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惠琴
(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城關中學,甘肅 平涼)
在“雙減”政策推行的今天,課后服務仍然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補充手段,也是關乎學校教育、教師工作、學生家庭的關鍵,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在農村初中寄宿制學校中,針對學校自身的特殊情況,更要科學組織課后服務,遵循“雙減”政策的相關要求,根據教育部門的安排,采取科學、合理的策略助推學生的發展。
課后服務是一項在學校教育結束后,為學生提供具有提升綜合能力,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為指導方向的教育服務。“雙減”背景下,農村初中寄宿制學校更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照顧學生的興趣,銜接課堂和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進步,在活動中收獲知識和快樂。
農村初中寄宿制學校同其他類型的學校一樣,其教育的主要任務便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以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盡管會盡善盡美地做好教學設計,但仍然難以兼顧每一個學生的實際需要。優等生可能會重復練習已經掌握的知識要點,而后進生則容易因學習任務難度大而消耗更多的時間。“雙減”政策的落實會改善這一現狀,推行的課后服務為教師指導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學習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組織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展開共同探究,或促進教師對學困生存在的疑惑、困難進行個別指導,保證學生當天問題當天解決。這都有利于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使其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雙減”政策實行以前,部分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夠理想,或由于參加過多的補習班,或由于作業量較大,都會覺得課業壓力較大,學習也缺少快樂和動力,甚至會出現一些心理疾病,嚴重阻礙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個性化發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主觀幸福感等都因此降低。課后服務的施行,為學生提供了更多享受個性教育的機會,為學生的自我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在校期間,學生不需要在課間寫作業,有了更多與人溝通和交流的時間。課后服務才是學生保質保量完成作業的時間區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作業的速度也會得到提高,培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掃清學習障礙,提高學習成績,還能在快樂的氣氛中選擇和參與其他興趣活動或探究課程。學生回到宿舍后,將有更多時間繼續發展興趣愛好,或進行閱讀、運動等其他方面的活動,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擁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解決了睡眠不足等問題,讓學生身心更好地健康成長。
學校領導層的決策是確保課后服務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為了向農村初中學生提供優質的課后服務,學校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充分考慮本校的特殊性質,改進與加強領導組織結構,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改革計劃。可成立專項小組,優化和完善課后服務管理的有關制度,做好統籌規劃和部署安排工作。將有關教育人員的職責落實到人頭,明確工作責任,使課后服務讓家長滿意、讓學生放心。學校內的每項課后服務工作都要有所保障,可定期由校委會討論和決定工作內容,使安排更合理。學校的領導層也應監督、過問并及時檢查、指導工作內容,選擇擁有較強責任心和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使其在管理崗位上大顯身手。
課后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而農村初中寄宿制學校的課后服務,更增添了一些其他要素,使工作更具復雜性,學校和教職工需要顧及的事情很多,為此應得到社會的支持。學校可根據寄宿制的特性,制訂更具實效性的實施方案,如規定每項工作的執行者、步驟,能夠獲得怎樣的結果等,都要有所界定。還要根據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部署,謹遵與“雙減”相關的原則,制訂切合實際的工作方案,樹立服務意識,貼近學校特點,幫助教師解決教學和服務問題,爭取各方的支持以構成合力,協同管理。學校也要及時對課后服務進展展開調研和評價,可選擇在期中、期末之時,以線上或線下問卷的形式,將其發放到學生、家長、教師的手中,按照三個教育主要角色的不同特性制作問卷。教育行政部門也應定期調查各學校的課后服務開展情況,加大管理和指導的力度,幫助學校解決實際難題。教師和領導層則要反過來根據教育部門的指導意見,及時修改和調整工作計劃,依照前一階段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工作經驗,使課后服務工作更具標準性和規范性,提升服務水準。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相關聯的,而教師、學生、家長更能構成一個穩定結構,缺一不可,所以若想做好課后服務工作,家長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在爭取家長支持以前,學校可先展開兩方面調查,分為對外和對內兩類。對外調查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和家長,征集課后服務的內容、開展形式,了解學生和家長參與課后服務的意愿。或者增加家長會,內容以宣傳課后服務政策、學校工作計劃和原則為主,讓家長充分了解課后服務的實際情況,提升支持力度和學生的參與動能。對內調查則要重視教師、設備、場地等情況,為接下來工作的展開提供數據支撐,準確分配各項資源,使課后服務質量達到最佳。對于學生參與課后服務的具體意見,要以“學生自愿,家長樂意”的原則實施,不可強迫學生參加,否則會適得其反,也不符合“雙減”的有關規定。學校還要基于當地教育部門的要求,對留守兒童、經濟困難、隨學隨讀、農民工子女等情況的學生予以特殊照顧,使此類學生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服務,促進全體學生共同成長。對于家長的行動支持方面,應重點關注學生衣、食、住、行等的各項準備,如經濟支持、生活物資、學習用品,還要留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等。教師和家長之間也應該溝通交流,任何一方如若發現學生的學習或生活問題,都要向對方及時分享和反饋信息,商討解決措施,使家校合作更有效。
農村初中寄宿制學校課后服務也要創新教育方式,延伸教學內容,整合各類課程資源,做到因地制宜,發揮農村環境的優勢。或借助科學探究、社會服務和調查等模式,構成以德育和知識為課后服務框架核心的體制。不但要基于現代教學理念,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保證學生的活動參與程度,還要以學生的素質培養為切入點,使其能夠展示自我,進一步發展,令其茁壯成長。
首先要安排好學生作業的完成活動。可帶領學生在固定的地點自主做作業,學生可單獨提出和回答問題,教師也要無償幫助部分學困生。禁止集體授課和補課,有條件的學校可采用微課的方式,將錄制好的微課上傳到指定的教學平臺,供學生利用客戶端依照自身的需求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或者按照科目劃分興趣小組,組織小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共同完成作業、討論作業中遇到的問題,或互相交流、分享信息。這種做法尊重了學生的學科偏好,也為學生提供了相互探討的機會,更保證了在校作業的完成。其次要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學校可根據每年的重大節日、學校常規活動等,開展主題活動、特殊教育等。也可按照課后服務的實際規劃,讓學生按照自己喜好,參加興趣小組。此類活動應根據農村當地的地理、地質特征以及學校自身的特色開展,滿足學生的利益。學校需按照興趣小組的分類分別設置教研組,依據各教師的專業和特長,創建適合學生、契合學生愛好,可幫助學生個性發展、強身健體等的小組或社團,為學生提供“菜單式服務”。小組或社團活動要結合理論和實踐,也應顧及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解決學生在學科以外專業發展的問題,這符合初中生的自我發展規律。
“安全第一”不僅適用于工程建設,教學活動中也要遵循同樣的原則。學校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制體制,讓課后服務的安全系數更高。在開展任何活動之前,尤其是社團或小組活動,都要檢查場地環境中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活動組織應做到權責分明,落實各人員的責任,做好監督工作,依照安全管理體系展開全面的安全檢查。學生的人身安全要受到全方位的保護,或在必要的情況下進行消防、自然災害等的演習,使全體教職工和學生都能樹立安全意識。活動的策劃、實施、總結等,也要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這樣才能讓課后服務發揮最大的效能。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教育環境下,課后服務的開發、實施與完善成為農村初中寄宿制學校發展的又一重點。學校要加強服務的精細化,引入差異性的優質資源,積極改革和創新,提升服務質量;將課后服務和課程體系建設加以結合,實現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整體化;通過多渠道的教育形式,突出學校的品牌特性,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