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進義
(甘肅省天水市第七中學,甘肅 天水)
在當前背景下,初中數學學科的學習重點和考試重點發生了改變,統計已然成為新時期初中數學的學習重點和考綱重點,其核心考點就是數據分析。教師要想讓學生掌握數據分析能力,就需要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使其掌握數據分析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探索知識內容,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但是,初中生在學習統計時,數據分析能力普遍較弱,教師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在課堂上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在學生產生疑惑時將結果直接告訴學生,導致學生對教師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性,難以進行自主分析。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發展特點,在學生遇到困難問題時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培養其自主對實際問題中有用數據進行分析整合的技能。本文通過分析現在初中生的數學分析能力以及教學現狀,對如何培養及提高初中生數據分析能力進行深入探索與規劃,意在促進初中生數學綜合素質快速提高。
在教育教學中,雖然新課改重新定義了教師觀和學生觀,提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則在課堂中占主導地位,但是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仍根深蒂固,在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權利較大,對課堂控制力強,所以至今仍有很多學校采取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授課。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課程已經不僅僅是單一的語文、數學等文化課,還加入了很多創新課程,意在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綜合提升。在學科課程內容上也有所變化,初中數學重點、難點從基礎概念轉向數據學習,其宗旨是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受到數據潛移默化的熏陶,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但是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的自主意識沒有得到重視,教師仍采用傳統教育模式進行教學,將關于數據的書面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不貼近生活,也不引導學生了解數據的來源。學生在不理解數據分析的情況下被動接受知識,只會讓知識變得晦澀難懂,難以接受。久而久之,學生覺得只要學會考試套路、死記硬背公式就可以,不必對數據分析進行深入挖掘或者靈活運用,慢慢就喪失了數據分析的學習興趣,導致數學成為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
另外,學生在課堂中遇到問題時,很多教師不會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也不會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討論,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對教師來講會拖慢課程進度,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課堂中也會出現很多不可控的因素。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會直接將答案告訴他,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覺得遇到問題教師都會告知答案,自己就會不費吹灰之力獲得答案,以至于喪失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時學生認為數據分析是一個耗時費力的過程,在思考過程中會做很多繁瑣的數據整理工作,從而喪失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學目標制訂方面,其總體方向存在嚴重偏差,重結果而輕過程,多數教師講解的課程內容是為了完成例題訓練和考試,所以講解的內容非常簡單,多在考試范圍內,沒有進行知識的深度挖掘,初中階段的學生本身就處在一個探索求知的階段,而教師針對數據分析的過程講解得十分簡單,導致學生在學習時缺乏深入探索的樂趣,以至于學生不能在學習生活中靈活運用數據分析方法解決問題,更無法掌握更多的數學分析辦法,阻礙學生數學探索能力的發展。此外,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學習起來枯燥乏味,其根本就是教師沒有設立明確的教學理念,也沒有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中使數據分析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
數學這門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數據分析也不例外。但是,學校的教學方式逐步與生活實際脫節,歸根結底還是教師的教學目標出現偏差。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的大部分注意力放在考試成績上,雖然這種教學方式確實對考試成績有著一定積極的影響,但是教育最初的理念是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優質人才,其所學知識也要符合生活實際,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可是縱觀我國數學教育,教師對獲取基礎數據的過程以及數據整理不重視,反而覺得浪費時間、消耗精力,對學生的成績不能起到絲毫有利的影響。所以究其根本就是整體教育的目的有所偏差,對學生的培養不應該僅僅是一張卷子、一個數字,而應該重點培養其基礎能力,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質,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使學生在今后遇到任何問題都能保持數據分析的習慣,以便捷的方式解決問題。
學生在初中接觸到數據分析時,很多教師并沒有對學生進行引導,或者設置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是根據課本內容,強行打開學生的思維,將知識塞入學生腦中。教師為了能夠控制住課堂,在課堂中與學生的互動也僅僅是針對一個問題詢問個別學生的分析結果,對于對的結果給予獎勵和肯定,對于錯誤的結果也只是告知正確的答案。這恰恰暴露出非常大的問題,學生得到了這個問題的結果,但是對于結果形成的過程以及這個結果能導致什么樣的結論卻絲毫沒有概念,對于得出的結果可以運用在其他什么類別問題中也沒有進行深度思考,得出的結果只是單純的結果,沒有進行延伸和拓展,導致學生自主分析數據能力減弱。其根本就是教師對學生數據分析結果沒有進行深入引導,對學生的數據分析要求質量低,以至于對數據分析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與應用能力明顯不足,從而降低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而統計學中的數據分析問題也是經常能在生活中遇到的,所以,教師在數據分析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據,并對生活中所得到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并用于數學學習中。就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來看,教師在進行課程講授時很少聯系實際生活,也很少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據,養成數據分析的習慣,使得學生在傳統應試教育觀念下喪失了數學學習本該具有的靈活性和思維多變性。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快地適應時代發展和教育內容變化,使其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初中數學統計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喚醒初中生數據分析的意識和觀念,進而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促進學生能力全面發展,這也是教育教學應該樹立的正確目標。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塑造情境時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由此引導學生發現數據來源于生活并且能夠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使學生在生活中會不自覺地進行數據分析,培養學生數據分析的習慣。情境教學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氛圍更加積極、濃厚,還能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方式感知數據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使學生更加有興趣進行數據分析學習。
以初中數學“統計與概率”為例,在學習課程之前,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制作相關課程導入課件,要具有創新色彩,以一個全新的形式、輕松的氛圍為學生講解統計學的整體概念,引起學生繼續探索的欲望。在導入課程結束后,緊接著是正式課程。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了解數據分析的優點和缺點,詳細講解總數、抽樣、樣本的知識點并配合習題在學生思維中形成一個牢固的概念,緊接著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總結整合。這個時候,文字表達已經不足以支撐學生得出結論,緊接著引出統計圖總結形式,使學生掌握扇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的運用,從而為學生學習統計課程、培養數據分析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今后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運用貼近實際生活的情境教學方式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并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數據分析法。如設置“為班級訂午飯”情境因素,設定中午一共有五道菜,每個學生可以選擇兩道菜,根據班級學生選擇的菜品進行數據歸納。在對數據進行總結歸納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處于發散的狀態,教師要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將情境中所學到的數據分析知識運用到數學中,解決數學問題。因此,學生在進行之后的數學學習時就會運用數據分析思維來解決數學問題,形成數據分析習慣,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數據分析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重新定義數據分析的意義和價值。
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不能急于求成,在生活中很多細節都能運用到數據分析法來解決,但是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很難發現生活中的數據分析運用,也就不能將生活和課程結合起來。所以,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深入認知,是統計課程學習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初中生正處于自身能力開發、自我探索的階段,通過教師的引導,感受到數據分析在問題解決中的便利,就會自主對數據進行深入探索,這個探索過程就是學生吸收知識并加強自身數學核心能力的過程,從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在思維中就會形成數據思路?,F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學生對教師過度依賴的問題。教師對學生自主意識引導不足,學生遇到問題詢問教師就可以獲得答案,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懈怠心理,不會對數據進行深入探究和分析,即使有學生對數據分析掌握得很好,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
新課改指出,教師要從課堂主體地位轉變為主導地位,所以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深入剖析,發現數據分析的應用價值,體會其魅力,整個學習過程能夠使學生充分掌握統計學知識點,遇到問題能夠準確地捕捉到其中的數據,使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以初中數學“統計與概率”為例,教師在學生完成數據總結歸納之后,可以進行思維拓展延伸,如讓學生統計自己一周的時間行為占比,在學生統計完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提問“一天二十四小時,你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使得學生轉變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在問題解答的過程中不單單運用圖形和加減法這種簡單的計算方式,而是運用更為深入的解題方法進行回答,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鍛煉學生思維,加強對問題中數據的分析并進行合理安排,通過深入的思索發掘來獲取問題中的有效信息,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
習慣是通過長時間的行為循環養成的,所以,教師如果想要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習慣和良好的數學分析觀念,就要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對數據進行感知了解,產生興趣并進行深入的探索挖掘,最終形成數據分析觀念。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據,觀察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收集、總結、分析、整理,在生活中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豐富自身數學知識技能,從而實現數據分析的應用價值。在生活數據分析基礎上,教師要拋出問題,問題的范圍不能拘泥于書本或者試卷,要貼近生活,同時也要兼顧數學學科書面知識內容,引導學生收集數據、分析數據,使得學生將掌握的思維以及書面中的數據分析能力向應用能力轉變。除了課堂時間,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引導學生在課后養成數據分析的習慣,在生活中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發現生活中的數據,并對生活中的數據進行分析、總結、歸納。教師也可以設定適當的獎勵機制,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據因素,并將自己的分析寫在紙上,第二天帶到學校給教師查看,教師擇優進行獎勵,這種方式能夠調動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據分析的積極性,培養其數據分析觀念,養成自主分析的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適當拓展學生思維,將課堂交予學生手中,引導學生有疑問時在課堂中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說明原因,創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
學校不僅要注重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發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教育支持,也要重視教師教學技能的更新培訓。時代在不斷發展,教育教學手段也在不斷更新進步,為了使教育跟上時代的步伐,學校要定時請專業人員對教師進行教學技能培訓,將最新的教學手段灌輸給教師,使教師逐漸脫離傳統教育模式,明確教學方向,掌握先進教學技術,提高其控場能力和引導能力,這也是為將課堂交予學生而打下基礎。教師提高控場能力和引導能力,在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時就能夠做到收放自如,能夠隨時解決突發問題,在學生思維出現偏移的情況下,能在不告知最后結果的情況下進行正確引導,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數學分析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綜上所述,數據分析作為初中數學最核心的考點、難點,要想學生靈活掌握,就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進行教學指導,讓學生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對數據進行探索分析,了解、挖掘數據分析能力價值,深入體會數據魅力,體驗數據分析為生活和數學所帶來的便利,把數據分析能力靈活地運用到問題解決中??偠灾诮處煹恼_引導下,能夠促進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和發展,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能夠在未來的數據分析中得到更加客觀的結果,促進初中生數據分析能力穩定快速發展,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數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