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軍
(蘇州市吳江區云龍實驗學校,江蘇 蘇州)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青少年的體質卻持續下降,這顯然不符合發展規律[1]。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睡眠不足、體育鍛煉的時間和強度遠遠達不到符合的要求等。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健康發展,需要我們思考。
一方面,筆者發現學生對體育課堂中的運動項目和相關的知識認識不到位,造成學生對體育運動鍛煉的興趣越來越低;另一方面,體育課堂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都缺乏符合學生學情的興趣程度。如何讓學生能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有所得,是我們作為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項目化學習越來越得到重視,它的關鍵是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滿足新課標的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緩解緊張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好的學習方式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需求,讓學生受益終身,對未來的學習產生重大的影響。
體育課堂中經常出現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情況,對于常識性問題,學生都能回答,但對于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往往猶豫不決不會思考,無法回答教師的問題。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學生不會思考、不主動思考[2]。當然還由很多因素造成的。
項目化學習是當前主流的學習方式之一。要運用項目化學習,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用項目化學習,制訂計劃,這樣才有助于教學的高效率開展。想要更好地開展項目化學習,就要提前備課,設定好學習的內容、要求、標準,制訂好方案以及考慮好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對策方案,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項目化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動態的學習方法。教師通過提供主要素材,為學生創造特定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特定的環境實現對開放式問題的解決。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加主動地分析、解決問題,強化自身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項目化的學習和問題式的學習以及探究性學習方式具有相同的特點,同樣是以問題作為驅動,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探討和思考,更加重視持續性深入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主要的區別在于項目化學生在對某個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中,并對問題的成果進行公開展示,啟發所有的參與者和公眾對成果進行評價和分析,成果的修訂、完善、公開報告的過程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含資料搜集和知識獲取的過程、項目計劃制訂的過程和項目計劃的開展過程、如何增強同學之間的溝通與協作過程。項目化學習區別于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將項目作為基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實現對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個人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共同進步,項目化學習在小學的教育教學中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應用。
項目化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教學中運用以來受到了眾多學生和教師的喜愛,學生也能夠主動地完成課堂中教師布置的任務。項目化的教學方式還有很多學生不了解,也不適應,從而無法積極地融入教學當中,影響教學成果的提升。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大部分學生仍然習慣教師進行示范與講解,而學生進行模仿和聽的教學形式,學生沒有意識到自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能做到主動進行學習。還有一些學生難以適應項目化教學中小組學習和團隊合作的方式,而是習慣了以往獨自完成任務的形式,在小組的溝通、合作中感到力不從心,難以勝任,再加上小學生的自控能力有限,課后資料的收集和項目的完成情況都不太樂觀,完成的質量更是參差不齊,導致學生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差異。針對以上情況,造成這種問題的因素諸多,如學生的配合度、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方式、教師實踐經驗、課程項目的設計、設施設備等都會影響項目教學的順利開展,而學生方面主要體現的問題有認識問題、態度問題、方法問題、時間安排問題和團隊問題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強化小學生對項目化教學的認知。
想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需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原則。筆者認為提高學生的興趣是一種重要的手段,也是開展項目化學習的前提條件。體育運動項目種類繁多,但是每個學生的興趣點不一樣,有的學生喜歡球類項目,有的學生喜歡田徑類項目,有的學生喜歡體操類項目。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需求開展教學內容,在體育教學中采用項目化學習,不僅能提升自己參與運動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無論是什么樣的體育教學內容,想要在項目化學習中順利開展,除了興趣以外,學習的求知欲也是必不可少的。想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筆者認為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在開始部分導入游戲故事,針對今天所學的教學內容與之有關的故事進行;二是在課堂中提出學生想要解決但又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引起懸念,引發求知欲;三是通過課堂中的語言,忽高忽低、語速快語速慢來引起學生注意,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運動技能,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通過研究表明,在體育課堂中采用項目化學習,不僅能提高課堂效果,還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還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促使教師多學習、多思考。新課程強調合作學習,項目化學習給師生提供了和諧相處的交流機會,通過合作相互討論、相互研究、相互實踐,提高合作的效率,對學生參與鍛煉的品質也有推進作用。
學習是不斷積累的經驗過程,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都是依靠教師而獲得知識,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而在項目化學習中,不再是簡單的教師講和學生聽,而是通過借助教師的講解示范,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能力,選擇符合自己實際情況教學內容開展練習,讓學生有更多靈活的機會進行自主鍛煉、合作性探究,培養學生情感以及學習積累的經驗過程。
在傳統體育課堂中開展項目化學習,學生有了明顯的變化,令人感到“驚訝”。相對比傳統的體育教學課堂中學生的一般表現,為什么通過項目化的學習學生就表現得令人驚訝不已?
在項目化學習的實踐中,制訂好整個項目化學習過程,完成總體目標非常重要。在正式開展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水平、性別、興趣、愛好等開展學情調查,保證開展項目學習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身體、心理的全面發展。在制訂具體的方案時,教師通過自己的專業技能讓學生獲得所需要的運動技能,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積極地做出關于學習的決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合作探究等能力。
執行是項目化學習中的核心內容,讓學生聚焦學科的知識與能力,解決課上的問題,獨立思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主體性,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持續地深入研究,調動自己所有的知識解決能力,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次實踐促使學生形成對體育學科關鍵能力的理解,并延伸到其他課程,對終身學習提供重要的實踐基礎。
通過前期的準備,項目化中的推行實踐,最后成了學習效果的體現。第一,改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需求,以前的傳統教學只獲得了知識點的學習,而在新型項目化學習中通過更主動地學習獲得的知識更加綜合;第二,改變了學生對學習需求的多樣化,原來的填鴨式學習變成多樣化的實踐學習,包含合作能力的溝通、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改變、對未知問題的表達等;第三,提升了學生的高階思維,對復雜的問題從全局出發,從開始貫穿到最終的結果,培養學生多樣化的思考。
大部分學生對項目化教學沒有較深刻的認識,認為與傳統教學的方式并無異樣,傳統教學中習慣于獨自完成任務,項目化學習也是獨自完成。在項目化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面臨著諸多問題,在沒有人合作的情況下,會導致學生的積極性受到影響,效率也較低。在項目教學當中要更加注重學生在教學環節中的參與,需要學生通過獨立或者合作的方式完成相應的教學活動,以積極的態度來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由于學生的意志力較薄弱,能力也未實現真正的發展,在面對重重困難的學習過程中往往逐漸失去興趣,甚至以敷衍的方式來實現教學任務的完成,從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無法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關注每個學生學習狀態的變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當中采取循循善誘的方式,逐漸提升項目任務的難度,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每個階段的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從而更加主動地投入活動當中。
在目前的教學中,項目化的教學主要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的,而不同組別之間的任務進度參差不齊,小組中有很多成員能夠在項目中積極地完成任務,能夠不斷溝通和探討問題,具有較強的團隊意識。而有一些小組的成員卻很少有人參與到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出現成員普遍都不參與的情況,甚至是照搬其他小組的方案來實現任務的完成。不同組別成員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性格特征都存在著差異性,從而導致了此類問題的出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對各小組的設計方案和制訂內容做到全面把控,使學生能夠明確小組內人員的分工,并做到在任務進行中不定時地抽查,完善考核體系,將團隊考核和個人考核共同納入其中,并以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作為依據,實現更加全面的評價。同時,教師要積極引導不同的小組之間進行合作,促進小組與小組之間、成員與成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經過前期的調查問卷、記錄表、案例分析等一系列的前期準備工作及開展多次實踐研究,遇到問題能不斷去改善,最后會得到驚喜的結果。
項目化的學習效果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學生的主動學習需求特別明顯,主要體現在能主動地發現問題,利用自身的優勢及教師的引導去解決問題,做到舉一反三。傳統教學的合作學習往往停留在教師的語言上,缺少實際的行動,而項目化學習真正做到了小組之間合作學習,相互影響、相互監督。
項目化學習不僅在體育課堂上能發光發熱,在其他學科也能做到深度的融合。各科教師根據自己課程的特點,圍繞涉及的主題開展項目化的研究。例如,語文教師讓學生搜集有關“古代詩人”的典故及成名作,音樂教師讓學生唱一唱有關“小動物”歌曲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最后收獲知識,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能夠帶給學生深度學習的研究[3]。
在項目化學習開展的過程中,筆者也發現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專業的理論知識學習不夠深入,停在表面,需要加強理論基礎的學習深度和廣度;在對比傳統教學模式中,開展的實驗內容較單一,設計不夠全面,很多環節不夠準確及嚴謹,需要加強對學生需求的了解,真正地滲入進去;對出現的問題,分析總結不夠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學習。
綜上所述,項目化學習注重對項目內容和過程的有效開展,使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不僅能夠更好地完成任務,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項目化教學模式在體育中的運用,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成果和效率,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教師要注重學生的適應情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適應空間和時間,對學生采取正確的引導和啟發,使學生能夠了解項目化教學的特點和優勢。教師也要注重自身教學理念的不斷提升,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課程設置能力。體育課程是學校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值得我們不斷學習。項目化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形態,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讓學生積極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把學生培養成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