴陽心學修文”頭條號、“爽爽貴陽心學修文”視頻號、“爽爽貴陽心學修文”快手號、學習強國修文頻道等平臺。桐梓縣融媒體中心打造覆蓋傳統媒體、新媒體和社交媒體14個平臺的縣級融媒體傳播矩陣,包括桐梓發布(微信公眾號)、婁山關(微信公眾號)、婁山資訊(APP)、婁山關(抖音號)、16頻道(電視)、907頻道(電視)、101.2HZ(電臺)、微婁山關(微博號)、婁山關微視(梨視頻)、婁山關(今日頭條)、婁山關(央視頻)、桐梓縣融媒體中心(快手)、桐梓縣融媒體中心(學習強國縣級融媒號)、IPTV移動電視(G+TV)。
(三)縣級融媒體中心傳播力日益提升
貴州縣市區融媒體中心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感染力和引領力不斷增強,傳播力日益提升。僅2020年一年,劍河縣融媒體中心在自主運營的各平臺上累計刊播新聞約2400條,新媒體平臺總點擊量超過100萬人次。2021年1月1日,由福泉市融媒體中心在陸坪鎮翁羊苗寨采寫的《載歌載舞慶豐收 團團圓圓迎新年》在央視新聞頻道播出,實現了2021年福泉新聞外宣的“開門紅”。凱里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撰寫的《脫貧村民“趕元宵” 現身央視樂開懷》被評為2022年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優秀作品春賽三等獎。由融媒體中心推出的凱里苗族女孩手工制作“非遺版太空”致敬航天英雄歸來報道,在全網總曝光量超1.5億次。
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存在的問題
縣級融媒體中心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也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縣級融媒體中心普遍面臨技術瓶頸
技術的創新與整合是提高傳播力的重要助力。由于當前媒體技術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貴州各縣市區融媒體中心在緊跟時代步伐上有所乏力,不能很好地運用科技手段大力推進數據化、可視化、場景化的內容生產,未能充分利用大數據等重要手段進行受眾分析,為提高傳播力插上科技的翅膀。
(二)預算經費投入保障不足
以修文縣融媒體中心為例,目前為止,縣委縣政府投入融媒體中心的資金不僅全部用于硬件建設、設備采購和專業裝修;還有中央、省、市有關部門支持專款,也全部用于融媒體中心電視頻道包裝和部分緊缺攝錄、采集、存儲等硬件設備采購。但是,在融媒體中心文化形象建設、新媒體內容生產、業務拓展、外宣平臺搭建等方面仍存在較大資金缺口,每年的財政預算難以保障融媒體中心正常運轉。
(三)人才隊伍、專業素養不足
縣級融媒體中心普遍面臨專業技術人員緊缺的問題。目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大多是非專業人員,學歷教育水平有限,對技術的運用和維護能力較低,很多的新聞軟件、設備都是自學現用。如貴州安龍縣融媒體中心從事一線新聞采編和新媒體制作的人員僅有16人,并且大多年齡偏大,還有的為其他行業轉行進入中心的,沒有經過專業學習和培訓,專業技能和水平不高。再如貴州福泉市融媒體中心,雖有34名在編人員,但有的駐村、有的抽調,編輯部、技術部、運營部、專題部等崗位都只有一人在崗,且多崗位都存在一人多崗的現象。
(四)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比如貴州桐梓縣融媒體中心的經營方式,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單一單向廣告經營模式上,等待他人主動投放廣告為主。融媒體中心未能充分利用“媒體+”的思維方式去創新經營模式,沒有開展電商服務,沒有展開跨界合作,整體產業系列化程度匱乏。
(五)與受眾互動不強
目前大多縣級融媒體中心,在與受眾開展互動性方面較為薄弱,在精準對焦社會和經濟熱點上缺乏一定的作為。在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下,如何結合受眾“口味”開展互動話題與互動體驗的策劃設置還有待加強。
三、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一)做好頂層設計,加快機制體制改革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要牢牢把握基層宣傳思想工作的領導權、主動權、主導權,就需要做好頂層設計,結合實際,從薪酬分配、考聘結合、績效考核、規范工資福利性待遇等幾個方面,加快機構和體制改革,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借鑒其他縣區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績效(或稿酬)發放制度,從源頭上激發媒體從業人員干事創業熱情和內生動力,最大限度提升縣級媒體競爭水平和發展能力。如貴州織金縣級融媒體中心結合單位實際,實行定崗定責定薪考核,細化崗位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積極營造團結互助、齊心協力的工作氛圍。
(二)優化內容生產,增強用戶體驗
“移動優先、內容為王”是縣級融媒體建設的兩個關鍵點。要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推進數據化、可視化和場景化的內容生產。充分打造空間平臺、技術平臺、業務平臺和大數據平臺,打通紙媒、廣播電視、新媒體、頻道和頻率各端口,提高資源利用率。采用用戶原創內容(Use Generated Content,UGC)模式和職業生產內容(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OGC)模式相結合,兩種模式優勢互補,創造出更加優質的作品。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按照興趣組合生產產品,打造精品內容,實現內容增值和變現。也可以借助無人機拍攝、H5互動、移動直播等新技術手段,提升內容的即時性、互動性。打造好內容,就是講好當地故事,采取本土化的基層視角,貼近民眾內心所思所想,結合地域特色生產優質內容、打造優質媒介產品,詮釋政府政策,在有深度、吸引人的內容中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群眾昂揚向上,傳播正能量。此外,在新媒體時代,用戶非常注重對于媒介的使用體驗,各縣級融媒體中心要不斷創新,加強與用戶的溝通互動,增強用戶的體驗感。比如貴州修文縣融媒體中心通過打通大小屏,拓展載體來增強用戶體驗,將“爽爽貴陽 心學修文”APP 正式接入廣電網絡,將手機 APP 與電視端口打通,所有內容“搬上”電視,實現手機小屏與電視大屏任意瀏覽,方便和滿足不同群體的閱讀習慣,進一步增強用戶體驗,增加平臺用戶黏性。
(三)創新思維,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離不開財政投入,但最主要的還是要增強自身“造血”功能。2019 年底,貴州修文縣融媒體中心成立“貴州龍之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公司運營后,因人、財、物投入不足,未能達到支持融媒體中心發展的效果。為此,修文縣融媒體中心轉變思維,將貴州龍之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由自主經營模式轉變為合伙人經營模式,蓄積力量,借力前行,共同發力。貴州龍之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經營成果為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凱里市融媒體中心依托自身在媒體傳播方面豐富的人才資源、專業技能和優良的攝影攝像設備,主動對接其他企事業單位,為他們量身打造專題欄目、形象宣傳片、產品宣傳片、紀錄片等,今年來對接政協、組織、招商引資、水務、交通等機關企事業單位,積極洽談相關單位宣傳片,爭取經費支持。不等不靠,拓展思路,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四)積極引進人才,強化業務培訓
媒體融合,人才是根本。要把融媒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媒體融合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加強專業人員培訓,提升專業技能,制定培訓計劃拓寬培訓渠道,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業務和理論學習,提高專業技能,促進崗位成才,打造從不會到會、從不專業到專業、再到一專多能的全媒體人才隊伍。貴州省凱里市融媒體中心每年會邀請專家來為中心工作人員授課。同時,采取內部自培,通過“老帶新”“新促老”的方式,開設“融媒小課堂”,加強內部交流學習,共同提升能力水平。其次要廣納賢才,適時引進專業人才。針對當前欠缺的新聞采編、播音主持、新媒體制作、運營管理等崗位人才,積極開展人才招聘工作,為融媒體中心增添新生力量,打造一支適應新媒體、新技術、新業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融媒體隊伍。此外,融媒體中心可以與有關部門、周邊區縣市、互聯網公司等加強溝通合作,通過多種方式引進并用好各類專業人才。
結語
縣級融媒體中心對于社會治理、輿情引導都有著非凡意義,是新時代基層思想文化宣傳的戰略性工程。當前,我國縣級融媒體建設紅紅火火,其中也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示范案例,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取勝的,以大數據服務取勝的,以集團化運營創收取勝的,無一不是結合自身特色,把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某一方面做到極致。但是因為全國各地經濟差異,情況不一,很多時候不能照搬照抄經驗,結合本地域特色,堅持創新思維,一切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才能真正實現打通中央和地方、平臺和用戶之間的“最后一公里。”
參考文獻:
[1]朱春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經驗坐標、發展機遇與路徑創新[J].新聞界,2018(09):21-27.
[2]謝念.貴州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出版,2019,22.
(作者單位:貴州黔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