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玉祥
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 廣西 桂林 541001
高血壓是臨床上較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不但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給予并發急性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腦出血或腦血栓等。有相關數據顯示[1],每年因高血壓及其并發癥死亡的人數可占世界范圍內總死亡人數的10~15%。現如今,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高血壓的發病率也隨之提升,我國約有3億高血壓患者,且患者數量呈逐年上漲趨勢發展[2]。有大量流行病學及臨床研究顯示,長時間高血壓會明顯增加缺血性心臟病、腦卒中、慢性腎臟等疾病的風險,而給予降壓治療能明顯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為此,需強化高血壓并規范化防治,促使高血壓患者受益。鑒于此,本文就近年來臨床針對高血壓的臨床診治研究進行整合,綜述如下。
通常而言,健康成年人,正常的血液范圍需低于140/90mmHg,若血壓超過≥140/90mmHg即為高血壓。血壓高低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具有相關性,即血壓水平也高,腦卒中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越高。現如今臨床普遍采取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高血壓學會(WHO/ISH)推薦診斷標準: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基礎下,收縮壓≥140mmHg或(和)舒張壓≥90mmHg。將18歲以上成人血壓根據不同水平分為:1級高血壓為收縮壓140~159mmHg,舒張壓90~99mmHg;2級高血壓為160~180mmHg/100~108mmHg;3 級為≥ 180mmHg/≥ 110mmHg。當患者收縮壓與舒張壓屬于不同級別時,需根據兩者中較高級別分類。同時患者既往存在高血壓史,服用降壓藥物,血壓雖低于140/90mmHg,仍可診斷為高血壓[3]。
依據20119年高血壓的管理指南證實,各類電子血壓測量儀測量的精準上獲得國際專家組的認可,其測量受環境、地區的影響較小,且具有便利性,建議淘汰老式的水銀柱全面推行合格的電子血壓器[4]。為此,臨床建議可規范使用電子血壓計的家庭自行測量血壓,針對不能規范應用血壓計的機體可前往基層社區醫院測量血壓指標,并詳細記錄。應對成年人處于理想狀態下血壓需每年5年篩查1次,正常血壓人群建議3年篩查1次,針對正常血壓高值人群,建議每年篩查。而高危人群(肥胖、高鹽飲食等)需3~6個月監測1次。
24h動態血壓監測歲在管理指南中置于診室外血壓測量,但其需醫護人員協助,就一定局限性,但能清晰地顯示患者24h內連續血壓波動水平,更符合患者日常血壓波動。該血壓監測方式需保障患者在日常活動下測量,為此可能造成中途各種原因導致的無效測壓,其不會達到最適合的測壓頻率。為保障測量的準確性,每小時需至少有1次有效血壓讀數。
臨床較多研究,糾正患者生活方式能降低高血壓前期患者的血壓指標,并阻止其向高血壓演變。具體措施如下:①維持正常體重是多種非藥物治療中降壓最有效的措施。有學者研究顯示[5],在治療后合理控制體重對高血壓的降壓作用有持續性。需維持患者體重指數(BMI)維持為18.5~24.9kg/m2。針對年輕的高血壓前期患者以及具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需特別強調避免體重增長。②強化運動鍛煉,運動干預是高血壓管理最經濟實惠的措施之一,適當的體育鍛煉能緩解壓力,愉悅心情,促使機體廢物排出及肌肉骨骼強健。針對高血壓前期與高血壓患者建議開展低中度活動,至少3次/周,例如游泳、散步、園藝勞動等。黃佩菁等人[6]研究顯示,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開展低強度運動療法結合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血壓水平及生活質量。③鈉鹽攝入,有相關研究顯示,高鈉的攝入及高血壓指標均有相關性。低鈉飲食在高血壓的降壓作用中具有一定效果。相關指南建議需控制氰化鈉攝入≤6g/d,鈉攝入≤2.4g。④飲食干預,節食預防高血壓(DASH)實驗顯示,合理地控制飲食,大量攝入新鮮蔬果、低脂奶制品的高血壓患者血壓可降低11.4/5.5mmHg。何孝崇等人[7]研究顯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應用改良限鹽DASH飲食聯合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血壓指標,保護臟器功能,降低藥物使用劑量。
高血壓是一種可控性慢性疾病,需長時間或終身應用降壓藥物。臨床較常見的降壓藥物可分為以下幾種,即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鈣拮抗劑(CA)、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各種藥物均可通過降低外周血管壓力、舒張血管、減低心臟負荷,降低心輸出量等方式達到降壓的作用。
3.2.1 利尿劑
臨床上較常見的利尿劑包含雙氫克尿噻、速尿等,其通過利鈉排尿,有效降低高血容量負荷,從而達到降壓的效果。該藥物對代謝的影響相對較低,與其他減壓藥物,特別是ARB、ACEI類藥物,能有效提升降壓效果。利尿劑適用于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老年和高齡老年高血壓患者,但針對腎功能不全、痛風患者需慎用。
3.2.2 β受體阻滯劑
臨床上較常見的β受體阻滯劑包含美托洛爾、阿替洛爾、阿羅洛爾、比索洛爾等。該類藥物能對過度興奮的交感神經活性進行抑制,同時具有抑制心肌收縮力、減緩心率的效果,適用于合并心肌梗死、心房顫動、心絞痛及冠心病等高血壓患者。朱笑天等人[8]研究顯示,對于高血壓患者應用非洛地平聯合美托洛爾治療,能對其血壓指標進行良好的控制,改善脂代謝,且安全性較高。龐翀等人[9]研究顯示,老年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應用纈沙坦聯合富馬酸比索洛爾,可起到良好的降壓效果,且能降低炎性反應、平衡氧化應激系統。但針對無并發癥的高血壓患者,該類藥物不作為首選藥。
3.2.3 ACEI
該類藥物臨床較多見的為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貝那普利等,其能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阻斷血管緊張素Ⅱ產生,進而達到降壓的效果,是臨床一線降壓藥物。云霞等人[10]研究顯示,老年高血壓患者應用硝苯地平控釋片+貝那普利治療,臨床效果顯著,能促使患者病情恢復,不良反應低。于永敏等人[11]研究顯示,對于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使用貝那普利聯合通心絡膠囊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指標與血管內皮功能,降低血壓水平。該類藥物能對高血壓患者靶器官進行保護,避免心血管終點事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持續性干咳,常見于用藥初期,針對不耐受者可改為ARB。
3.2.4 CA
較常見的CA藥物包含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其是通過對血管平滑肌細胞上的鈣離子通道進行阻斷,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從而降低血壓,減緩動脈硬化進程。金郝研[12]究發現,對于輕中度高血壓患者給予硝苯地平緩釋片治療,能有效對血壓水平進行調節,臨床效果顯著。楊洋[13]研究發現,將纈沙坦聯合硝苯地平控釋片應用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可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起到良好的降壓效果,且安全性較高。CA降壓維持時間較長,且迅速平穩,對心肌具有一定保護作用,是輕中度高血壓患者的一線用藥。
3.2.5 ARB
常見的ARB藥物包含纈沙坦、坎地沙坦、氯沙坦等,其能拮抗血管緊張素Ⅱ與受體結合,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活性進行抑制,從而起到降壓作用。劉曉慧[14]研究顯示,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應用纈沙坦治療,其能有效控制血壓指標,改善其肝腎功能,安全性較高。該類藥物能起到長效的降壓效果,且降壓效果平穩,安全性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較高。同時ARB能降低心血管史的患者心血管并發癥風險[15]。
以往臨床認為血流動力學是造成高血壓的單一因素,而隨著醫療水平的迅猛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高血壓往往會造成脂肪代謝、糖代謝紊亂,導致心、腎、腦等血流動力學改變,是一種綜合性疾病。該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需終身服藥,從而控制血壓、穩定病情。但長時間用藥會引發多種不良反應,對機體重要器官造成毒副作用。為此,臨床需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結合高血壓分級,合理地選擇藥物,給予個體化治療方案,從而控制血壓指標,減少心腦血管不良事件風險,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壽命。