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燕
(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玉都中學,甘肅 平涼)
新課程標準對中學美術的教學要求發生了變化,需要在課堂中加強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將民間藝術滲透其中,能夠加深學生對我國傳統藝術的了解,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近年來,美術教師在美術課堂與民間藝術相結合的過程中,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實踐,逐漸深化學生對美的感悟,同時也很好地繼承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1]。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為了將這種潛能充分激發出來,在美術教學中需要為學生多提供動腦以及動手的機會,而剪紙教學正好能夠滿足這一教學需求。剪紙教學的開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欣賞美的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剪紙技能,從而更好地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創作,有效提高探究內驅力。剪紙教學不僅能夠很好地起到對藝術的傳承,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性也有一定的幫助,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創造力和想象力,還能增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
在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中,剪紙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將人們最基本的藝術情感以及審美觀念充分保留了下來,保持著純真與樸素情感。同樣,剪紙也是在民間生活當中經常被利用的手工藝品之一,它把生活當中聽見的、看見的、經歷過的甚至是想象的事物,通過剪紙的方式表達出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激發創作欲望。同時學生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在學習剪紙課程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其中的藝術內涵以及深厚的文化,很好地領悟我國民族藝術文化當中的閃光點,從而增強對民俗藝術文化的喜愛之情,產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在中學美術課堂當中添加剪紙教學,需要充分考慮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情況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課時安排。當前中學生學習時間較為緊張,通常會整天沉浸在緊張的學習當中,因此,要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放松,更好地調整學習心情。充分了解各項情況,能夠促進剪紙教學的開展。當前,中學生對我國的傳統文化以及家鄉文化都希望有更加深層次的了解,因此,教師在實際的剪紙教學過程當中,要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豐富教學內容,除了將剪紙的特點以及技巧等教授給學生,還可以引入剪紙的寓意以及不同風格,讓學生對剪紙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立體的感悟。
在美術剪紙教學中,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成果。當前中學美術課堂剪紙教學的過程當中存在一些問題:教師資源浪費以及師資匱乏,而且專業素質較低;教師薪資待遇較差等。這就導致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缺乏一定的工作信心,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當中,這對學生美術情感的培養以及教育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當前的剪紙教學對課時以及制作工具的要求較低,而且在開展的過程當中每個階段都會出現相應的問題,教師只能通過有限的教學課時將相關內容教授給學生,這就會導致新鮮的內容以及新穎的課程資源很難得到利用,同時也不能進行延伸。
當前的美術剪紙課程教學,主要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這也是當前中學美術教育工作當中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進行美術課程的學習。對于手工剪紙課程來說,配套設備以及課程資源是其最為重要的基礎,也是學生接受剪紙教育的根本保障以及前提條件。但是在中學美術的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存在設施不達標的情況,如大部分學校沒有設立專門的美術教室,同時也沒有配備多媒體平臺,學生平時學文化課的教室就是美術課堂,這就導致在實際課堂當中開展動手操作方面的活動時存在一定的困難。
學生在美術課堂學習剪紙的過程當中,首先要培養濃厚的興趣,這樣才能夠對剪紙藝術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從而更好地將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進而在美術課堂當中能有良好的表現。這也是學生學習剪紙藝術最為重要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授課前,需要向學生簡單介紹剪紙知識以及相關背景,這樣能夠使學生對民間剪紙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當中體會到其中的魅力。此外,教師也要給予學生相應的創作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在堅持學習的過程當中體會不一樣的感受。
教師在進行剪紙教學時,可以采取分組合作的方式,并且給每一組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讓學生自行搜集相關的資料。在搜集知識的過程當中,學生能夠加深對民間剪紙藝術的了解程度。與教師的直接講解教學相比,這種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并且學生對其內容的掌握也會更加牢固。可以搜集相關視頻以及圖片資料等,充分了解剪紙的操作步驟;可以將剪紙的樣品打印出來,讓班級同學觀看到較為豐富的剪紙樣式;也可以搜集影視作品當中出現的剪紙內容,其中包括剪紙的背景以及當時的情況,將剪紙作為重要的紐帶,從而開展后續的工作。在材料收集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進行分組展示。不僅要展示資料搜集的結果,同時也要向同學介紹搜集的過程,包括在搜集的過程當中產生的相應的看法以及見解,這樣學生才能夠站在自身的角度對剪紙的技法以及歷史進行綜合分析,學習的過程也會更加輕松。
傳統民間剪紙藝術可以為學生的多層次以及全面發展提供重要的教育支持。首先,傳統民間剪紙藝術自身具有較強的審美教育功能,能夠從自然美、藝術美等入手,更好地培養學生鑒賞美、感受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傳統民間剪紙有較煩瑣的花紋以及多樣的圖案,作為一種美的載體而存在。學生在學習民間剪紙藝術的過程當中,能夠充分感受到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形式。其次,在中學美術課堂當中添加民間剪紙藝術,能夠將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充分展現出來。剪紙藝術在技法上就是根據自身所想要表達的內容進行剪刻和鏤空。人們在長時間的勞動過程當中,將親身經歷的生活實踐以及對藝術的認知通過剪紙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在初次學習剪紙這項技能時,通常很難掌握其中的鏤空技能,因此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要有足夠的耐心。
不同的藝術形式有不同的表現方法。剪紙所需要的工具以及材料都較為簡單,這也是與其他藝術形式相區分的重要特征之一。學生利用剪刀進行大面積圖形剪紙較為簡單,并且都有在家庭當中制作手工的經驗,但是對大圖形當中的較為細小的連接處以及關鍵點掌握起來較為困難,這也是目前學生在學習中常常出現的問題。例如,在學習十二生肖中兔子造型剪紙的過程當中,學生還沒有等教師教授相關技巧,就自行開始動手操作,但由于對技法了解較少,導致在實際剪紙當中出現較多的問題,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將所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讓組員進行解答,如果仍然存在相應的問題,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指導。在課后,教師也可以對學生創作的作品進行綜合分析,可以挑選相應學生的作品作為創作的原形再進行后續的改造。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剪紙技巧以及剪紙形式,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剪紙的表現方法以及創作特點。因此,教師可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對范畫進行充分的講解,之后再將剪紙的表現方法教授給學生。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藝術構思能力,在日常生活當中鼓勵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并且充分發掘身邊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物,可以將其與剪紙藝術相結合,從而進行提煉和加工。同樣,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將較難的技巧傳授給學生,其中包括夸張和變形、取舍和組合等,也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大膽進行創作,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具有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在中學美術課當中開展剪紙藝術教育,能夠使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以及發揚,也會對學生審美情操的培養產生一定的幫助,充分發現以及認識到生活當中的美,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